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科技公司Ripple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发展前景研究

长期以来,跨境支付体系一直是支撑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半个世纪以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代理行在跨境支付体系中占据着无可撼动的传统优势地位。而如今在新产品涌现、技术升级换代、用户需求变化、非传统金融势力挑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跨境支付生态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变革。金融科技公司作为新兴力量,利用技术优势,推动跨境支付的模式创新,同时有助于提高全球跨境支付的效率。

美国的金融科技公司Ripple则是其中的典型范例。本文通过研究Ripple的产品特征,分析其优势与劣势,研判Ripple未来发展空间和不确定性。建议商业银行从合规性、稳定性、流动性、中立性等方面进行认真权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谨慎与Ripple开展合作。

一、Ripple的发展进程

Ripple起源于美国,是由克里斯·拉尔森和杰德·迈克卡勒伯2012年在旧金山共同创立的跨国企业,原名OpenCoin,2015年10月更名为Ripple Inc。

Ripple的核心业务是使用Ripple网络处理跨境支付汇款,其网络的核心是开源、分布式的Ripple协议,可以实现多币种、即时、低成本的全球范围转账功能。该协议是跨境支付汇款的一种新模式,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

发展初期,其用户仅限于若干个孤立的小圈子,即两个相互信任的人必须同时加入Ripple网络,否则无法使用其主要功能。2013年,Ripple对产品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并迅速发展。从2014年5月德国的Fidor银行成为Ripple的第一家用户开始,如今Ripple在跨境支付领域已经覆盖多个国家的400余家金融机构,包括美林银行、美国银行、桑坦德银行、渣打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阿布扎比国民银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等。2020年,Ripple加入ISO20022标准组织,成为该组织首个专注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成员。经过多年发展,Ripple不仅是区块链项目里的巨头,也是整个金融科技领域的新兴巨头。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22年美国最有价值的十家私有金融科技公司排行榜上,Ripple以150亿美元的估值居于第五位,较2020年上榜估值上涨50亿美元。

当然,Ripple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起的诉讼案是Ripple在美国首次遭遇的重大挫折。SEC指控该公司及其联合创始人没有将其原生瑞波币注册为证券,却进行了13亿美元的出售。而后,瑞波币被多家交易所禁止交易,瑞波币市值也一度下降。Ripple正在积极抗辩,将瑞波币确立为非证券代币。2021年4月以来,美国地方法官做出了几个倾向Ripple的决定,使一些投资者重新恢复信心。但这不是诉讼案走向的决定性宣判,截至2022年7月,诉讼仍没有最终的判决结果。此外,Ripple与汇款公司速汇金之间的商业伙伴关系也于2021年彻底结束。Ripple在中国的发展也并不顺利,Ripple China网关、官方充值、账户交易目前均已关闭,用户账户存量原生币只能办理退出提取。

二、Ripple产品机制的核心构成

目前,Ripple产品机制主要由支付协议、共识记账机制、做市商机制、瑞波币和网关等五个核心部分构成。

(一)支付协议

“支付协议”是为世界范围内的转账、支付而设计的一种用以进行金融交易的互联网协议,该协议为支付体系提供了一种标准,可以用于多币种、即时、低成本向世界的任何角落转账。

(二)共识记账机制

“共识记账机制”是全网络共享分布式账本,让建立在全网的分布式节点通过达成共识来验证交易并记账,不需要任何信任中心,保证每笔交易在所有记账节点上的一致性,且具有不可篡改性。

(三)做市商机制

“做市商机制”指银行、货币兑换商等金融机构均可扮演做市商,为Ripple网络提供流动性,从而实现点到点的直接支付。做市商机制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汇率水平,Ripple网络也通过算法寻找最优汇率水平,同时可以提高支付效率,随时随地为跨境支付服务。

(四)瑞波币

“瑞波币”是Ripple的基础货币,主要具有桥梁货币和安全卫士的双重作用。在Ripple网络允许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各种法币以及比特币等虚拟代币进行交易,而瑞波币充当黄金和美元曾经在传统金融货币体系中的角色,与所有货币建立联系。因此一种货币只要能与瑞波币建立联系,就能与其他任何一种货币建立联系。瑞波币固定为1000亿个,每个Ripple账户要求至少持有20个瑞波币,每次交易需销毁十万分之一个瑞波币。当有人恶意攻击系统时,大量垃圾交易促使需要销毁的瑞波币快速上升,迅速消耗攻击者的瑞波币。这意味着,瑞波币受攻击成本极高,系统安全性较高。

(五)网关

“网关”是Ripple网络中资金进出的大门,类似于货币存取和兑换机构,允许用户把法定货币、虚拟货币注入或抽离Ripple网络,并可充当支付双方的桥梁。此外,Ripple推出RippleNet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表1)。


三、Ripple发展进程中的主要优势

在跨境支付领域,Ripple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仅需开立一个账户,相较于传统跨境支付依托银行多账户清结算模式,极大降低资金成本

在传统跨境支付中,一笔交易需要经过开户行、汇款行、收款行的处理才能完成,每一个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账户关系,每笔交易都要在不同系统记录、与交易对手清算和对账。如果在不同的银行开展业务,就需要开设多个账户,这意味着每个账户都需要占用资金,资金使用效率下降。而使用Ripple服务仅需要一个账户,不同银行的多笔业务都可以通过这个账户操作,既减少资金占用,又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果使用Ripple ODL产品的信用额度服务,甚至可以办理信用业务。

(二)灵活、低廉的计价方式,相较于传统跨境支付依托金融体系网络和支付系统收费高昂,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Ripple不收取任何转账费用,但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转,要求每个Ripple账户至少有20个瑞波币,每次交易用户需消耗十万分之一的瑞波币,2022年6月初1个瑞波币可兑换0.4美元左右,因此,交易费用基本可忽略不计。此外,传统跨境支付所需的手续成本相对固定,支付金额较低时,边际平均成本迅速上升。而Ripple固定手续成本低,可以满足更低、更碎片化的支付金额,从而满足用户多场景付费需求。

(三)基于Ripple协议的汇款可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处理完成,大幅提升跨境汇款支付效率

传统跨境支付大部分业务需要超过一天的处理时间(如有信息不明确需要进行查询、查复,则需更长的时间),实际是使交易金额在一段时间内被迫处于“冷冻”的状态,具有潜在的延迟、失败和流动性风险。对于公司之间的大宗交易或者时效性要求极高的业务来说,机会成本巨大。而Ripple可以降低传统跨境支付因交易时间过长存在的上述风险。

(四)Ripple的开放性带来更优服务体验,降低了汇款业务门槛,一定意义上促进金融普惠

Ripple借助瑞波币和网关作为媒介,支持处理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等法定货币,也能处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以及商户积分等有价物。Ripple可支持法定货币的外汇交易、跨境划拨款项、转账支付等各类业务,实现汇率自动换算,用户可以用任何一种类型的货币,向他人支付另外任何一种类型的货币,从而实现所有货币的全网流通。此外,由于只要有互联网连接就可以使用Ripple,所以Ripple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覆盖一些经济不发达和传统金融机构数量不足的地区。

四、Ripple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障碍

Ripple让商家和客户,乃至开发者之间的支付近乎免费,支持多种法定货币,甚至还可以使用比特币等,其被许多投资者、用户寄予厚望以打破SWIFT的垄断。但事实上,Ripple在跨境支付领域有所作为并非易事,需要解决监管、技术安全、反洗钱方面存在的问题,且瑞波币稳定性也会影响客户信心。

(一)银行使用Ripple服务将面临较大监管和法律层面的障碍

资金清算服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涉及到国家的金融安全与稳定,银行使用Ripple服务难以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目前,虚拟货币交易活动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被禁止,在我国则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二)Ripple产品目前存在较多的技术安全风险隐患

一是网关作为Ripple的资金进出通道,一直因虚假网关、网关发行伪币、网关破产等原因被人指责。二是恶意攻击者可以利用Ripple协议的开源性制造大量“垃圾账户”导致网络瘫痪。虽然Ripple要求每个账户至少持有20个瑞波币以减少发生概率,但是此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三是Ripple代码只有该公司才能维护和修改,且该公司控制了近40%的验证节点,参与机构缺少话语权。四是Ripple产品本身的可靠性尚缺乏足够的证明,有可能引发运营和安全问题,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

(三)缺乏有效了解客户的渠道,暴露较高的洗钱风险

重要的机密信息不储存在共享账本,只通过加密的点对点(P2P)交互进行双边交换,Ripple不承担反洗钱责任。 Ripple也无法全面及时掌控交易信息,容易成为非法资金的通道。此外,Ripple协议的去中心化、交易的匿名化及追溯性差等,进一步加大合规风险。

(四)瑞波币的货币价值稳定性较差,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

做市商拥有不同的货币账户,协助交易双方进行货币兑换,银行可自行选择Ripple信任的、或者算法推荐Ripple网络中最优汇率水平的做市商。但是,做市商的资质缺乏公信力,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瑞波币作为支付网络中不同货币交换之间的媒介,如被Ripple随意发行和抛售,将造成价格大幅震荡。

五、Ripple在跨境支付领域发展的研判

金融科技毫无疑问为跨境支付领域注入新活力。传统支付“老牌劲旅”SWIFT正在加快创新步伐,而新兴支付领域也涌现Ripple等新的竞争对手。一方面,Ripple需要与SWIFT在业务、技术等方面合作,共同发展;另一方面,Ripple需要找准定位,形成差异化优势,才能在“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跨境支付市场中不断壮大。

(一)Ripple和SWIFT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SWIFT具备广泛客户和业务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相对健全完备的反金融犯罪与合规机制,在制裁合规、KYC(了解你的客户)、合规数据分析、防控诈骗等方面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其强大的数据管理机制保护参与者身份及交易,获得监管认可。但是,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SWIFT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受其传统系统结构制约,SWIFT汇款缺乏时效性,跨境支付信息链条较长,易造成信息缺失。Ripple的出现引发“鲶鱼效应”,在跨境支付领域激起一道涟漪。SWIFT加快创新变革节奏,推出SWIFT GPI/GO等新产品,并将于2022年底推广ISO20022报文格式(表2)。


Ripple通过解决中小型银行在跨境支付业务上面临多层代理行、费用高昂、交易时间漫长等问题,赢得部分金融机构客户,同时也满足了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高频次和小金额的点对点、快速支付的需求,占领部分市场。但在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等大额资金结算方面,仍无法与SWIFT抗争。短期来看,Ripple难以撼动SWIFT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地位。长期来看,未来双方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同质化竞争激烈,Ripple发展空间受限

Ripple在跨境支付领域并非具有独占优势,其产品所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已经被一些商业银行、头部企业所关注。这些机构都在尝试构建专属的区块链支付体系,一定程度压缩Ripple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发展空间。例如,富国银行、西班牙外换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蒙特利尔银行等50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组成的区块链联盟R3,推出了为金融机构定制的Corda;摩根大通、微软、埃森哲、桑坦德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英特尔等30多家机构已成立企业以太坊联盟(EEA),使用以太坊的克隆链Quorum,目前成员达到数百个,其中许多成员在研究基于以太坊区块链开发项目并发行代币,摩根大通已推出JP Coin(表3)。


就我国而言,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开展区块链的研究应用。例如,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招商银行已完成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清算平台的跨境人民币同业清算业务;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南非标准银行推出中非区块链保函平台等创新产品;北京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高融资效率。其他机构也积极开展区块链方面的研究(表4)。


(三)法定数字货币(CBDC)给Ripple带来新挑战

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瑞波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兴起,推动各国央行加快“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电子支付优势凸显,促使CBDC研发进程不断提速。

世界各国央行对CBDC高度关注。2020年,G20提出创造更便宜、更快、更具弹性的跨境支付路线图,明确指出将CBDC纳入研发,考量建设新跨境支付多边平台的可行性。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全球约90%的央行正在研究CBDC,约三分之二正在进行试验或概念验证。美联储从相对消极态度转向审慎评估数字美元项目。欧洲央行加速数字欧元研发,数字欧元将成为现金的补充而非替代,有望五年后投入使用。

CBDC有多种设计方案,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CBDC是批发型还是零售型。目前,新加坡金管局主导的Ubin项目主要聚焦于“批发型CBDC”,Ubin项目先后有5家区块链公司和40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前五阶段试验均已圆满成功,未来将向跨境结算实践迈进。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CBDC”。我国也是全球较早开展CBDC研究、试验以及发行的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5月末,数字人民币交易笔数达2.6亿,交易额超过800亿。

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存在国家信用背书,天然具有优于瑞波币等私人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合规性、稳定性(表5)。


CBDC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法币特性。但在跨境支付领域,单一国家的CBDC很难完成跨境支付,需要多国共同研究解决跨货币、互操作性等问题。BIS比较了基于CBDC实现跨境和跨货币互操作性的三种不同方式:一是增强不同国家CBDC标准兼容性。二是实现不同国家CBDC系统互联。三是建立一体的CBDC互通支付系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CBDC Bridge)就属于第三种方式,该项目已进展到第三阶段,投入使用后将会降低流动性成本、汇兑成本、合规成本等。项目组发布的用例手册,展示了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跨境保险等15种潜在应用场景及测试进展,完成等额约20亿人民币的交收。

长远来看,CBDC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基于现有利益优势,对于CBDC的研发推进仍处于项目概念验证阶段。传统跨境支付生态发展面临的问题,CBDC也不可规避。这需要各国央行不断沟通协调,探索未来CBDC在跨境支付的各种可能方案,同时带动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升级换代。总体而言,CBDC具有天然公信力,潜在交易体量巨大,发展前景光明。在多国CBDC互操作性问题解决后,Ripple在跨境支付领域将增加一个有力竞争者。

六、商业银行与Ripple进行跨境支付合作的建议

Ripple能够降低流动性和汇款成本,减少跨境支付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在中小银行和中低端客户交易中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是,商业银行直接与Ripple进行跨境支付合作的风险较大,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先决条件。

(一)符合监管要求,确保合规安全

随着Ripple体量不断扩大,受到监管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需在公司治理、网络节点设计、反洗钱合规、系统及网络的安全等方面做出重大改进。

公司治理方面,Ripple凭借网络创始人和开发者随意制定内部治理框架并选择通过技术代码实施,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管控要求。Ripple应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和引入监督机制,邀请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组成董事会,共同管理公司并监督公司的日常运营。

网络节点设计方面,全交易链条均在平台内部封闭网络完成,数据保护完全取决于平台自身,无法得到有效监管。网络节点设计需要与监管机构达成一致,便于监管机构进行管控,允许监管机构确认是否存在涉嫌欺诈、洗钱或其他犯罪行为的交易。

反洗钱合规方面,尽管Ripple xCurrent产品在设计上,为各收付款行接入Ripple网络提供反洗钱端口。同时,银行间可以通过Ripple网络交换客户信息,以便进行KYC和反洗钱筛查。但该反洗钱方案尚未获得监管认可,仍需要进一步达成业界共识,需将“旅行规则”在Ripple进行有效的转化适用。

系统及网络安全方面,在跨境场景中,各节点布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对的外部网络环境各不相同。一旦某个安全性相对薄弱的节点被攻破,其协议共享的特点将使整个交易网络的信息数据面临泄露风险,将对整个交易系统带来负面影响。为此,Ripple应联合监管机构,对网络和现实世界的关联接口进行强监管,采取可靠的接入措施,杜绝网络安全风险。另外,系统的处理效率尚未满足大规模金融交易需求,需要时间进一步检验,且满足监管系统压力测试要求。

(二)流通货币稳定性管理,确保支付安全

Ripple公司推出的瑞波币有成为投机性工具的趋势,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要保持瑞波币的稳定性。一方面,通过锚定现实中的各类法定货币,如美元、一篮子货币、亦或大宗商品组合等形成稳定的汇率。另一方面,需确保其发行货币具有稳定的支撑,最好有1:1的储备金,且储备金的安全性和流通性必须得到保证。由于其关乎公众对货币的信心,相关储备金的信息披露必须及时明确,且审计操作透明,避免出现挤兑风险。另外,Ripple公司需计提风险准备金,以便因其自身原因致使用户出现财产损失时予以一定补偿。

(三)严格做市商管理,确保流动性安全

做市商由相关方自行决定是否加入,相关方的加入审查标准缺乏透明度。外汇市场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流动性的压力在金融危机、“黑天鹅”等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期间陡增。流动性提供商的信誉和资质显得格外重要,至少要满足资金背景雄厚、不容易遭遇破产问题、监管资质充分和过往未有较大的不良记录等条件。

做市商的交易执行系统必须要满足高标准。一是交易结算的时间应在毫秒级,且交易过程完全透明化,不能出现拒绝成交或重复报价等现象。二是在诸如“黑天鹅”等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期间,系统面对交易激增等特殊情况下,系统的稳健性和安全性需得到保障,实现风险隔离。三是针对跨时区交易,服务水平和质量必须予以保证,即相关执行人员、制度安排必须配置到位,确保服务全天候不间断。

(四)解决中立性的问题,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西方国家已将SWIFT作为一项重要的实施金融制裁的工具,未来跨境支付系统是否可以保持中立性,将成为使用者重点权衡和考虑因素之一。Ripple作为美国本土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影响。作为商业银行应慎重考虑,在尚无有效手段规避SWIFT制裁风险的情况下,再使用Ripple是否会踏入另一个“美国陷阱”。(中国银行研究院 肖军、薛萌萌、洪细良、梁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