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士长凌建合: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作   者 |  蒋彬、戴柏权、梁伟

密如蜂巢的端口、排列有序的线缆、闪烁不停的信号…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机房内,通信技师凌建合正在进行装备性能测试。

“叮叮叮”,一阵突兀的电话铃声响起。凌建合迅速接过电话,“你好,这里是通信值班室,请问有什么问题?”紧接着进行代通、定位、故障排除,不一会儿来电单位就协复了通信。“谢谢您!”电话那头满是感激。

通信机房十几米见方,工作起来却是千头万绪。通信战场上没有硝烟,却十分考验人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凌建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勤学苦干,24年如一日,像钢钉一样牢牢钉在战位上。

凌建合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退伍军人,“在父辈的感召下,我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对部队生活充满了向往。”他说。1998年,在他20岁这年,他怀着对军队的憧憬步入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新兵下连后,凌建合被分到专业性较强的通信连,从事通信保障工作。当时,对仅有初中学历的他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当时从未接触过电脑操作,也没有任何电路基础,我学起来很吃力。”凌建合回忆道。

“当兵就要吃得了苦,就要干出个样子!”他购买了各种专业书籍,一头扎进书堆给自己“充电”。白天争分夺秒学技术、晚上挑灯苦读背理论,一年后,他已能够给电脑装系统、独立制作网站。几年后,他更是熟练掌握了网络交换技术、光纤熔接技术、电视会议技术等专业技能,并取得了会议电视技师、信息通信网络管理员技师等职业技能证书。

那些年的凌建合,是连队干部心目中的“拼命三郎”,是战友们眼中的“另类”——正是这样一个“另类”,通过点滴积累,逐步成长为军营中的“技术大拿”。

2003年,凌建合服役的部队驻地从湖南迁至广东广州,上级派他提前到穗负责通信网络搭建任务。“接到任务后,我带着三个战友在新营区干了三个月。现在营区里的每条网线、电话线都是我们拉的。”凌建合自豪地说。

一次重要任务,现场传输画面突然中断。紧急关头,凌建合迅速判明情况、协调调度,启用备用专业设备解决问题,确保了图像正常上传。

24年来,他处置了无数次这样的突发情况,成为战友眼中名副其实的“通信专家”。只要通信设备出现故障,他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问题,多年来先后完成了1000多次光缆线路抢修及营区线路改造、1500多次通信保障、2000多件次计算机网络维护等任务,实现了通信保障“零失误”“零差错”“零停留”。

作为支队兵龄最老的士兵,凌建合见证了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装备的更新换代。他说,从“静中通”到“动中通”,从标清化到高清化,集成度越来越高,业务功能越来越多,自动化、智能化越来越强,这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凌建合始终保持着永不懈怠、激情奋进的学习劲头,光时域反射仪(OTDR)、熔接机……这些专业设备也成为他最亲密的“战友”。

随着服役时间越来越长,除了自身学习之外,凌建合思考更多的是怎样把自己的本领传下去,为部队培养更多的人才。“针对每名战士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长合理分工分组,各司其职;合理选人用人,梯次培养,确保专业技术人才不断茬、不脱节。”凌建合说道。他像一名老师一样,言传身教、带兵育人,这些年来为部队培养了20多位通信业务骨干。

“再过5年,我们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一百周年。我希望能继续在部队服役,跟战友一起见证建军百年的光荣时刻,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前不久,凌建合向组织递交晋升一级警士长申请书。如今,44岁的他依然奋战在保通一线。作为无数通信兵中的一份子,凌建合早已把自己筑进了军队通信的长城。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自湖南武警

编  审 |  于  涛

主  编 |  陈一凡

编  辑 |  林   歆   舒   清

投稿邮箱 | ybxsddbpla@163.com

投稿电话 | 010-66-896057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