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贩子转战APP "代挂"行为如何定性?

据报道,北京卫生部门近年推出“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改革后,患者可通过“京医通”微信、自助挂号机、电话等多渠道,实名预约7天内号源。但在挂号改革后仍是号源紧张,除了求医者数量庞大的原因,与号贩子的搅和也不无关系,他们转战到挂号移动终端抢号,各种挂号APP平台也随之诞生,一边是患者下单预约挂号,一边是号贩子接单代挂,号贩子和平台基于互联网+炒号,平分暴利。

北京的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很多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于是至少20多年前就派生出了号贩子这个“职业”。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有时不得不从号贩子手里花高价买专家号。当年,某著名骨科专家的挂号费为14元,而号贩子倒卖的价格则超过千元。

在还没有网络挂号之前,挂号未实行实名制,号贩子们多采用雇人排队等手段获取专家号,然后高价倒卖。一手递出没有姓名的挂号单,一手接过几百上千元钞票,警方抓现行往往人赃俱获,而且定性为倒卖也是硬邦邦的,无可争议。那时,警方拘留处理号贩子的新闻,经常出现在报纸的版面。

而目前的患者通过挂号APP平台预约挂号,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而且所挂的专家号也具有某个患者使用的唯一性,这种“代挂”具有委托代办的性质。平台收取的几十至几百元的服务费,如果视为中介费似乎也是可以的。但表面的“合理合法”,掩盖不了操作中的问题。

一名资深号贩子称,除了在医院放号时段替人抢号,他们还自己挂号抢占号源,在APP平台上找到买主后,退号又立即刷新,用真实患者的身份信息重新预约抢号,“这一招屡试不爽”。

为了能够抢占到号源,号贩子所称的“他们”应该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否则在抢号时没什么优势可言。没病的人挂号,获取号源后再“走程序”倒给自己的客户,此行为难道不应定性为倒号?

尽管号贩子转战APP,但只要对其“代挂”行为根据情节准确定性,依法查处不是什么难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