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风筝》中反派人物还有情有义?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军统

电视剧《风筝》中的反面人物,也就是军统中统,一改过往关于反面人物都是贼眉鼠眼、阴险狡诈、忘恩负义的形象,很多角色反而以有情有义的形象出现,虽然信仰立场不同,但是角色刻画中,也表现了他们对自己信仰的坚持,而不是往过我们想象中的乌合之众。

比如军统方面的宫庶、赵简之、宋孝安,剧中特别刻画了他们之间,包括和郑耀先之间的兄弟情谊;军统潜伏在我们内部的韩冰,也是几十年潜伏,历经了种种的波折和考验,但对她的信仰,到死也都没有悔改。包括剧中的一个小人物,老常,居然也可以为了完成影子交给他的任务而自我牺牲。

(《风筝》剧照)

中统方面的人物也是如此,比如田湖对高占龙的衷心和责任,燕娥对自己信仰的坚持以及对宫庶的感情的坚守,包括田湖临时找来的雇佣军,一群只是为了钱而前往延安制造事端的普通军人,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军事素养和团队精神。

(《风筝》剧照)

这和我们之前影视剧中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不太一样。于是大家会比较好奇,历史上真实的军统中统,究竟是什么样?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军统中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2年,当时迫于“九一八事变”而被迫二次下野的老蒋得以再次出山。于是贺衷寒、戴笠、康泽等人,建立起一个由黄埔军人为主、只效忠蒋介石一人的秘密团体,这就是力行社。其意可能是取之于古语: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这个社团与其他社团不同,它采取“递进制”吸收成员,只有先加入外围组织(复兴社),才有机会进入中层(同志会),如果能力突出,最后会进入核心组织(力行社)。

而复兴社的常设办事机构中,则设立了组织、军事、宣传、特务等七个处,而特务处的处长,就是力行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来大名鼎鼎的魔头戴笠。当时特务处的副处长是郑介民,主任秘书是唐纵,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军统三驾马车格局的由来。

西安事变发生时,戴笠的特务处表现出色,得到了老蒋的认可和信任,从此力行社渐渐衰落,而特务处开始崛起。关于特务处的这段经历,戴笠一直是非常看重的,这一点,在另一部谍战大剧《潜伏》中,戴笠对余则成的信任就来源于此。

(《潜伏》剧照)

1938年,国民党决定扩大特务组织。此后,军委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被扩编为“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也就是俗称的“中统”;特务处维持“军委会调查统计局”的名称不变,也就是俗称的“军统”。至此,军统才算正式成立。

军统在选拔特务方面,大部分是从年轻学生中选择。选中后,组织各种各样的训练班中,这其中就有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青浦班”、“临澧班”、“息训班”等,这些班班主任几乎都是戴笠。戴笠特别强调对学员的洗脑,不断给学员灌输“忠于领袖”的思想,并将“蒋校长”不断神话,有很多象征性仪式,这种仪式就是要告诉学员:你从事的是一项极崇高的事业,要随时做好献身的思想准备。

(《潜伏》剧照)

除了洗脑外,其实训练班的条件也并不好,甚至可以说非常艰苦。在纪律上也是极其严格,整个六个月的学习期间,学员们基本过的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所有的休息日全部被取消不说,课余时间还一律不准外出。他恰恰是用这种方式,完成对学员的精神塑造。当然他们也有难能可贵的一面,那就是教师和学员的餐标完全一样,大家一视同仁。这样就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培养了一批死忠之士。

即使今天,我们在参观重庆渣滓洞时,依然从墙上的标语看到当年洗脑的痕迹。

(渣滓洞监狱墙上标语)

(渣滓洞监狱墙上标语)

#头条创作挑战赛##影视时光机##风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