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角度来说说李宇春

我觉得李宇春身上有很多独特甚至可以说孤本的现象,和她这个人本身,和她的际遇和她所处的时代都息息相关,包括她的音乐。

她是一夜成名的,偶像。那个时候她一心想做音乐,想做歌手,但本质上说,在那个时点上她还不是。她还没从音乐学院毕业就被洪流裹挟起来进入了社会,签约唱片约时她放弃了很多大的音乐公司奔着张亚东签了太麦。

今天的很多人可能很难想象那种现象级洪流的力量,所有的人无数的手把她围在中间都要从她身上迅速获得最大的利益,经纪公司,媒体,广告商,包括所谓的太合麦田(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也真的对不起麦田守望者之名)。拿高晓松的话来说,那时候她一抬胳膊都是钱。实话说现在所有的流量加一起都和她那时候没法同日而语。她的行程是一年365天,醒来时都不知道在哪。那时的她对音乐这个行业几乎一无所知,甚至没进过录音棚,不会录音,她要在无数的工作安排中,挤出时间一点儿点儿从头学起。那时候她在飞完两三个城市回来就一头扎进录音棚。后来她觉得这样不行,和公司老板拍了桌子,推掉了无数商演,争取多一些做音乐的时间。这是21岁时的李宇春,外面风浪很大,但她顶着所有压力,一心就想做一个歌手。高晓松曾在晓说里说过他给李宇春写第一首歌的情景,多少能窥见当时的一点样子。

另一股洪流是支持她的歌迷或是粉丝,每个人都在热烈讨论她的赛后,那个时候无数的媒体趴在贴吧,她的贴吧,每秒更新十几页甚至几十页,舆论一点儿风吹草动就可以瞬间掀起巨浪。她赛后很快开了两场纯翻唱的不插电演唱会,一场是2006年3月10日的whyme生日演唱会,一场是5月22日在上海的演唱会。那是回馈歌迷的两场,唱的别人的歌,表达的是自己。她不会去跟歌迷说什么,但她唱的歌歌迷都懂。那两场演唱会后,粉丝基本平静下来。歌迷其实是双刃剑,歌迷能带来的利益是她可以走下去的支撑,但另一方面,经纪公司也可以在中间两面利用,去挟持她。春吧吧主为了避免被外界利用,集体辞职,当时这事在媒体上也挺轰动的。玉米从来没有官方组织,这件事后更是松散。其实歌迷虽然支持她,但我觉得本质上帮不了她,他们能做到的就是陪伴。

还有一股洪流就是媒体和舆论。那时候的媒体以平煤和电视媒体为主,网媒多是转载还不太发达。她的新闻和各种传闻当时都是屠版的,大部分媒体对她并不友好。说她耍大牌等各种无中生有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后来花样繁多的网络攻击那个时候还没开始(那是08年左右在有预谋的病毒式传播下开始的,那是后话)。媒体的不友好,我个人理解对她来说可能还好,因为她并不怎么看自己的新闻,经纪公司也不告诉她。倒是一些所谓的歌坛前辈对她的攻击可能对她是有点儿影响的。想一个初入歌坛的新人还什么都没干呢,就被前辈充满恶意的对待。而这些前辈说实话当时被港台歌手各种花样吊打,也只能在新人这耍耍威风了。那时候的音乐圈的舆论是把持在他们手上的。

这就是一个音乐职场新人的起步环境。

很多年以后,她在《西门少年》里写到:

他们企图让我沦为被现实裹挟的人质

我梗着脖子摇头低声说了个不字

对别人来说,这是两句扎心的话,对她来说,这是十几年一步步走过的路。

我们传统认识的歌手,是作品出来后才认识他们的,而她,是先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偶像和符号,才开始以素人走上歌手之路的。甚至大部分人对她的印象还会锁定在05年,而那个时间点只是她的开始——无论外界狂风暴雨,她和她的音乐理想出发了。

还有个企图让她沦为被裹挟的人质的现实就是当时音乐市场的现状。她是对现场音乐非常执拗的人,无法忍受假唱,无数非常业余的各种演出现场,让她几乎无法忍受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她会质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那。早期她掉到过这样的坑里,她是这样性格的人:她会认识到现实,她会生气,但她从来不抱怨,她会思考,会自己去调节,然后去解决。而且在她自己有话语权的时候,她会去保护后面的年轻人,前两年在腾讯音乐的颁奖礼上她就这样做过。

2006年她发了第一张专辑,《皇后与梦想》。封套是裸肩大头照,摄影师是陈漫。她执拗的在封套里面用了蓝天白云的封面,这是她表达异见的方式。后来张亚东说那时的她就是个小孩儿,选择让你做就会非常信任你,很听话,而另一方面她会默默观察,看大家是怎么工作的,默默地学习和思考。

《皇后与梦想》是试水之作,歌曲风格比较多样,创纪录大卖,开了不收费的首唱会,宋柯肉疼,但这是她的坚持。那场演唱会当时在北京音乐圈儿是非常轰动的。从那个时候有人开始称她为“舞台皇后”。

之后有了第二张专辑2007年《我的》,专辑质量大幅提高,概念和风格也比较统一,偏中板舞曲多一些,这张专辑现在听也是一点儿不落伍的。两张专辑打底,太麦办了全国巡演。在这次巡演中,票房很好,但暴露了太麦的很多问题,苦和累对她都不是问题,在音乐上不专业不敬业是她很难接受的。这次巡演为她日后没再续约太麦埋下了种子。

08年出了张EP《少年中国》,这一年她没出专辑,我记得她提到过,收不到合适的歌曲。接着09年出了她自己的第一张创作专辑《李宇春》,里面10首歌,其中9首词8首曲是她自己写的,包括《下个路口见》的词曲,还导演了《差生》的MV,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简单而有趣。

这个时间距她出道3年半。

同年12月开了五棵松演唱会,她炒掉了太麦找来的导演,自己导演了整场演唱会,从曲目编排到服装道具灯光串场视频等等。我看过一个别人拍的这场演唱会彩排的视频,细碎到她对每个细节的矫正。这场演唱会整体有一个质的飞跃。这背后的进步是怎么来的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靠运气来的,是她自己日积月累练出来的。别人做的达不到她想要的效果,找不到人,她不等不靠,会自己去学习琢磨积累,然后自己去做。这是她做事的方式。

这是她出道第4年。

(关于她做幕后的工作有一个综艺节目《燃烧吧少年》可以窥探到一点儿吧,看她怎么带人,怎么去做整体编排。腾讯视频。)

想象一下一个音乐职场新人,在入职第四个年头,在专辑和演唱会两大方向上已经完全掌控话语权,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她有怎样的的天赋与执着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而这一切都要顶着两个公司对于利益的无尽索取的压力去做。没有深沉的热爱是根本做不到的。

2010年她和太麦约满到期没再续约。但她和天娱续约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歌迷里面还有些人因为太恨天娱而反目成仇了。我个人是很理解她的。她是非常脚踏实地的人,不会靠幻想做事,她那时候没有自己的团队,平时无非就是一个没什么用的经纪人跟着。那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成立工作室挂靠天娱,起码她很明白天娱的套路,她也很有话语权。这个有点儿扯远了,说她合约的事是和她的音乐轨迹有关系。这一年她没发专辑,合约变动的这一年,她在准备下一张专辑。

2011年发行了《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制作人是谭伊哲。这张里面6首原创作品虽然没有上一张多,但整体概念和把控要好得多,专辑的整个文案都是她自己写的。这张专辑也是和新团队的一个磨合。

2012年发行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谭伊哲制作,6首作词、3首作曲,尝试了和林夕,陈辉阳的合作。同年开了“疯狂世界”巡回演唱会,到年底结束。这个巡演是李宇春非常经典的系列演唱会,整体概念非常强,舞台剧风格,导演是香港的刘洪基。这是我最喜欢的演唱会几乎没有之一,制作非常精致,整台演唱会用艺术品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也是因为这个演唱会的服装和Jean Paul Gaultier深度合作,开启了她的时尚之门。

这是她出道的第7个年头。她的演唱会已经是国内顶级水平了(实话说她的演唱会水平一直都挺高的,特别是和国内一众演唱会相比。但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各个方面都是高水准,非常完整的,艺术品的品质。)。

2013年没出新专辑,为了理解表演,跟赖声川去演了一年话剧《如梦之梦》。

2014年发行专辑《1987我不知会遇见你》,张亚东制作。和林夕、陈奂仁、周耀辉有合作,5首作词,1首作曲。

《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1987我不知会遇见你》被称为她的文艺三部曲,里面其实很多非常有品质的作品,特别是后两张,流行度也蛮高的,放在别人身上那都是大红歌,在她这就不算了……

2015年和天娱合约到期,这一年没发专辑。成立自己的公司,并酝酿新唱片。

2016年发行《野蛮生长》,并举行野蛮生长巡回演唱会;《西门少年》出自这张专辑。

2017年发行《流行》专辑,包揽整张专辑的作词,3首作曲。这张专辑制作之精良水准之高,在业内是广受赞誉的。

2018年流行巡回演唱会,总导演,李宇春。

我为什么花这么大篇幅来写她的这些音乐履历,因为在我对她的理解中,音乐对她来说,不是去取悦谁谁的耳朵的东西,她是用音乐来表达自我的人。她早过了那个纠结不能唱到highC的阶段。她一直追求的是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内容来自于她的内心,来自于她的生活,来自于她的观察,而方式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专辑和演唱会,这是她投入几乎全部精力去打磨的东西。

不理解她这个人可能只能停留在“她是不是有一首好听的歌”,“她唱得怎么样”,很难从根本上去理解她的音乐。你从这些轨迹中很明显能看到她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作出哪张专辑什么样的歌,和她当时的所思所想息息相关。包括她去演话剧和电影,看艺术展,到处旅行,也是为了打开自己,而她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的扩展。现在会包含时尚和艺术的元素在里面,以后还会有更多。

有人说认识李宇春最好的地点就是在她的演唱会上,这话一点儿都没错。因为那是目前最能接近她完整表达的方式。包括她现在做专辑都和演唱会是一个统一整体。这种融合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我记得有个有个DJ看过李宇春的演唱会写过一段话,可能会有点儿参考:






这只是转场小片里的一段话,不去看演唱会你是很难看到的。我记得她在洪晃的访谈中说过,国内演唱会一般用80%的program,20%的现场乐队,她因为这样的表达不舒服,改到了20%或更少的program。这种精雕细刻的东西和支个摊儿唱几首歌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你身处那个氛围才感觉得到。

那是一个能量场。

很多人做音乐就是单纯的唱歌,我觉得她做的是音乐舞台艺术。

举一个例子:2016-2017年她在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压轴零点表演了《西门少年》,这个演出当时在所有的社交媒体上都大爆了,那个现场太震撼了,不是因为300人的伴舞,而是整个表演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精神,震撼人心。那是她的故事,也是唱给所有内心不死的人。当时某个以音乐评论著称的自媒体发了这个视频做为最佳现场之一进行唱功点评,即使表面上看着是好话,我也觉得非常好笑。整个表演,每一个细节都是整体性的,从出场,灯光,镜头,每一句词,每一个眼神,动作,层层推进,她从西门走出来,她曾面对的赞扬和讽刺,她的所有的抗争,当她站在高台上,说到那些一起追风的少年,伴着歌词每一次大口呼吸都是把那种全力奋斗的情绪推向更高潮,你只会觉得整个表演把你带到了那个内心狂跳的气氛里,和她一起去热血奋斗,拼尽全力。这样史诗级的表演,有人还在分析她的某一点的呼吸是不是气息不足,我只想问一句WTF?她为什么前面好几句词连在一起都不换气的那是情绪的需要,为什么后面大口呼吸也是情绪的需要。要说累,她前面刚跳完舞更累。不明白的想找茬的人你跟她说这些根本没有用。这些年我们早就学会不去跟别人争辩,我一直觉得,那些人看不到她的美从来不是她的损失,我们只想自己好好的珍惜她和她的舞台。PS:她和江苏台所有的跨年表演都是打包的,她对舞台呈现的每个细节都是精益求精的。所以很多人老觉得看江苏台一到她这灯光舞台镜头都不一样了,这背后是有很多工作是看不见的。《西门少年》的跨年在B站上有个合集,还有彩排视频,AV7790651,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其实李宇春的演唱会还有另外一条线,叫《WHY ME》从2006年那个310开始,每年3月一场。是国内最有含金量的演唱会品牌。是她和歌迷每年的聚会,即便当年有其他演唱会也从没落下,(她真的是个工作狂),她一直是导演,演唱会温馨而感伤,里面有很多经典,然而到第十年她结束了,很多人为这个品牌可惜,她只是说心里那个阶段过去了。这就是她。

她早期一直强调自己是歌手,但我觉得她更是一个音乐人,一个致力于用音乐表达自己的人。以后也许还有更多的表达方式。

有人讨论她的音乐时,总会免不了说她的唱功什么的,其实你真的认真听就会知道她在想什么,她想干嘛,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就根本不屑去跟人讨论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她自己也早过了那个阶段。在舞台上不打折扣地真唱了13年的歌手,13年开了36场演唱会的人,连续13年跨年演唱会压轴零点的人,唱功根本不是她的问题。接受不了她的风格,不喜欢她的音色,不喜欢她的中音的人,你跟他说什么都是没用的。这个挺自然的,个人审美不同而已。实话说她唱功不够的话,这么多年下来,歌迷早就都走了。歌迷都是活生生的人,没有自虐倾向,而且大部分都是结婚生子有工作的人,一个音乐人,没有八卦炒热度,天天憋在家里什么消息都没有,出来就是发专辑开演唱会,要是业务能力不行谁有工夫 一直跟着呢?歌迷现在都很佛系了。玉米被外面传得神乎其神,想不明白她为什么长红不衰的人把原因归在玉米身上,其实她自己才是那个让歌迷始终离不开最本质的原因。她的音乐是她和歌迷间最直接的交流。

有人说起李宇春的音乐,觉得没有代表作,或是很少,其实多半没有怎么听过她的歌,或是不太接受她的类型。大众更喜欢能轻松取悦耳朵的歌,主流审美,也容易传唱。比如现在比较火的《下个路口见》其实在李宇春的音乐作品里并不是特别出彩的,甚至是她早期偏青涩的作品,但是架不住朗朗上口,非常流行。而她自己早就想明白了,到底要口水还是要自己喜欢,她选择后者。她真正非常好的作品往往是有一些偏严肃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西门少年》,一首800多字的自传体的长诗,她曾在跨年演唱会压轴表演过,非常震撼,大爆社交平台,但这种歌永远不会像《下个路口见》那样流行。同样的最近的一张专辑里《流行》《年轻气盛》《一趟》甚至几乎每一首歌都是有深度的作品,但他们注定永远不会像《下个路口见》那样流行。

她其实性格里有非常矛盾的地方,她骨子里是非常敏感甚至有些忧伤的人,但她写出来的东西是明亮的;她喜欢跳舞和加入电子,但歌词却往往是充满讽刺的;她是叛逆的,又是温暖而柔软的;她是大众偶像,但她做音乐的方向,其实和那个取悦耳朵的市场是疏离的,走的更多的是内心。

好在她用心做出来的东西,都会有人看得见,听得到。并且足够支持她继续做下去,这就够了。其他都没那么重要。

15年,她在音乐上从赤手空拳走到今天,拿她的话来说可能现在才开始慢慢进入黄金期。

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就是时间,一个人他在什么样的时间线上,他在干嘛,决定了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愿你一世清高

两鬓斑白艳阳照

三月春天不老

伸手摘星

疯一疯闹一闹

温顺尚早

————李宇春《年轻气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