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下的拼多多还能继续生存多久?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上市。

三年时间内,拼多多造就了一个神话,做成了别人用了一二十年时间做成的事,上市成功后一跃成为国内市值第三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董事长黄铮身家超过刘强东。但奇怪的是,拼多多的“成功”并没有得到一片赞誉,而是依赖铺天盖地的骂声,假货、碰瓷等声音层不出穷。

但是记得拼多多负面消息铺天盖地的时候,创始人黄峥接受采访,记者问这些负面信息出来后,对拼多多的交易量是否有影响?黄峥说交易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如今,据拼多多上市已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好像网上对于拼多多的负面信息已经越来越少了,是大众骂累了嘛,还是媒体又有新的热点去关注了,还是人们已经接受这个现状了,应该都有吧。

不管怎么来说,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从国家层面还是商家层面、又或是大众层面都在促使拼多多做出调整。

拼多多最受人们诟病的就是平台上面的商品,借助其他大品牌也就是碰瓷,混淆视线得到最大程度的用户流量,另一个问题就是假货,为什么把这一点放在碰瓷这一现象后面,其实来说拼多多上面这些商品换一个正经的品牌可能就不存在什么假货的问题,正因为他们借助其他知名品牌,让用户误以为是这些知名品牌的产品,就产生了假货的问题,本身来说这些品牌具有很大的知名度,也深受用户的信任,拼多多上出现这些问题损害的不只是用户的利益,更大的是对这些知名品牌造成的形象损失,这一点也就如在宣传中的一个现象“追热点”,可以借助大众所熟知且正处于舆论点的现象,轻而易举的扩大效应,其实也就是像各平台对于拼多多的报道。在这一层来说,你拼多多在毁坏别人几十年辛辛苦苦塑造起来的品牌形象,别人能让你好过嘛,当然有人会说产品不是拼多多的,是平台商家的问题,但是不正因为平台的监管不利才会让这些商家肆意横行嘛。

虽然拼多多有如今的规模,但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平台,我们应该允许它有时间去做出改变,当然,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相信走不了太远。

商场如战场,抛却拼多多平台本身固有的问题,我们不妨来阴谋论一下,拼多多突然的出现大范围的负面舆情,真的只是因为哪些问题嘛,后面是否有一个大手,或许多个大手在推动?

先看一下国内电商这个市场是怎样的,在拼多多未出现之前,基本已形成稳固的格局,虽然不断有新的平台跳出来,但对于现有几大巨头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可以说他们露出来的一点残渣已经够那些小平台吃的了,当然主要的还是这几大巨头已经牢牢把控住用户流量了,而且自身的平台已经处于看起来牢不可破的地位,但突然出现的拼多多却一下子打破了这种格局,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一个被忽视的拼多多就从下一跃跳到了顶端,把他们的空间压缩掉了。

那么对于这块看起来已经被分完的蛋糕,几家已经拿在手里享用了,突然出现另一家把已经分好的蛋糕抢走了一块,而且还是很大的一块,你会愿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商言商,商场上,尤其面对这么大的利益,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去讲什么人情的吧,所以,拼多多是否能生存下去,怎么样去生存,这是一个问题?无论最终拼多多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得到改变保持长久的发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当然,拼多多的“成功”也更加证明了互联网时代下的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