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教授:面对国际新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作者简介 拉纳·米特

牛津大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副院长

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变化时期。大流行病、战争冲突和经济危机影响着全球,毫无疑问,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仍将非常重要。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机会是,有潜力在一些国际最重要的问题上成为主要的参与者,而这些问题将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治理。然而,要想成功抓住这些机会,就必须真正专注于这些问题,并对全球政治的新动态有更充分的了解。当然,这一挑战不仅仅是对中国而言,也是对全球所有主要大国而言。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选择可能具有重大意义。

最大的挑战是气候变化。随着2022年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所有其他的全球挑战,甚至战争的恐怖和新的大流行病的恐怖,都可能将被气候变化的日益紧迫性所掩盖。

中国作为一个主要行动者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的谈判一直是引人注目的: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第十五届缔约方会议上,中国承诺进行一系列新的技术和社会变革,以应对气候变化,这是全球转向认真对待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承诺在2021年的第二十六届缔约方会议上得到确认。在2010年代,中国取得了其他进展。中国已成为发展绿色和可再生技术的主要参与者。近年来,在接受中国投资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资金的使用已转向更绿色的能源,而不是像燃煤发电站这种项目。

然而,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才刚刚开始显现。在21世纪22年,我们已经看到气候变化对巴基斯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该国大片地区在夏天被淹没。中国和巴基斯坦长期以来有着深厚的关系,帮助巴基斯坦应对气候变化的破坏性影响,将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关系,但同时,这也应加深中国国内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紧迫感。现在,中国将其GDP的2.4%用于研发支出;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中国绿色能源效率的发展方向必须是头等大事,这是一个应该继续下去的发展方向。气候变化的威胁提醒我们,中国和其他大国一样,不能只在自己的边界内生存。

下一阶段的一个巨大挑战是世界力量平衡的变化,表现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接触。在过去的几年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渴望投资的新兴经济体新接触的一部分。在21世纪10年代,在从南美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国参与者。这无疑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然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未来10年不会停滞不前,中国需要面对新的现实。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跨境移民正在成为一个主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气候变化驱动的,但也受人口变化的影响,人口变化是未来10年影响和塑造全球格局的最大宏观因素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拥有全球最年轻的人口(例如,巴拉圭人口的75%年龄在35岁以下)。东南亚也在增长,其大部分人口也相对年轻。

与此同时,中国在过去10年中变得更加富有,消除了农村和城市的许多贫困。但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也变大了,和其东北亚邻国一样,需要考虑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将会如何变化。福利、休闲和医疗保健都是中国老年人口面临的问题——随着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将变得更加重要。这将使中国在21世纪20年代的优先事项与正在处理不同人口结构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

下一阶段,中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如何与发展中国家中的新伙伴打交道,例如在西非、东南亚等全球经济活跃地区,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回应他们的发展愿望。这将需要一个相互倾听和学习的过程。像所有其他大国一样,中国将需要与世界上新崛起的国家和人民进行新的对话。这些对话可能具有挑战性,但也可能是令人兴奋的。

在21世纪1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就气候变化及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展开新的讨论。21世纪20年代将显示这些对话将延伸到多远,以及多深。毫无疑问,这些对话将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编:张利娟

审发:徐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