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只需一秒就能修复的国宝,为何残破了几百年?

最近一段时间里的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展示了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补全”的《富春山居图》。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仅仅提笔一挥,人工智能只需一秒就能自动补全出《富春山居图》中间缺失的部分,甚至于还得到了专家“与现存真迹风格一致,使两岸画卷走出博物馆实现了合璧,光线风格统一,山水脉络和谐,不仅符合原画审美特点,视觉上还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高度评价,可谓是震撼人心。

问题来了,为什么人工智能AI只需一秒就能修复的国宝,却在几百年间都是以残破之躯见人,难道就没有能工巧匠想要完全修复这幅国宝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去深入了解《富春山居图》在这几百年间的坎坷经历。

被盗的无价之宝

1347年,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与好友禅师无用来到富春山,游览富春江时,黄公望被两岸的美丽风光所吸引,决定定居于此。无用禅师见好友有了心目中的应许之地,便决定独自上路遍历山川,而黄公望为了让好友记下他们最后一次同游富春山的景象,决定为他绘就这幅《富春山居图》。

杭州西湖黄公望子久草堂

彼时黄公望已经78岁,为了更好地描绘富春的山水,他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富春江两岸,随身携带纸笔,遇到好景就记录下来,富春江的两岸遍布他的足迹。富春江的山水也早已经深入他的内心,至正七年,八十三岁的黄公望动笔作画,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下,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宛然而就。七年后,九十岁的黄公望终于完成了这幅旷世杰作,而他自己也在不久后去世,《富春山居图》也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

好友无用禅师得到这幅倾注了好友毕生心血的作品后,极为珍视,贴身收藏,他也成为了《富春山居图》的首位收藏家,为了纪念他,后世将两半富春山居图中较大的那一幅画称作“无用师卷”。

及至后来元末明初,天下大乱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国宝《富春山居图》也散落民间,下落不得而知近百年的时间,就在人们以为《富春山居图》如同从前那些著名的文物一般消失于战火之中,再也无处可寻之时,明朝著名书画家沈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此画,《富春山居图》得以重现人间。沈周非常高兴,决定请人在《富春山居图》上题字,哪承想,这个题字人的儿子见到这幅国宝后,心生歹念,居然把画偷偷卖掉,然后让父亲告诉沈周《富春山居图》被偷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画却是再难见到了。

幸运的是,随后不久,沈周在画摊上又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看到失而复现的国宝,沈周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可命运总是捉弄人,当他筹集到钱再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从此沈周穷其一生也再未与其相见。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脑海中的记忆。于是,沈周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又临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也为后来明清各位画家临摹《富春山居图》开了先例,提供了模板。据统计,除了沈周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这也为《富春山居图》今后的奇幻经历埋下了另一个伏笔。

自私收藏家烧国宝

沈周过后,《富春山居图》几经易手,最终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到了吴洪裕继承此画时,《富春山居图》也迎来了自诞生以来的最大危机。

吴洪裕在继承《富春山居图》后对其爱不释手,及至后来病危时,他不甘心把《富春山居图》留给后人,就打算把画烧了殉葬。众目睽睽之下,《富春山居图》就这样被丢入熊熊大火之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抓起火中的画用力一甩,硬是将画救了出来。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画虽然被救了出来,却已烧出了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中间一部分已被烧毁从此再难复原,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也因此被一分为二。前段画幅虽小,但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拼接而成,因此被称作“剩山卷”;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无用师卷。

被乾隆当成赝品的国宝

乾隆年间,皇宫得到一幅号称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的画,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并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并向各位重臣炫耀。结果第二年,乾隆又得到了一幅《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乾隆皇帝

这就尴尬了,两幅《富春山居图》,肯定有一真一假,实际上,乾隆在得到第二幅画后,对古画颇有研究的乾隆就已经明白他收藏的第一幅是假的,但奈何牛皮已经吹了出去,他不愿承认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画,就一边坚定地宣布真的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理由是即便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还不错。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

前来观画的大臣心照不宣,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一格的广阔胸怀,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的真迹才得以正名被编入。

 一幅在海峡这头,一幅在海峡那头

  1938年秋,吴湖帆在上海的家中养病,恰逢好友、上海古董名店汲古阁的老板曹友卿前来探望,对方随身带了一幅刚买到的残卷,请吴湖帆鉴赏。吴湖帆捧画仔细查看,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残卷“剩山卷”,不由得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300年后又能见到大痴道人的‘火中之宝’。

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几番交涉之后,吴湖帆用一件商周古铜器换回了这幅残卷。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知《富春山居图(剩山卷)》在吴湖帆手上后,怕一旦再遭遇天灾人祸,仅凭个人是难以保全的,唯有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多次斡旋,最终吴湖帆被沙孟海的诚心感动,将他装裱珍藏的“富春一角”长卷以5000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浙江省革命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6年,《富春山居图(剩山卷)》落户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随着故宫文物的南迁,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人带至台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此一幅画,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盼望着合璧的那一天。

台北故宫博物院

时至今日,依靠技术手段复原富春山居图已绝非难事,但两幅残卷若想真正的合二为一,还需要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曾几何时吗《富春山居图》经历了元末、明末、民国等诸多乱世,得以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如今它又成了乡愁四韵的寄托,一头在大陆,一头在台湾,和我们一i杨期盼着团圆的那一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