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马斯克,“玩起”颠覆认知的教育实验

“疯子”马斯克,“玩起”颠覆认知的教育实验

作为美国spaceX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名字从来不缺前缀,什么特斯拉CEO、SpaceX CEO兼CTO、SolarCity董事会主席------自他推出“星链计划”至今,据说由他发射、在轨运营的卫星就达到1469颗,约占全球卫星总量的30%。

但鲜为人知的,是马斯克还是一个教育的引领者、创新者。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厂区里创办了名叫“Ad Astra”的学校,采用了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体制。人们在关注他太空探索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很好奇这个“疯子”在教育上的探索究竟能结出怎样的果实?

马斯克创办的学校颠覆了传统教育制度

马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创办这所学校的原因之一是他并不喜欢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2014年,他的5个孩子从被称为“天才摇篮”、智商达到138以上才能申请的Mirman学校退学,马斯克便创立了Ad Astra来负责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所学校的名字源自一句拉丁语名言——“坎坷之路,终抵群星”。

学校成立之初,并不对外招生,所以人数极少,仅有十四名学生,他们的父母主要是SpaceX公司的职员。学校也很低调,连官网、社交媒体上的部分视频都未向大众开放。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分配什么,学生就得到什么。但马斯克认为,孩子喜欢什么就应该让他们学什么。“我要做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教育适配孩子,而不是孩子适应教育。”为此他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实验,颠覆了传统的教育制度。

废除年级制度

Ad Astra取消了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年级制度,他们不通过年龄而是通过能力和兴趣评估,把学生编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

比如8岁的学生如果在数学方面展现出明显天赋,就完全可以和12岁的孩子们一起上数学课。这样的做法看似打破常规,其实更符合逻辑,也更贴近现实。在马斯克看来,按照年龄和年级“一刀切”的做法,很容易伤害个体的独特天赋和具体需求。

老师不需要“教师资格”

马斯克认为,老师未必需要专业的教师资格证。在他的这所学校里,有不少老师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更没有资格证。这里喜欢让思维“爆炸”的数学家来教授数学,让艺术细胞“爆表”的画家来教美术------

非科班出身老师的一大好处就是,他们往往不会系统性地灌输整个知识体系,有时不一定会照顾孩子的接受能力,讲课既深入又快速。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领悟知识而不是填鸭式教学。马斯克希望,这所学校里的孩子要像在真实世界中一样,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努力汲取养分,获得灵感。

有趣的课程设置

这所学校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课程表,而是根据既有的师资情况,有针对性而又灵活地构建课程框架。所有学生都是广泛式地学习,和同学和达人老师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不同的课程中汲取知识。

除了周一到周三是授课时间,周四和周五则是孩子们团队协作的时间。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组队,一起完成某个特定项目。它可能是老师提议的,也可能是孩子们自己主动发起的,只要与当时学习的知识点相关就可以。完成团队项目的过程中,孩子们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马斯克的这所学校里,将科学、科技、工程、数学(STEM)作为核心教育,配备了比同阶段学校丰富得多的学科设置。除了常规的数学、自然、历史,还有艺术、计算机和商业等,人工智能也被加入课程表。学生还会接触设计编程、人工智能、机器人、火箭喷射器等议题,如制作电磁脉冲技术、天气气球等。此外,学校还经常请各领域的学者、专家来做分享。

此外,这所学校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课程很不同的一点就是没有音乐、体育、语言等科目,更重视的是数学、科学、工程学和伦理学等科目。因为马斯克认为,未来计算机能做到实时翻译,学习语言将毫无用处。

学校还会经常组织类似TED演讲的研讨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观点,捍卫自己的想法。这所学校有这样一个理念,就是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让孩子们广泛地接触不同的事物,去探索自己身上的天赋,慢慢找到最想做的事情。每一年,学校的课程内容都会翻新一次,大约一半的授课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

不需要统一校服

现如今很多学校都会要求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去上学”,还会规定学生的发型、配饰,不允许奇装异服的出现,也不允许学生化妆和做各种造型。

但是马斯克却希望学校能培养出自由生长的灵魂,因此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任课教师,孩子们都可以自由选择。

没有考试、没有课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作业

这所学校没有考试,没有课本,也没有传统的作业。学生们需要通过设计、展示小组项目等进行学习,进而获得相关考评。

有媒体人士在Ad Astra看到,孩子们的一天通常是这样的:9点半开始上课,比传统学校晚很多。上午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因为兴趣、进度差别,一组正在学Scheme语言,另一组则在学习Swift语言。还有一组学生,在鼓捣应用科学。他们准备在几周后将气象探测气球上升到高空,正在计算应该在哪里发射以及在哪里将它收回……到了下午, 学生们可能是一起去拆开引擎,在过程中了解引擎的构造和工具的使用,或者一起做项目,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商业计划书。

在Ad Astra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学生年龄最小的仅7岁,最大的学生14岁。学校混龄教学,看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招生时,面试官会问很多奇葩问题,比如对于环境污染有什么看法?怎么看待这届总统竞选?对人工智能知道多少------

有报道说,Joshua Dah校长时常会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今天你要做一件事,负责发工资给以下五位:教师、医生、军人、市长、消防员。你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现金,请给每位分配一个金额。”

有孩子认为军人应该多拿一些,因为他们的工作最危险。这时,一定要追问他们“为什么”:“为什么分配给军人是最高的金额?消防员不危险吗?你认为医生的工资应该比市长多吗?这个城市有多大?教师教学有效吗?”

通过这些问题,孩子们必须不断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这个看起来不断遭遇“挫败”的过程,正是在帮助他们摆脱常识和偏见,走向独立、创造性的思考。而这也正是这所学校力求努力培养孩子的东西。

升级版的Ad Astra学校

从创办之初到2020年,Ad Astra的学生始终没有超过50名。直至2020年,这所由马斯克一手创立的学校日渐成熟,正式更名为Astra Nova学校,开始以学费维持运营。马斯克继续为新学校捐款,原来Astra的团队也保留了下来。

从官网上展示的教学理念来看,Astra Nova仍然保留着马斯克时期的教育理念,它们包括:

复杂的挑战:模拟,案例研究,制造和设计项目,实验室以及企业合作。Astra Nova培养的学生着迷于复杂性和解决未知问题。

教授内容更新:学校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进行设计,从每个项目、实验室和讨论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将应用于下一步的行动。

一个学生喜爱的学校:如果学生被认真对待并且时间充裕,会发生什么?Astra Nova相信跨年龄和跨领域将带来非常有意义的学生体验。

现如今,Astra Nova学校面向10至14岁善良、有进取心、学术认真的孩子进行招生,并提供全日制、单日及特别课程三个入学选择。其中,全日制课程的上课时间从9月初到6月中旬,每周5天。在2020-2021学年的课程选择中,有数学、科学、魔法、机器人、设计等学科,此外学校还延续了最初的火箭技术等课程。但是学校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加入了创建之初被马斯克认为未来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语言课程。

学校的入学条件十分苛刻,Astra Nova为孩子们准备了14个脑洞十足的难题,涉及湖、彗星、巧克力、火星人、恐龙、外星人等,父母需要在孩子观看问题视频的三分钟内让孩子做出回答,这些难题由Astra Nova的老师和学生编写和创建。此外,入学还需要以书面作品、表演、模型、图片等形式,分享孩子对一件感兴趣的事情的研究体会或最终成果等。

2021年开始,Astra Nova也推出了线上学习系统,实现全流程的线上教学。目前,线上学习课程分为三类,全日制在线综合课程,单日在线课程,特别会议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安排。

正如大家对马斯克本人褒贬不一,这所学校创办以来也颇多争议。早在2015年的采访中,马斯克就表示Ad Astra运营的不错,“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学校,认为假期太长,希望早点回来。”

但是业内也有不少声音称Astra Nova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太过于“马斯克化”,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还有人认为Astra Nova只是富豪们才能拥有的家庭教育,自始至终或许只是一个骗局!但是马斯克无视这些质疑,甚至想要办一所大学。按照他的说法,他要办的“德克萨斯理工学院”对标的是MIT和CIT。

其实在马斯克之前就曾有不少创新性的学校,例如比尔·盖茨力荐的萨米特学校、98%大学入学率的High Tech High、斯坦福打造的全美第四高中OHS等。有人曾问,在未来孩子们所需要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要接受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

Astra Nova校长对此给出的答案是:团队合作、职业使命,以及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哪怕学校不教,也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才能帮助他们更好适应未来。今天的孩子被称为“阿尔法一代”,他们从2010年到2025年出生,是完全出生在21世纪内的第一代人。因为孩子们面临的科技、社会环境,是5年前、10年前我们都无法想象的,他们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学习,如何在比前几代人更短时间内接受新讯息、学习新技能。我们也能预见,未来几十年将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孩子会越来越频繁地与机器人互动。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是快速的反应能力,并在不可预测的新情况下,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文/王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