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手艺人,勾起了多少都江堰人回不去的曾经!

来源/遇见都江堰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安定的”。只有心念纯粹的人,才能耐得住现世的繁华与浮躁。

——李宗盛《致匠心》

儿时听老一辈人摆龙门阵,讲得最多的就是乡间那些手艺人。他们凭一技之长在城乡间赚取生活费,他们的故事形形色色,有滋有味,其间的酸甜苦辣,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

木匠、铁匠、泥水匠、篾匠、石匠、剃头匠……干的时间长了,好多人把名字都省略了,加一个姓就变成了张木匠、李铁匠。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手艺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也演绎出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

在都江堰,这些手艺人的故事不仅演绎了川西社会的发展史,更成了保留川西方言和川西民风民俗的载体。

上周,小编为大家送上了一期隐匿在都江堰的老手艺,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今天,继续来回味那些沉淀着文化的匠人。

蔑匠

旧时,竹器是川西老百姓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扥用具。大到生产用具,如箩筐、撮箕、背篼;小到生产用品,如刷把、笆篓、蒸笼、筲箕等,还有床上用的篾席,头上戴的斗笠,手上拎的蔸蔸,都是竹子做的。篾匠旧时凭着那双灵巧的双手将竹子编织成各种美观实用的用具,是川西坝子最古老的职业。

铁匠

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挑水匠

川西坝子有句俗语:“热水要人烧,冷水要人挑”,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要珍惜用水,即便是一碗冷水,也是挑水人汗流浃背挑来的。他们仅凭一根扁担两个水桶和一身力气赚取生活,在取水的河边火井旁,那一路水迹和脚迹由密而稀地向城镇的大街小巷延伸,成为留在小城的古老记忆。

石匠

石匠这个行当在所有匠人中是最古老的,几乎伴随着人类从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以前的石匠,大多是以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为主,到了现代,装饰和观赏的作用增加。川西地区山中石材丰富,发达的都市商贸和平原经济也给私企提供了巨大市场,因而催生了川西石匠行业的发达。

棉花匠

川西坝子有句歇后语,叫“棉花匠的女——会弹不会纺”,意思就是只会说不会做,借用的是棉花匠的一个“弹”字,所有有的地方也称棉花匠为“弹花匠”。以前,小娃儿只要一听到“嘣嘣嘣”的声音,就知道是弹棉花的来了,都要跑出去看热闹。

箍桶匠

箍桶匠就是做各种木桶的木匠,算是木匠的一个分支,以前管修房子的木匠叫方木木匠,管做木桶、木盆的木匠叫做圆木木匠。因为圆木木匠做的水桶、马桶。澡盆、面盆都是圆形用具,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序就是要上桶箍,所以人称箍桶匠。箍桶匠的手艺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所作的桶和盆子漏不漏水,很是考手艺。

秤匠

说起川西坝子的匠人,有个行业的匠人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就是秤匠。秤匠就是制作秤杆的匠人。制秤工艺惊喜,工序繁多,一杆秤从选料开始,有二三十道工序,每一步稍有差错,制出来的秤就不准。

本文节选自都江堰本土作家何民先生所写的《川西手艺人》。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川西手艺人的故事,不妨翻阅该书,书中通过三十多个手艺人及他们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将川西的民情风俗展现给我们,带领我们重新体味那些渐行渐远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追忆那些回不去的岁月与乡愁。

《川西手艺人》作者简介:

何民:四川成都都江堰市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有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发表于数十家报刊,有作品收入各种选本,多次获各种文学奖。近年专注于民俗散文和历史文化散文写作,著有散文集《都江堰地名龙门阵》。

张法:职业画家,擅长水墨画,题材以民俗画为主,长于插画,出版有多部画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