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带头搞发展 江南的"北大荒"变"明星村"

改革开放40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勤劳的中国人民用劳动书写新时代,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为此,看看新闻Knews从今天起推出“传承·奋斗”专栏,记录奋斗者的理想和雄心,见证他们的聪明和能干,展示新时代的新风貌与新作为。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高禹村,曾经被当地人称为“北大荒”,不过最近几年,这里却显示出了蓬勃的发展生机。村民不仅拿起了“双收入”,还都家家户户住上了别墅。村里更是建起了全省最大规模的村级电影院、图书馆和养老院,昔日的“北大荒”摇身变成了令人羡艳的“明星村”。而这巨大的转变,和村书记李更正密不可分。

移民大村 文化先行

高禹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北部,是一个由三村合并、人口超过5000人的大村。合并的目的是把力量合在一起发展,然而三个村子合在一起,心思各不相同,在成立之初,如何凝聚人心成为一大难题,让上级党委很是头疼,就在那时,上级党委领导突然想到了多年在外办企业的李更正,觉得他在外面见过世面、心思活络,决定委以重任。2010年,李更正当选了高禹村的村支书。上任之初,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想看看他能搞出什么花样,就在大家都以为他肯定要首先抓经济的时候,出乎意料,李更正说必须要先发展文化。

“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解决的是人的问题。人的思想不统一不团结,任何地方是发展不了的。像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村只有文化能凝聚人心,党员、村民代表我们通过会议可以把大家思想做通,但普通老百姓就不一样,你怎么去交流,我们不可能每家每户去开会。”

李更正并不只是说说,高禹村开始办起了运动会、才艺大赛,甚至还投入了400多万建起了全省最大规模的村级电影院和图书馆。这样的大阵仗,让很多村干部都看不懂了。“不是很理解,说实在话,农村的干部都是泥腿子,你说我干工作干嘛要文化,可能做这个文化就是图个虚的,它又没有生产力,又不产生效益”,村主任柯红标很是不解,不过李更正却没有动摇过,他认准的事,就会想办法推进。慢慢的,村委班子发现,老李说的话有些道理。

“因为有的时候去工作的时候,老百姓不认识你,或者从没到过你这边来,他不一定配合你工作。我们每次有文化演出,有让村民参与的文化活动,时间长了,人都是有感情的。 有感情有交流了你去做工作的时候,对工作的帮助相当大,拉近了我们村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村委班子也开始转变态度,从不配合到积极推进。

土地流转 农民变居民

思想团结了,李更正带着大家一起抓经济发展。2012年,村里申报农整项目实施搬迁,把村民的6000多亩土地流转出来,集体进行复垦,然后租赁出去开展农业项目。猕猴桃基地是村里引进的第一个大型休闲农业项目,占地1300亩。

目前,这个基地吸纳了60多名高禹村村民就业,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这些村民,除了每年可以拿到每亩600多元的土地流转金之外,每个月还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双收入”。

截至目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6000多亩,吸引了美维农业、金果猕猴桃、谈香山、天莱家庭农场、国强蔬菜等6个农业项目入驻,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乡村治理,源于百姓、福泽百姓。现在的高禹村民,不但当上了“甩手掌柜”,日子愈加红火,第一批700多户的拆迁居民也由原先的分散居住,搬入到了村里新规划的集中安置点,安置房分排屋和商品房两种,每户的居住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

余金水今年53岁,家里一共五口人。新房交付之后,他一边忙着装修,一边兼职做司机。一套新房需要支付25万左右,拆迁补偿款能够全部覆盖,他自己就拿了个装修钱。 “这房子好,这么大,还有车库,也比较干净,鸡、猪都不好养,连蚊子都没有,多么清爽”,余金水哈哈笑起来。

抢着入住的老年公寓

新房好评如潮,但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由于拆迁安置是集中安置,有的老人不愿意和子女一起住,那么该如何解决这部分老人的生活问题,李更正又想出了一招。

2013年,高禹村将老年公寓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之一,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申请入住。

曾招友今年74岁,他和老伴是第一批入住老年公寓的。见到他的时候,他刚从活动室打完麻将回来。“搓搓小麻将,我一天打两场呢,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曾大叔笑得合不拢嘴。“儿子家里都给留了房子,想回去睡随时可以”, 曾招友说,主要是年纪大了,单独生活了一二十年,跟孩子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一样。“他要吃得早,我们赶不上,我们想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吃,这样我们自由”。

老年公寓第一期总共200间房,早已全部住满。

李书记背后的“大秘密”

经济发展、拆迁安置、居住矛盾,李更正想出了一个个点子来解决。而在他自己身上,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大秘密。

“他化疗有点便秘,就吃这个药,这个是沙利度胺,每天晚上吃两颗,还有这个,星期五要吃一天,早上7颗,中午7颗,晚上7颗…… ”妻子高春年拿出了一包药给记者看。在她的眼里,李更正算不上是一个好丈夫,村里事务繁杂,他基本上一周七天都不在家。而去年4月份,李更正的身体也敲响了警钟。

“4月23号,当时那天夜里,我女儿发现我嘴歪了,我到人民医院去看,说是面瘫,住了几天院没好,我立马来这里,来了第三天医生检查完,马上就要化疗。”2017年,李更正患上了一种淋巴系统的罕见疾病,虽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需要每个月化疗一周以控制病情的恶化。而他的病情,除了家人和村委个别人知道之外,几乎没有村民知道。 “因为我们村子比较大,接近6000人,知道你有病的话他可能会来关心,我不希望大家都来关心这个事情。我生病了之后变成要博得大家的同情了,因为我本身就是为他们服务的,最好是他们不要知道。”

高禹村的新发展

文化、经济、民生,全面发展,经过8年工作,李更正的探索得到了高禹村村干部和村民的一致认可,目前他的发展思路已经以制度的形式被规定了下来,形成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文化来凝聚人心、以养老来促进服务、以村级管理抓规范、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保障”的五条主线的发展理念,用好党员、村民代表、妇女、乡贤及年轻人这五支队伍,形成了一套先进的乡村治理体系。

虽然现在每个月还要去杭州的医院进行复查治疗,但李更正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经过8年的发展,高禹村的固定收入由2010年的13.5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00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了400万元。工作越来越忙碌,高禹村的未来也越来越灿烂。创新思路,大胆尝试,李更正带领高禹村在“乡村治理”上狠下功夫,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别样路”,这是李更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臻 刘宽漾 编辑:祝闻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