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圈怪象:没钱的去融资,有钱的也去融资

身处互联网圈,我们经常会看到今天A拿到融资了,明天B拿到融资了。但是这些拿到融资的企业,既有小公司,也有阿里、腾讯这种巨头企业,比如今年阿里旗下蚂蚁金服还拿到140亿美金的融资,京东也拿到了谷歌5.5亿美金的融资。

很多人就会奇怪,小公司没钱去融资,可以理解,阿里、腾讯、京东、小米。。。这些巨头,动不动就投资别人几千万、几亿的,这么有钱,怎么还要去寻找融资呢?

其实这里有个误区,认为企业没钱了,才要去融资。这是完全不正确的。这也是传统企业经营思路和互联网企业经营思路的区别所在。

传统企业把融资当成了生存需要。认为钱是用来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如何增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占领市场。所以,传统企业愿意花钱买地、盖厂房、买设备、扩大产能。认为有了这些,企业就有实力,就可以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获得优势。钱是用来做这些的,自己的钱能够支持企业运转,并带来回报。其次,融资要稀释股权,对于传统企业家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而互联网企业认为,融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是为了生存。最好的融资是在企业最不缺钱的时候。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客户的能力,谁能让更多的客户满意谁就有竞争力。所以为了满足不断上升的客户需求,企业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能力。融资不是仅仅获得钱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获得的是服务客户的速度,可以更快的满足客户需求,也能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当然,还可以获得投资方的背书、指导以及资源(渠道资源、客户资源、人才资源、媒体资源。。。)。

之前蚂蚁金服融资,就是为了去搞区块链技术,而且投资方有很多国家主导的,不难理解,有了这样的融资,到这些国家开展业务就方便多了。

而京东获得谷歌投资,主要是京东为了获得谷歌的技术,而谷歌的电商之路也更加顺利。

所以,不管是投资也好,融资也好,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不同,都是为了获得自己没有的,进而更好的服务客户,满足不断上升的客户需求。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里、腾讯这些巨头一方面几亿、几十亿的投着钱,一方面又在寻求其他投资方的融资了。

从这种思维的差别,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很多传统企业家,转型互联网失败,他们的转型就是打造一个互联网故事,工业4.0或产业生态系统概念,建个o2o平台,APP、网站。靠这些概念获得政府支持后,建个工业园、盖些厂房,再采购些设备,等把这些弄的差不多,钱也花的差不多了,结果发现没客户、没业务,玩不下去了。

而互联网转型的根本是利用互联网更好获得客户、服务客户、赚更多的钱,而这个改变,关键就是企业家思维的改变,资源配置的改变。

文:事了了Candy

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今日头条《事了了》

我们会定期发布经营管理、产品开发、运营推广、人才招聘等企业经营相关内容,感兴趣,可以点击关注我们。

↓↓↓↓↓点击【了解更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