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 | 为梦前行

    「时光无形,却能照亮奋斗身影;岁月无声,却能刻录铿锵步履。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欣欣向荣的火箭院正在新的“赶考”路上勇毅前行。
“亲历者说 2022”带您用火箭院人的视角、感受,讲述航天故事、感受航天人的精神世界,倾听航天人奋斗无悔的心声。」

先后登上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堂好课”节目,张舒和马铁铮既激动又深感责任重大。作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型号系统设计师,张舒希望用身边人身边事让更多孩子更懂航天、热爱航天;作为火箭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融熔焊工、特级技师,马铁铮希望用火箭发动机焊接故事,让更多孩子懂得精益求精、永葆成功。两个人的授课内容虽然不同,但他们传达的“为梦前行”的执著却是航天人共同的坚持。

“小朋友们好,我是张舒老师。”自我介绍完,我感受到老师的神圣,台下的听众是一群小朋友。上台前,我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调动他们的兴趣。很多小朋友听过羲和逐日、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等神话故事,我想到,我们的航天事业将古人的千年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这些不正是孩子们所喜欢听到的吗?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站上讲台,我希望通过讲述航天人探索未知、追逐梦想、收获成长的故事,为更多的孩子种下兴趣和热爱的种子,让种子在他们心中悄悄发芽,未来长成参天大树。我还想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意识到,兴趣和热爱只是梦想起航的第一步,逐梦前行的道路上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在面对挑战和挫折时更需要坚持。

备课时,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2014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加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团队,我的航天梦从此开始发芽。两年后,我们实现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当时的我觉得,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努力、付出了那么多。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二次发射任务失利了,我曾一度觉得很受打击。

但当我还在为失利而沮丧时,环顾四周却发现身边资深的专家、同事们早已全身心投入到归零工作中。他们一如既往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对软件和产品不断迭代优化;他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依旧快速、精准排查;他们没有高喊空洞的口号,而是继续以最严格的工作标准,扫除一个个难题……

才进入这个团队两年的我被深深震撼了,这个“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团队,以实际的行动践行着航天精神。这让我明白,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康庄大道,遇到困难不低头、遇到挑战不退缩,不执念于一时的成败,为了梦想全力以赴,才是真正的航天人。

如今,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越来越成熟,以一次次成功续写辉煌。8年间,我从团队里的“新手”成长为“老兵”。未来,我和团队可能还会遇到或大或小的考验,但我相信,有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团队带给我的经历和经验,我们会继续踏平坎坷、赢取成功。把这些故事背后的感情化作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们,我似乎也汲取了力量。

“很高兴见到大家,我是马铁铮”,我讲课那天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和张舒一样,我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小听众。望着台下那一双双对航天充满好奇的眼睛,我既感动又自豪。这说明,从孩子到大人,他们对我们所从事的航天工作非常认可,也想了解更多有关我们的故事。

在台上,我和孩子们的交流时间比较短,很多孩子意犹未尽。但台下,因时间相对充裕,我有机会和小朋友以及参加此次节目的工作人员充分交流和沟通。有的孩子骄傲地告诉我“我爸爸妈妈带我去发射场看过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有的工作人员自曝是航天迷,聊起航天的动态、顶尖的前沿技术让我直呼“内行”……

航天事业屡屡刷屏的成功消息振奋了整个国家,不仅身在其中的我们能直观感受到,外界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今天我们航天人不断站上讲台,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航天的种子,就是一种证明。

讲课结尾展望未来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我在18岁时进入车间参加发动机焊接工作,20多年前,车间里不像现在这么忙碌;这几年,随着我国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越来越密集,我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负责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焊接任务量也不断翻番。

任务量提升,我们的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以前要1个月才能完成的发动机喷管焊接,被我们逐渐压缩至20多天、10多天到今天的6天。提效的同时,我们在“质量”二字上从不掉以轻心,发动机作为火箭的“心脏”,直接关系每一次发射任务的成败,我们必须握稳、握准手中的焊枪,才能焊牢成功的关键。当我把这样的决心在课堂上表达出来时,我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

与发动机打交道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这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发动机从设计到生产的每一步,经历过磨难与挫折,也收获过成功与掌声。我想,“一辈子干好一件事”不容易,但我们要做。我们赶上了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好时期,也定当以百分百的努力不负时代。

(张舒 马铁铮 口述 《航天长征》 王莹 整理 / 冯妙然 制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