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边缘的主流剧圈大佬-林漫威

林漫威(Lin-Manuel Miranda)可以说是剧圈在近几年最为炙手可热的制作人和创作者。大多数观众第一次知道他应该都是因为《Hamilton》,然而他本人所参与的各类音乐项目其实远远不止于此。


前几个星期,美国的Cinemania World Awards公布了他们的最佳音乐剧影片提名的五部作品。之后被大家发现,这五部作品中其中四部都是林漫威参与创作的,笑称音乐剧圈内已经出现了“林漫威宇宙”。




但是,即使他参与了无数作品的创作,并且获得了大量的奖项,林漫威的粉丝们也必须承认,他是整个音乐剧圈内唱功“拉”得惊人的演员。B站上有大量Hamilton创作初期他本人录制的Demo,点开每一个,里面的弹幕都充满欢声笑语。



一位音乐剧业内如此知名的演员+创作者,却有着如此广为人知的好笑唱功,并依然在音乐剧圈内享受盛名,不得不说是一件有点幽默感的事。


同时,作为一位拉丁裔的二代移民,用离经叛道的嘻哈音乐,创作出来一部美国建国国父的故事,听起来也有些不可思议。所有这些非常边缘的元素,最终竟然加成出来一个刷新社会主流文化和审美的作品,这样的成就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



边缘文化的浸淫


Hamilton之所以可以受到这么广泛的共鸣,其实并不仅仅因为它在书写美国正史,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林漫威的创作中,他确实融合了这个时代中最流行以及最稀缺的各种文化。这种创作风格不仅仅表现在Hamilton中,在他的许多其他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痕迹。


林漫威(Lin-Manuel Mirand)出生于波多黎各裔父母,在曼哈顿北部的西班牙裔社区长大。他随着父母移民到美国,目睹父母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脚跟,他的父亲是几位纽约市市长的政治顾问,他的母亲是一名心理学家。他作为美国的二代移民,也在童年目睹了那两代移民的生活与状态,这也使得他对少数族裔在美国的身份与处境有了比常人更多的思考。



他小时候的家充满了萨尔萨舞曲和表演曲调。米兰达第一次见到百老汇音乐, 是在他七岁那年,从那时起,音乐剧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他的童年是在文化相对开放,家庭氛围也非常和谐的气氛下长大的。


他的音乐品味也被嘻哈和 R&B塑造,他从小听着Fab 5 Freddy这样的大师长大。之后甚至自己组建了一个Freestyle Love Supreme 的rap group,并到各种地方演出,成为了一名熟练的说唱歌手。而且他个人非常热衷于Freestyle。



在中学他演出了W.S.吉尔伯特和亚瑟·沙利文的彭赞斯海盗,并成为学校戏剧节目的固定节目。在那段时间里,他遇到了斯蒂芬·桑德海姆,后者后来成为米兰达的导师。我们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很容易看到斯蒂芬·桑德海姆的痕迹,以及对他的致敬。


大学期间,林漫威在卫斯理大学学习戏剧,在那里他继续在音乐剧中表演,并创作自己的歌曲和节目。


从大二开始,他就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音乐剧《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这个故事发生在曼哈顿北部的一个街区,与他童年时期的街区相似。这部作品承载了他大量的个人经历与感受,又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因此这部作品的创作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毕业多年之后,才在外百老汇上演。


林漫威2002年从卫斯理学院毕业,并开始了演艺生涯,出现在电影和电视中。他还与嘻哈即兴乐队 Freestyle Love Supreme 一起在纽约市和包括爱丁堡艺穗节在内的节日上演出。




他与卫斯理学院校友托马斯·凯尔 (Thomas Kail) 在毕业后继续创作《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 。它于2007年2月在外百老汇开幕,一直持续到7月,林漫威担任主角;它赢得了两个戏剧台奖。



之后,《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于2008年3月在百老汇首演并赢得了四项托尼奖,包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原创音乐奖。该节目还入围了普利策奖,其原创演员录音赢得了2008年格莱美奖最佳音乐表演专辑。



文化融会贯通的焦点


从《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这第一步作品当中,我们已经看到,林漫威对拉丁文化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对自己的波多黎各血统自豪。他的两部音乐剧作品均与拉丁文化有关。在他第一次拿Tony奖致谢时,他掏出了波多黎各国旗,说"I wanna thank all my Latino people. This is for Puerto Rico"。



这样的文化认同感,也一直持续到他的Hamilton创作中。他特意找来了很多拉丁裔的演员来演绎这部作品,甚至在许多其他国家版本的选角中,也有意保持了这一点。


除了拉丁文化,他身上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文化影响,就是说唱文化。说唱文化内所蕴含的高强度创作训练,以及表达欲望,都成为了林漫威许多的创作的能量来源。


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能够展现林漫威的即兴创作才能。


就是在2011年的Tony Award颁奖典礼上。林漫威即兴给Neil Patrick写过一大段Rap的结束词。这个创作能力可以说是极度惊人的。因为典礼是直播的,得随着颁奖的进行,大家才知道哪个奖颁给了谁。于是 林漫威就是坐在Tony的后台,边看直播边叨叨边写词,最终写了很长的一段交给 Neil Patrick Harrison。


这段内容不但把所有获奖的作品都cue到,最后来给音乐剧事业来了一个毫不生硬的大升华,作为整个颁奖的结尾。大家只是想想也不难理解,这样的限时,限元素,限风格的命题作品是多大的挑战。最终Patrick也是上台前看了一边,完美发挥,最后这段即兴rap的Closing Number也被传为佳话。


他对音乐剧的热爱与钻研,更是自不必提。说他是一个音乐剧nerd都不为过,他自己是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头号粉丝,他曾经在Twitter 上用发起过一个挑战:用悲惨世界里的歌词来回答粉丝的任何问题。




在Hamilton中,他也在一个小唱段当中,用了悲惨世界中的一个小结作为致敬。并且还兴致勃勃地问有没有观众听出来是哪一句。


在他导演的Jonathan Larson传记音乐电影Tik tik…Boom!中,他也特意找来了百老汇中许多身在幕后的音乐剧创作者,走到电影里露了脸。虽然只是作为群众演员,但他对于音乐剧行业内人们的尊重和敬意也不难看见。



这些埋在他身上的种种文化与爱好,汇聚成了他创作音乐剧时独一无二的能量。他身为拉丁裔,是美国的少数族裔,对社会环境下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有着深入的体验与思考;他深深喜爱嘻哈文化,对青年文化中叛逆和表达深有领悟;他浸淫在各式各样的音乐剧文化中,对音乐剧的边界一直才尝试触摸,甚至打破。所有这些重要的生活经历与文化认同,最终都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


所以唱功很好笑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曾开玩笑说,自己之所以来写音乐剧,就是因为唱得太差没人让他演,所以他就干脆自己创作自己演了。到现在,他不仅是一位音乐剧创作者,也是演员,电影导演……他的大量作品都在塑造这个年代的音乐剧文化。


我们常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点在他身上可以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身上所汇聚的文化元素,在二十年前,没有一种可以算是主流文化,但是当所有这些文化汇聚到他身上时,这些文化所爆发出的创造力,以及能够引起的巨大时代共鸣,却让人无法忽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