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未来,科幻大咖们是怎么想的

《十二个明天》刘慈欣(美)刘宇昆(美)

尼迪·奥科拉弗 等著

韦德·劳什 编 陈楸帆 刘壮 胡晓诗 译

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社2018年8月

趋势

如果有一天,你能够通过深度脑刺激升级自己,但很有可能丧失本性;如果有一天,你的未来都在无人机的监督下,生不如死,只想逃离;如果有一天,一个28000岁的人工智能开始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孤独……科技到底是人类未来的堡垒,还是牢笼?《十二个明天》是刘慈欣、刘宇昆、尼迪·奥科拉弗等13位荣获过星云奖、雨果奖等奖项的全球科幻大师联手奉献给读者的硬科幻小说集,在这本书中,没有魔法,没有时间旅行或曲速飞行,所有的场景都是你当下正在经历的未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脑植入、区块链、智能代理……通过12个场景展现科技对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变革。

“大刘要写新作了!”在《三体》之后沉寂多年的刘慈欣,终于再度启程,为科幻小说集《十二个明天》创作了全新短篇《黄金原野》,故事描绘了一段发生在2043年的星际之旅。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这篇作品是刘慈欣在写作风格上的一次突破。在写作结构上,更加偏重故事的整体连贯性,以及人物情感的刻画,而非用技术设定推动情节转折。较之以往的爽快利落,这一次更加细腻而富有韵味。读者将再一次从苍茫宇宙之中,回味人类整体的命运。

《十二个明天》当中,其他作者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这本书中汇聚了13位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得主,更有5位是雨果、星云“双料”得主。一本17万字的小说集,汇聚了12种不同写作风格,从“新浪潮”到“新太空歌剧”,再到“生物朋克”和美式绘本小说。这本书最初诞生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专栏“十二个明天”。每一期都会邀请科幻作家,围绕当今新兴技术进行创作。本书的编辑韦德·劳什是一位浸润科技界30余年的资深科技记者。他强调,这本书首先是一本“硬”科幻小说。对科幻写作有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个“硬”不是“生硬”而是对书中科幻因素有着详尽而科学的描述。但劳什的要求则更进一步,小说的设定要严格基于当下已有的科学技术。

韦德·劳什执着于“硬”科技,因为他深谙其中的文字魅力。《十二个明天》将“硬科幻”的魅力展现到极致,书中有诸多读者所熟知的技术和场景,然而就是这种熟悉,让故事中曲折离奇的风景更加让人惊奇。韦德·劳什当然还有自己的野心。如果说,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和亚瑟·克拉克代表着科幻的“黄金时代”,那么他的目标就是,重塑这艘硬科幻飞船最好的部分(严格而可靠的科学设定),而又不会把最坏的部分带回来(比如典型的以美国为中心和性格木讷的男主角)。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读完小说后写道,“《十二个明天》的故事更像是建立在现有科学之上的增强现实,告诉我们,即将进入新的时代,它是‘人性的自然延伸,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维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贴合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是什么让当下与过往的时代变得不同,我们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此变化中我们会受到何种影响。”

和英文版相比,《十二个明天》中文版中更是邀请到11位跨界大咖,为读者解读故事与其中的技术,其中刘慈欣亲笔为”搭档“刘宇昆的小说做解读,并在其中谈起自己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理解。“中国大数据第一人”周涛则是在意犹未尽中,创作了另一篇科幻小说作为回应。有趣的是,人工智能萌妹子微软小冰还为其中两篇小说赋上两首新诗。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