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变故风雨袭来她用大爱撑起小家

黄润霞(左)尽心尽力照顾公公(已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爱人早年故去,她对小家不离不弃,种田谋生;公婆久病卧榻,她悉心照料,希望老人能体面地活着;两个女儿年纪幼小也各有性格,她耐心教导,只愿孩子能三餐温饱、健康成长。她是花都区炭步镇鸭湖村村民黄润霞,今年47岁。在当地,坚强的她有着“好妻子”“好媳妇”“好妈妈”的口碑,受到村民们的尊重。

年轻丈夫离世 她对家不离不弃

午间12时许,瘦小单薄的黄润霞帮助缩坐在凳子上、光着一只脚的婆婆穿好鞋子后,来到离屋子约20米远的小菜园摘菜心,准备做午餐。眼前的小菜园,在黄润霞的照料下充满生机,菜畦上种着萝卜、菜心、油麦菜等蔬菜。“家里吃的菜全是自己种的。这么多年,日子都是这样过的。”这些年,她都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2011年春节,本该是万家灯火、欢天喜地的节日,对于黄润霞家来说却过得那么沉重与伤心。她的丈夫在这个本该团圆喜乐的日子因为肝癌晚期而离世了,留下了这个没有了顶梁柱的家。年迈的公公婆婆由于过度伤心身体每况愈下,两个年幼的女儿也由于父亲的突然离开变得寡言少语了。那时,大女儿只有11岁,小女儿才2岁。

面对着这个破碎的家,家里的亲戚朋友以及邻居都劝黄润霞离开,趁着年轻或许还能找到更好的幸福。可是面对着两个贴心又可爱的孩子,还有和善的家公家婆,黄润霞又怎能抛弃他们呢?她决定收拾起悲痛的心回工厂工作,为了这个家继续早出晚归。

年迈家公倒下 她挑起生活重担

惊涛骇浪过后,黄润霞的家得到了片刻的平静,可是生活总是会给人带来“惊喜”,而对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惊喜”往往是打击。家公年轻时工作落下的病根,在丈夫离开后变得越来越严重,后来不得不住院。

住院一个月后,医生知道黄润霞家经济负担重,建议出院自行照顾。由于家公患的是肺气肿,因此出院回家后每天需要躺在床上用氧气机维持生命。

那时的日子很是慌乱,黄润霞忙碌而疲惫,她努力让一家大小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每天上班后,小女儿就放在家里由身体还算好的家婆照顾,而卧病在床的家公也需要家婆喂食,大女儿放学回家就帮忙照顾妹妹,有时还给爷爷喂食,帮忙分担家务。

实际上,年轻时因为琐事,黄润霞和婆婆也曾有过矛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以前我们也因为孩子的事情争执过。想一想,以前的矛盾都算了,也不计较了,我也会有老的一天。做好榜样,希望女儿们以后也能懂得孝敬老人。”黄润霞说。

在家婆细心照顾几个月后,家公的身体终于有了好转,可以站立并在家中行走了,一家人终于松了口气。

家婆病倒 她独自照顾一家老小

但好景不长,家婆又在劳累中病倒了,医生诊断说是得了脑血管梗塞。看着一家老小,黄润霞辞去了工作,在医院和家来回奔波。她将小女儿寄养在亲戚家,家公则只能麻烦邻居和亲戚每天帮忙做饭,让大女儿放学后给家公喂食,顺便解决女儿的吃饭问题。

转眼间,小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于长期在家照顾大人小孩,黄润霞没有收入,只能依靠村里的几千元年终分红以及家公的退休金维持,老公生前工作赚的钱也几乎花光了,女儿每个月上幼儿园一千多元的费用成了黄润霞最大的忧虑。

幸好社会上不乏热心人,家公单位的同事得知情况后,联合几位退休同事每个月都给他们提供资助。两个女儿上学后,黄润霞每天负责帮两位老人洗漱穿衣、喂饭、解决大小便问题、接送女儿上下学,辅导她们的功课。闲时,她还会到地里种些蔬菜,有时间还会做些手工帮补家计。

生活困难 没能击倒弱小的家

黄润霞的家是一间老式通房,不足20平方米的屋内摆设简单,电视、桌椅都是早年添置的旧式家具。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墙上贴满的奖状。聊到女儿们,黄润霞脸上有了笑容。“大女儿懂事,能帮忙了,但现在学业压力大。小女儿年纪小,还比较贪玩。”

生活的各种困难没有打垮她们这个弱小的家,反而使她更加坚定了守住这个家的信心。“滴水之恩,必要涌泉相报。”这是黄润霞教给两个女儿的道理。如今,起床帮婆婆穿衣、做饭喂饭、送小女儿上学、打理菜园就是黄润霞的日常。对未来,甚少在人前抱怨的她说,将继续撑起小家,让婆婆、女儿在自己照料下达到三餐温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