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营业厅:为什么说物联网+AI才是潮流?

本文首发于与非网,由作者授权转载。

物联网能收集多少数据?

物联网到底能收集多大容量的数据?那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大。

根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会有超过500亿的智能设备,超过2120亿个传感器。有研究机构预测,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每个互联网用户一天将产生大约1.5GB的数据,每个智能医院每天将产生超过3TB的数据;每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天将产生超过4TB的数据,一架联网飞机每天将产生超过40TB的数据;一家智慧工厂,每台设备上有很多个传感器,时时刻刻都会产生数据,按照一千台设备计算,那么整个工厂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将是1PB,到2020年全世界每天产生的数据总量将是44ZB(注意:1ZB=1x1012 GB)。

而正是这样大量的数据,为AI计算提供了足够的训练素材。

为什么未来数据处理会从云端转移到边缘?

未来的数据量将不断增长,而带宽增长的速度势必要慢于它,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数据都通过网络传到云端,所以未来数据处理从云端转移到边缘端是一种必然趋势。

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我们需要在边缘对数据进行判断,比如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领域。

对于隐私保护要求比较高的场景,比如医疗信息或者用户不愿意进行云端分享的数据,需要在本地进行存储。

传统的物联网更多是线性思维,物体产生数据,通过互联网传到云端,分析产生价值,但如今的物联网完全是立体三维的概念。而物联网业界,对边缘端数据处理的应用已有共识:一是实时应用;二是成本问题;三是分析和预测;四是信息安全、信息保密等精准性问题。

为做好边缘端数据处理,物联网需要人工智能,而从当下技术发展来看,这一产业似乎已开始成熟。

边缘侧深度学习开发工具已准备好?

OpenVINO工具包——包括英特尔深度学习部署工具包,具有模型优化器和推理引擎,以及面向OpenCV*和OpenVX*的优化计算机视觉库,可通过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处理器(CPU)及核显(Integrated GPU)和深度学习加速器(FPGA、Movidius VPU)的深度学习加速芯片,增强视觉系统功能和性能。

这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宠,它具备两个优势:第一可以通过一次训练来满足不同的硬件平台,节约成本;第二可以加速产品化的过程,从芯片到做出产品,中间的周期变短了,产品可以更快的上市加速流转。

带宽、存储、延迟和安全性是边缘计算的驱动因素,预计到2019年45%的数据将在边缘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因此深度学习的采用率不断增长,而OpenVINO工具包的未来,也更值得期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