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说唱》与OG的那些事儿

作为综艺界的造词高手,这个夏天《中国新说唱》不仅捧红了skr,更让一群说唱OG(老炮)走入了大众视野。

无论各行各业,OG都是最有故事的人,说得糙一些,《中国新说唱》是由一群综艺圈、音乐圈、媒体圈的OG(老炮儿),联手一大票怀揣“将中国说唱文化带出圈”梦想的OG和young OG(新生代老炮),干的一件特燃、特励志的事儿。

第七期《中国新说唱》上线过后,眼看着累积播放量冲破10亿大关,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中国新说唱》总制片人陈伟接受了传媒柯南的专访,身为节目制作方最具话语权的OG代表,陈伟跟我们聊了很多《中国新说唱》与OG的那些事儿。

精英OG团队创造大众文化

运用好运营的抓手,用内容创作把脉市场

数据显示,开播以来,无论是播放量、热词、金曲、话题度、人气选手,《中国新说唱》的各项成绩都很“凶”。7月14日在爱奇艺上线当晚,4小时点击量便轻松破亿。截至8月30日第八期节目上线前,节目总播放量接近11亿,微博话题#中国新说唱#阅读量突破50亿、讨论量逾2700万。

在漂亮的数据背后,有着幕后OG精英团队的整体操盘。在其中运筹帷幄的就有节目总制片人陈伟,每次节目录制,他都要坐镇总控制室,一双眼睛同时盯住现场30多个机位的监视器。

从《中国好声音》制作人到《中国新说唱》“扛把子”,陈伟几乎全程参与了内地音乐综艺走向工业化的最好时代,身为综艺界的OG,陈伟与他的OG团队,往往只需要一个眼神的交流便能互通有无,知道哪儿需要补位,这些几十年“厮混”在一起的兄弟往往能够根据形势快速控局,抓牢时下年轻受众的审美。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中国新说唱》总制片人陈伟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OG圈层的精英实力成就了《中国新说唱》具有时代精神的大众文化审美,以及足够高的文化产品工艺水平,“精英文化难免会创作出曲高和寡的产品,而大众文化往往存在认知和技能的缺失,唯有用精英的实力来生产大众文化是最为合理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去引领而不是去跟随。”陈伟说,“所以我们这帮70后、80后老炮的价值就在于引领着一帮90后、95后去为95后、00后创造他们感兴趣的青年文化和流行文化。”

对《中国新说唱》来讲,OG们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流程工艺和创制理念,将最新鲜的创意给到观众,“这不就是我们这帮老炮们该干的事情吗?”陈伟说。

《中国新说唱》总制片人陈伟(左)、总导演车澈(右)

根据现场素材进行即时布局与调整,针对内容精准营销,制造热门话题霸榜热搜,这一系列的连环动作是幕后OG敏锐市场观察力的证明。

1V1抢位赛时,原本共有23组比赛,当进行到第20组时,总导演车澈耳机里传来陈伟的声音:“20组之后喊停。”rapper们吃饭的吃饭,采访的采访,一切如常。总控制室内,陈伟、车澈闭门开会,车澈问:“你要出幺蛾子?”陈伟答:“对!”于是,一场以“人物关系”为核心的虐心抢位赛开始了。

事实证明,抢位赛将精准的人物关系推向了可看性和话题的极致,无论强选强,弱选弱,强选弱,各种操作都是rapper内心戏的行为表达。观众迅速对23组选手的人物关系有了强化印象。原本以为功夫胖会碾压性胜出的人发现徐圣恩的反击也很令人惊喜;ICE被潘玮柏、邓紫棋救回,由抢位赛生发出的各类话题上了热搜。

瞒过编剧、摄像、rapper、制作人,陈伟在忙而不乱的氛围中,将“失控”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这无疑是《中国新说唱》资深OG用内容创作把脉市场的成功案例,“充分运用好运营的抓手,热搜不是靠买的,你要把它变出来,那怎么变出来呢?就是让这种强烈的人物关系和人物行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真实地发生,然后由用户去评判,他们会形成不同的观点,这不就是真人秀吗?”

从700人到10725位rapper

说唱圈六成OG实力出山

幕后有陈伟等一票OG控场,台前自少不了说唱界OG和明星制作人的扛鼎。

从《老炮儿》里的小爷到《中国新说唱》里的young OG(新生代老炮),吴亦凡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无论是freestyle还是skr,亦或是被rapper力赞的舞台表现力,吴亦凡配得上“新生代老炮”的称号。与制作人同样有说唱梦的,还有许多业内OG。

《中国新说唱》撬动了说唱圈内超六成有绝对实力的rapper前来参赛,圈内人一部分惊讶于强悍的阵容,另一部分人震撼于海选的残酷度,国内五大城市海选、美国洛杉矶海选、七大预选赛通道,10725人加入了这场说唱混战,就连许多消失多年的江湖传说也再度出山。

这帮在圈内混迹的OG,自有一番真功夫。软能玩jazz,硬能飚flow,词写得好,freestyle溜,有态度,从不怂,超real。比如功夫胖,在1V1中,他选定battle的对手是同样身为OG的派克特,扛着被淘汰的风险,将“尊重”留给了彼此。强者只与强者过招,这是OG留给江湖的骄傲。

女rapper向来是说唱圈的稀缺珍品,万妮达、莫安琪、刘柏辛、呆宝静,从中国一线女rapper在节目中的集结度,便多少能推测出《中国新说唱》OG阵容的含金量。

《中国新说唱》让那些“在地下已经透不过气了”的OG看到了行业突破瓶颈的希望。从71个厂牌的700多人,到10725个参赛者,《中国新说唱》用平台实力和专业性赢得了说唱圈OG们的认可。

节目总制片人陈伟揭秘:“挖OG出山其实没有那么难。选手导演在接触厂牌、知名圈子和其他渠道后,得到的反馈很积极、果断。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哪儿能报名’?”

派克特人在西安,西安正好有海选点,他就直接过去了。报名时,他跟导演商量“你说我是唱的难一点,还是唱浅一点?不要那么玩技术,多唱点旋律是不是更好”?当《中国新说唱》将说唱文化引领进入大众传播领域后,OG们也似乎更加愿意参与进来,顺应文化发展潮流的同时,也给说唱产业和从业者更多良性发展的机遇。

OG们为《中国新说唱》留下了许多热歌。“《Three Pass》《星球坠落》《目不转睛》,很多歌上线4小时就可以单平台评论过万,当天就能冲到榜首,《星球坠落》已经快1个月待在榜顶。”

QQ综艺人气榜上,《中国新说唱》数支金曲成绩斐然:王以太的《目不转睛》霸榜“人气歌曲票数排行”第一名、“歌曲收听热度排行”第一名、“歌曲评论数排行”第二名;刘柏辛的《Coco Made Me Do It》、周汤豪的《I am the man》位列“人气歌曲票数排行”第二、三名。在抖音上,王以太的《目不转睛》同样热度极高,持续近一周位列音乐榜亚军。

七期节目播出下来,无论是歌曲的数量,还是单品质量,皆可圈可点。圈内人士认为,《中国新说唱》拥有了让受众关注焦点回归歌曲本身的感染力。

“你的OG不是我《中国新说唱》的OG”

小透明和OG的battle促进行业发展

当然,随着节目进程的推进,不少说唱圈的OG在battle中败下阵来,抱憾离场,反而是一些流量rapper率先晋级,这个现象引发不少争议。

陈伟对这一现象的分析直击说唱界如何发展的核心——是要继续“自娱自乐”,还是在竞争中谋求蜕变与发展?“在线下比赛的时候,在玩各种flow技巧的时候,在一个全中国只有71个厂牌,几百个从业人口的小圈子里,在某一个评估维度上,一些OG脱颖而出,但是这并不表示把他放到一个大众说唱音乐节目的规则里,这个人就真的能够像过去一样脱颖而出。”

“你的OG不是我《中国新说唱》的OG,你的OG可能只是个荣誉称号!”在陈伟看来,这个称号只代表了过去你被人认可,未来却有很多需要面对的问题——现在水平有没有保持?流行度还新不新鲜?有没有新人超过你?

《中国新说唱》不仅通过细节真实展现了说唱界OG们的生存现状,同时也愿意通过规则的建立,促进说唱行业的发展。

“我们尊重这些OG十几年里对中国华语说唱做出的基础性贡献,但是这不并不表示你在这个比赛里面就有了特权。小透明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事比比皆是,大家是一视同仁的,今天他是一个小透明,今天你是个OG,照样要参加比赛,接受同样的评判规则。”

据节目总制片人陈伟透露,在之后的第九期节目中,将有4大音乐平台的OG作为评审现身,“老炮VS老炮”的正面交锋或许会让之前稍显peace的节目氛围变得火药味十足,届时音乐平台、说唱圈、制作人,三方OG将以歌曲为核心,展开思想的激烈碰撞。

而《中国新说唱》这样做的用意,则是想从几亿音频用户的视角出发,以真实的音乐流行诉求全面审视rapper们作品的市场竞争力。

陈伟在谈到最新评审模式时表示,4大音乐平台的OG要干的事情是“引领”大众流行诉求,“他们不是在迎合平台几亿用户,而是想通过评审过程,发现更有前瞻性和未来发展可能性的rapper,为用户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新说唱》用客观的比赛制,以及大众审美规则来“逼迫”OG们跳出圈,增加作品的流行度,让中国说唱从小圈层走向大众文化视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