改编韩剧提速,这一波热点是“现实题材”

“当看到三个女人戴着墨镜走在大街上,一字排开撩拨秀发的时候,我知道我深爱的那三个疯批酒鬼女终于又回来了。”

在韩剧《酒鬼都市女人们》第二季上线的当口,万达影业拿下了同名漫画的内地影视改编权。此次改编将采用影、剧共同开发的制作模式,电影版由曾赠执导,陈舒编剧。剧集则由田羽生操刀。

《酒鬼都市女人们》的导演叫朴秀原,就在上月,她执导的另一部韩剧《产后调理院》在内地以《产后世界》的剧名通过备案。

一部聚焦都市女性,一部关注女性生育,它们都不是以往内地热衷翻拍的韩剧类型。此般变化,很容易让人想起前几年豆瓣口碑韩剧《信号》和《未生》的内地之旅,由它们改编而来的《时空来电》和《平凡的荣耀》本土化做得都不错。

《信号》《未生》的导演都是金元锡,他在2018年的作品《我的大叔》也在本月传出了内地翻拍的消息——这部剧同样与传统的韩国偶像剧不沾边。

2022年还有一周结束,如无例外,今年豆瓣最高分的韩剧应该是9.1分的《我的解放日志》。就在两个月前,一家上海的影视公司在豆瓣进行受众调研,表达了翻拍该剧的意愿。

《我的解放日志》虽有贯穿始终的爱情线,但真正引人共鸣的却是剧中社畜的生存状态。

这意味着,内地对韩剧IP的关注,正在从之前的都市偶像题材转向现实题材。

近来,中韩文化交流的升温之势明显。11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愿重申,中方从来没有实施过所谓的‘限韩令’,中方对同韩方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

赵立坚表示,自去年以来,中国已经引进播放了多部韩国电影和电视剧。推动合作需要双方相向而行。希望韩方同中方一道,继续为活跃两国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做出积极努力。

主题变奏进行时

过去,绝大多数翻拍韩剧的最高光时刻是传出翻拍的那一刻,然后就是漫长的沉寂,在宣传中淡化翻拍是常态。

对制作方而言,在政策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安全生产和播出才是第一要务。

然而,这种多方默契的操盘方式,或许会随着现实题材翻拍的起势而逐渐发生变化。毕竟对这批聚焦社会热点话题、反映社会情绪的作品来说,话题才是第一生产力。

先看看《酒鬼都市女人们》《我的大叔》《我的解放日志》和《产后调理院》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酒鬼都市女人们》是女性群像剧,讲述三个下班后总要喝上一杯酒、以喝酒为人生信念的30岁女子的故事。

《我的大叔》不是忘年恋,而是两个相差20岁的职场男女,在生活的重压下相互观察并治愈对方的故事。

《我的解放日志》讲述的是被生活压垮的社畜们渴望爱情、寻求改变的自我解放故事。

《产后调理院》关注的是四十岁高龄产妇的生育及适应过程。

单看剧情简介,似乎与当下流行的话题剧大差不差,共性也很明显。

首先是女性共鸣。无论是《我的解放日志》中女主人公每日长达3小时的跨城上班通勤,还是《酒鬼都市女人们》里三个性格各异的独立女性,亦或是《我的大叔》中的女性抗争,《产后调理院》里的女性生育,都能轻易地攻破女性观众的防线。

有一句评论形容得很精准:“我的灵魂瞒着我出演了这些剧。”

其次,丧到极致有治愈。

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日益固化的阶级,慕强的社会环境和无力的个体挣扎,无处不在的男女不平等和压抑的上下级关系,与生俱来的边缘性人格和社畜存在感的丧失,种种社会现实催生出丧气满满的韩剧。它们不是对日剧的纯粹模仿,但一样把人在现代社会中经历的种种精神创伤真实地呈现了出来。

某种意义而言,《我的解放日志》《我的大叔》《产后护理院》《酒鬼都市女人们》都可被归结为“丧剧”,但它们珍贵的地方在于,每部作品都在“致郁”的同时为后续的治愈留足了余地。

就像《我的大叔》,观众可能有99%的时间都在痛心中度过,但哪怕只是结尾处一个浅浅的拥抱,就能成为最好的安慰剂;就像《我的解放日志》,生活的煎熬让人觉得太过漫长,但一刹那的彩虹也能带给人满满的能量。这种治愈感十足的“小确幸”,想必也是国产翻拍需要掌握的精髓。

既符合当下国产都市剧的创作潮流,又响应了主管部门倡导的温暖治愈的基调,内地翻拍韩剧转向现实题材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近一年来韩国影视剧在内地的上映、播出,似乎也在政策层面逐步打消了翻拍剧以话题为先锋的顾虑,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变奏。

取经、翻拍路路通

随着韩剧的崛起,国内影视剧以他山之石谋自我发展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借鉴和翻拍韩剧成为基本操作,现实题材也不例外。

编剧赵冬苓就明确表示过,《警察荣誉》的创作灵感分别来自于美剧《南城警事》、韩剧《Live》以及国产观察类真人秀《守护解放西》。

《酒鬼都市女人们》在明确传出翻拍消息前,优酷就有一部短剧与其进行了对标,名为《开怀畅饮的姐姐们》,人设略有不同,但三位主角“以酒会友”的特质以及“女孩帮助女孩”的内核一脉相承。

为什么对现实题材韩剧的翻拍突然就起势了?不妨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IP依赖症难医,原创动力不足。

IP热虽然退潮,但影视行业追逐IP的惯性却保留了下来。同样瞄准的是《酒鬼都市女人们》的受众,一个是在创作上对标,一个是直接翻拍原版漫画。相比之下,后者就要有底气得多。

尤其在降本增效时代,资本只会愈发保守,经过市场检验,具有一定口碑,且有受众基础的翻拍自然更受青睐。

“韩国内容振兴院”在一篇名为《中国翻拍视频内容的本土化成功方式》的调研报告中,专门向韩国影视公司科普“IP”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IP即为知识产权,但不仅仅是一个无形的抽象概念,在中国指的是“具有长寿命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原创内容”。

其次,同一题材同质化严重,病急求韩医。

近两年,主题创作占领品质高地,话题创作走向式微。就拿女性群像剧来说,前两年还能凭借“热搜式”的创作挑动观众情绪,从去年到今年疲态尽显,观众看烦了千篇一律的女性组合和套路化的故事流程。

而被翻拍的这几部韩剧中对当代年轻人生存状态的细腻描绘,对人性的入微体察,且几乎没有类同感,恰是国产剧急切需要的。

举个简单例子,在国产都市剧中,一个“酷飒”的女强人在职场中呼风唤雨几乎已成标配,个人认为,这种叙事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和注水无异,成为了一种创作惰性。反观这几部韩剧看下来,我甚至不清楚主人公们的具体工作,公司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所,每部剧都在独特性上下足了功夫。

口碑和热度

翻拍现实题材韩剧,大抵需要摆正两个心态:

其一,口碑有时也会骗人。

被翻拍的几部韩剧能在国内拿到高分,除了制作精良之外,还因为它们与观众保持了“近而远”的安全距离。

何为“近而远”?人们会共情但不会入戏过深,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却是丧剧与观众之间的最佳安全距离。

虽然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现实题材剧反映的情绪异曲同工,但国别依然像一堵看不见的墙让人产生着距离感。就个人观感而言,韩国话题剧中悬浮和不合逻辑的情节往往因这一安全距离的存在而被略过,不会受到更严苛的审视。

翻拍之后还会被如此厚待吗?不一定。

就拿《酒鬼都市女人们》来说,三个社畜日日买醉,喝完一场还有下一场,活得不像社畜倒像老板,放在国产剧里怕是逃不过一个“悬浮”的标签;《我的解放日志》里男主人公原本开豪车、住豪宅,却因为躲避仇家而隐居乡下,干起了苦力活,仿佛天方夜谭,观众能信服?

其二,高口碑不等于高热度。

尤其对丧剧来说更是如此。《财阀家的小儿子》中的一位影视项目投资人说,“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期,观众更爱看有钱人倒霉的故事。”我们都看到了,目前国内热度最高的韩剧正是《财阀家的小儿子》这样一部爽剧。

同为去年的口碑黑马剧,丧气满满的《突如其来的假期》就不如《我在他乡挺好的》热度高,后者虽然也有“丧”的成分,但比重不大。

还有今年B站的《三悦有了新工作》,题材叙事都不错,但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圈”。

如果说翻拍现实题材韩剧确是一条新赛道,一门心思地对着豆瓣高分丧剧薅,恐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也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文/许心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