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新时代 新作为 共建绿色智慧现代化救捞

日期: 来源:中国水运报收集编辑:中国水运报

海上救捞是一个风险高、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高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和拓展。科技创新正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救捞发展面临着复杂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5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来自国内外120余家单位的200多名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 新作为 共建绿色智慧现代化救捞”主题,交流探讨新时代救助打捞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共助水上交通运输和涉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勇担使命 20年间救助遇险人员53344名

海上救捞是促进航运经济平稳运行、保障海上人命安全的崇高事业。2003年救捞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救捞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给予的艰巨使命,截至2023年4月底,共成功救助遇险人员53344名,救助遇险船舶2905艘,打捞沉船231艘,被誉为新时代国家构筑在海上的“德政工程”。

“科技创新无疑已成为救捞发展新动力的重要引擎,成为救捞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表示,以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为主力军的中国救捞业乘着国际救捞界科技发展的东风,向着中高端不断迈进。中国救捞业积极发挥“产学研用”中的末端优势,完善专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先进装备和技术引进,开展海上人命搜寻救助技术、溢油和危化品污染防治技术、信息感知及智慧决策技术、新装备新能源应用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促进整体作业水平的提质、增效、升级。

目前,中国交通救捞已在我国沿海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海上安全应急保障网络,从北起鸭绿江、南至南沙群岛共设置了24个救助基地、81 个救助船舶值班待命点、8个救助飞行基地,成立了19支应急救助队,具备了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应急保障功能,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为海上安全保驾护航。

以长江水上交通安全形式为例,自2006年巡航救助一体化实施以来,实施水上搜救行动6177起,救助7.6万余人,救助船舶6800艘;2022年,实施水上搜救行动197起,救助2464人,救助船舶210艘;长江水上交通安全形式明显好转,水上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升。

“中国交通救捞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有义务在保障民生中加快发展、展现作为,奋力开创中国交通救捞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争当开路先锋。”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结合中国救捞发展实践,提出“软硬并蓄,保障有力”“科技引领,适度超前”“生态优秀,珍爱家园”“开放融通,互利互赢”四点建议,强调“以综合能力强救捞之本”“以创新驱动赋救捞之能”“以绿色理念固救捞之基”“以开放合作聚救捞之智”四个重要举措。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长江航运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内外有益做法,推进长江水上应急救助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表示,长江航运安全生产处于事故稳步下降到稳定控制的过渡期,在新的历史起点,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将围绕制度、机制、装备、队伍建设,共同推动应急救助能力高水平跃升,共同促进应急体系现代化建设,共同服务航运事业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 打造全球竞争力优势

当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水路交通系统的控制也正在发生技术变革。

“总体趋势就是以人为主的弱控制,演变为系统为主的强控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介绍,水路交通的装备运行控制正由单体控制向网联控制转变,系统状态控制正由局部水域控制向广域协同控制转变,安全控制正由事故被动响应向全过程主动控制转变,内河、沿海船舶远程驾控航行系统将成为可能。他研判,未来水路交通场景将是“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船舶运营模式。

这与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对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预测不谋而合。张宝晨预测:到2025年,总体上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辅助驾驶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遥控驾驶和自主驾驶技术实现多样本应用。2035年,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沿海遥控驾驶、自主驾驶船舶占比超过30%。2050年,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高质量的智能航运体系,智能化网络化航运服务供给覆盖全球。

智能航运新业态的到来是必然的,我国已成为第一个开发应用综合性海船智能航行系统的国家和最早自主设计、建造智能航行海船的几个国家之一,在船岸协同智能航行与控制系统构建方法、多驾驶模式智能航行系统集成和智能航行系统技术水平评价等方面全球领先,加快了我国进入世界船舶智能航行技术发展领先国家行列,为我国实现航海技术领先开辟了新赛道。那么,救助打捞该如何适应智能航运带来的减员和无人船等新变化?现有的救捞装备要怎样适应智能航运体系?救捞人才能不能适应智能航运业态、航运技术、航运系统,如何构建新的人才发展方向?

张宝晨表示,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是水上交通社会的终极形态,传统的主打捞业务依然存在。智能航运对救助打捞部门的影响需要大家共同来研究和回答,要分析判断新业态形成过程中救助打捞部门每个阶段的价值、使命和角色,确定合适的发展愿景,并在变革中争取主动。对于中国这样的航运大国而言,救助打捞部门及其供应商有可能形成新业态下的全球竞争力优势。“我们要做救助打捞技术创新的引导者、需求提出者和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这对救捞事业发展来讲是有重大意义的。”

科技赋能 驱动专业提质升级

中国作为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强劲增长。迈入新时代,为更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有序推进,国家对海上救捞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救捞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覆盖近海、兼顾远海、天地一体、网信融合”的救捞通信网络。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安全防控、统一标准规范”。

当前及下一阶段,如何加快海上救助打捞能力建设,全力营造安全、畅通和清洁的海洋环境,已成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当下各国越来越重视的时代课题。此次论坛上,在新的起点上搞好救捞技术创新和装备手段研发,是在场专家学者都认可的共识。

徐祖远表示,要破解共同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共商共建共享。一要坚持科技赋能,驱动专业提质升级,形成科技攻关、平台建设、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的完整链条;二要坚持人才驱动,厚植专业发展根基,改善发展环境、激发创造活力;三要坚持合作互鉴,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共同打造国际救捞发展新亮点;四要坚持安全固本,筑牢专业发展的根基,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安全救捞,也要救捞安全。“我们要坚持聚焦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化救捞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救捞综合能力,携手推动救捞业高质量发展。”徐祖远呼吁。

严新平预测,未来应急救援技术发展趋势为:救援过程现场作业少人化、决策指挥智慧化、救援过程网联化,训练过程能力提升虚拟化。实现救捞过程网联化、可视化方面,严新平建议,提升海上应急信息“智能”处置决策水平,力争在未来构建一套“覆盖近海,兼顾远海,辐射内水,天地一体网信融合”的一体化现代智能报警搜救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高精度定位、卫星通讯等技术手段,构筑船-岸-天一体化互通、互联、互信系统,实现数据.信息、指令的实时、动态、高速传递,打造智能救捞“新基建”,莫定数字化、网联化、自主化发展的数字信息基础;基于时空关联救捞要素信息,媒体形式实现救捞过程的全程监控与情景再现对救捞动态场景进行集成显示和标绘,以文字、图像、视频、语音等多,实现对救捞场景的动态可视化,将有效提高决策和指挥的直观性。

王雷表示,中国交通救捞正处在跨越式发展时期,一方面要加大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重视汲取世界各国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完善双、多边救捞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在装备设施建设、救助打捞技术和专业人员培训上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对全世界海上人命安全的保障能力。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李路介绍,新时代,救捞面临深远海搜救打捞、大规模人命救助、危险化品救助处置、大规模溢油处理等核心技术突破的新挑战。“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将会结合最新前沿技术和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多适合不同救援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将紧紧围绕新时代下,中国救捞的新需求,将船舶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赋能救捞装备,努力打造出一流的现代化装备,展示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李路说道。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全媒记者 杨柳

责编:邹雨轩

审核:洪波


相关阅读

  • 后疫情时代 航运业如何行稳致远

  •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进入尾声,全球迎来后疫情时代,航运业发展也迎来新变局。5月17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国
  • 在苍山洱海旁看纪录片,是种怎样的体验?

  • 提到自然类纪录片,第一时间浮现在你脑海的,是怎样的画面?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古怪精灵的金丝猴?草原上奔驰的狮子?还是重峦叠翠、长河落日?自然类纪录片,总是以广阔的视野和无穷的
  • 未来已来 共享智能

  •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罗颖 综合报道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日前圆满幕,大会聚焦智能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聚力全球共赢共享智慧成果,会上签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8个,协
  • 台湾作家张晓风、绿蒂一行走访中国作家协会

  • “两岸同胞同根同种的血肉联系是无法割裂的”——台湾作家张晓风、绿蒂一行走访中国作家协会侧记5月24日晚,台湾作家张晓风,台湾文艺协会理事长、诗人绿蒂(王吉隆),舞蹈家薛英娜
  • 秀工美繁荣成就 展行业创新风采

  • 温州展区:守正创新 活力迸发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式上,素有“百工之乡”的温州获授“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称号。作为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主宾城市,温州倾力打造1
  • 我的河北故事 | 因为一个人 爱上一座城

  • 讲述人 李普银 (韩国)2008 年的寒假,我跟随丈夫来到了他的家乡——河北省石家庄。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热情好客的石家庄人民让我爱上了中国。于

热门文章

  • 国防与个人的关系

  • 中国人常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古人对战争的描述以及重视程度来看,国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国古代曾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数量,质量,武器的

最新文章

  • 新时代 新作为 共建绿色智慧现代化救捞

  • 海上救捞是一个风险高、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高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和拓展。科技创新正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
  • 8岁女孩逛街走失 济南警方与400名市民接力寻找

  • 8岁小女孩逛街时走失,孩子妈妈哭着报警求助:济南历城警方接到求助信息后,立即将孩子的衣着体貌信息发送给附近商户、保安员、网格员、志愿者等400余名市民联动力量,很快就找到了
  • 爱粮节粮 安全储备科学减损

  • 5月24日,2023年延边州暨延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延吉市时代广场举行。作为全省科技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科技周以“储备安全 科学减损”为主题开展科普
  • 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 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 詹钘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报道5月29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林西强副主任在发布会上介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