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品烧了几十万广告费,产品弃置告终

今年以来,整个亚马逊市场两极化特别明显,如同我去年一直在文章提及的,今年的亚马逊市场会出现两极化的局面,做得好的卖家越来越好,如鱼得水,做得不好的卖家越来越差,如履薄冰。


实际上,整个亚马逊市场好不好你看看以前的大卖的现状就基本能够了解。大裁员,降薪,拖欠供应商货款还不上,上半年亏损严重等等。在这同时,你也发现今年很多小卖家都退出了,你可以回头看看现在的亚马逊的细分类目,超低售价2.69 2.99 3.99美金,给漂亮国送温暖的新手卖家基本都不存在了。然而你也会发现依然很多卖家闷声发大财,在自己深耕垂直的细分类目挣得盆钵满,甚至利润要比以往多很多。


在如今的整个亚马逊市场,个个都在炒竞价,加预算,所以广告费用这一板块实际上占比很大,对于很多卖家在运营产品的时候来说。投入的资金有大几十万,结果每个月的产出却很低,因为每天广告花太多了。每天时常感到焦虑,毕竟广告在不断吞噬自己的利润,从而导致自己的利润极低。


但是也一直苦于没办法,一旦降低广告预算,产品马上销量腰斩,排名掉后,于是只能又把广告预算加回来,毕竟单量少比广告费用花得多更让人焦虑不安。


打造产品烧了几十万广告费,产品弃置告终


今天在论坛有个人给我发私信,诉说着自己打造一个listing花了几十万的广告费,也没能推起来,半死不活。因为是抛货产品,面临着高昂的仓储费,于是选择了站外清货,结果二折清仓都没能卖的动,无奈至极,只能选择了弃置。亏得一塌糊涂,面对亚马逊,自己也不再有信心继续下去。


谈及他自己在打造产品的运营思路,光广告组就七八组,不同竞价不同预算,但是基本都是只有曝光没有转化。每天花了几百美金的广告费,但是每天依然还是零散的几单,产品排名一直无法上涨。{打法是因为上了骨灰级导师的高阶广告课,号称烧了几千万美金的骨灰级导师}


实际上,这款产品打造了几个月,花了这么多广告费,直到现在,他还不明白这钱到底是怎么亏的,产品为什么无法推动向前。


这也就是我一直在文章提及到的底层逻辑,如果你到现在还不明白亚马逊的底层逻辑,那么基本只能一直亏下去。


很多人说底层逻辑,这四个字,现在在各行各业都听到人这么说,变成了一个流行词汇。但是,这四个字的背后,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呢?我想寥寥无几!


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


只有底层逻辑,才是有生命力的。


只有底层逻辑,在我们面临环境变化时,才能被应用到新的变化中,从而产生适应新环境的 方法论。所以我们说,如果只教给你各行各业的“干货”,"方法论",那只是"授人以鱼",一旦环境出现任何变化,干货就不再适用。


但如果教给你的是底层逻辑,那就是“授人以渔”,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方法论。但如果教给你的是底层逻辑,那就是授人以渔,你可以通过不变的底层逻辑,推演出顺应时势的方法论。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这一段话是刘润同学的《底层逻辑》书中提及到的底层逻辑,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我们要的是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一直看不明白事物的本质。这一点很重要!


新品上架,listing开启了广告,我们在开启广告前,确保了整个listing的图片,标题,文案埋词,后台ST的填写都是做到了极致,那么实际上在我看来,一组广告基本也就能够有非常好的转化,能够快速地推动产品排名上涨,销量上涨。


因为我们在开启广告前,整个listing在我们心目中就是接近完美的,包括整个listing的埋词,尽可能地覆盖了产品的关键词,确保了listing的整个相关性够高,那么这样子的情况下,广告基本表现就不会差,产品冲的很快,产品的核心出单词自然排名上涨的很快。


那我们为什么需要开启这么多组广告来测试?七八组广告组,甚至是十几组广告组?家里有矿?


我们都已经在新品上架前,做好了一切细节工作,心里早已有了全盘计划,也就是产品的打造计划,包括打造节奏,那开启一组三十美金的广告组就足够满足产品销量和排名持续上涨。而不是产品都上架了,你还需要开启七八组广告组,不同竞价不同预算的广告组来测试,到底哪组广告组表现好,转化好,再保留下来,其它广告组接着跑。


有没有发现,这种广告矩阵打法,整个广告预算会非常高,而到了产品打造后期,整个广告费用一直无法降低,一直在维持着产品出单。


那么就会出现了我一直提及到的情况出现,一旦减少广告预算,隔天产品销量暴跌,排名掉后,一旦降低广告竞价,隔天产品销量暴跌,排名掉后。


这也是很多卖家的现状,一直很头大,毕竟广告占了大头,整个投入这么大,而产出这么低,甚至有时候随着市场流量的变化,马上出现了亏损的情况。这同时也是很多卖家在哭诉自己明明做着高单价的产品,ACOS还要四十多五十多,没眼看。


在亚马逊打造产品,会花钱不算什么真本事,会省钱才是真本事!


当然你也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在吐槽新品上架之后,开启了自动广告,先让自动广告给listing跑词,然后再把词拿出来打手动精准这个方法连刚入门的新手卖家都知道。


但是有没有发现你自己的产品的自动广告,你的手动广告,转化跟别人对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你的自动广告从来就没有表现好过,而别人的自动广告却能让产品出了几百单,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值得你深度思考的问题?


很多人都说她们都知道新品上架前比如图片,关键词埋词,类目节点,文案都要先做好,但是实际上你会发现其实很多细节都没有做好,都没有做到位,比如图片做的不够突出产品的卖点和工艺,完全无法让消费者有购买的欲望,类目节点也很多时候都会搞错了,那肯定影响了广告的转化,产品的listing的埋词埋得不够好,文案关键词没有尽可能地全覆盖,后台serch term填写关键词没有尽可能地填写完整和覆盖,也同样会导致广告的效果差。


我一直强调于我们要把产品的相关性高的关键词,流量热度高的关键词,偏长尾的关键词,都要一一埋词到产品listing标题,文案中,尽可能地把关键词都覆盖到,从而让广告跑起来的时候,系统能够识别到你的产品是什么,能够给你去拉相匹配的流量,流量能够更加精准,广告引流进来,listing是承载体,而如果listing自身优化得不够好,那么自然转化也是低的。


如果你把这些细节工作都能够优化到位了,那么想必的自动广告表现会很好,不至于很差。


我们再采用手动精准匹配的模式主推产品的核心出单词,这样子的话,产品的关键词自然排名能够得到更加快速的上涨。


因为随着历史销量和历史权重的上涨,出单词的权重的上涨,listing的转化率持续上涨,良性循环,越来越好。那么随着关键词的自然排名的上涨,listing的自然流量不断增大,那么自然而然产品的自然订单占比也在不断增大。


在这同时,你的产品的排名也是持续上涨的趋势,所以自然流量会提升得很快。因为我们都知道产品的排名越靠近头部排名区域,产品的自然流量很大。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选择了一款产品,我们在打造前,得有自己的全盘计划,打造节奏,而不是等到产品都上架了,还不知道要如何去打造这款产品,还需要花很多的广告费来不断测试listing的转化和表现,这在我看来,这部分钱是完全可以省下来的,毕竟挣钱不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