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旅游:从托莱多古城到瓦伦西亚(图)

2018.04.29西班牙时间8点半,记者参加的西班牙葡萄牙之旅团队,离开下榻的拜伦佐迪亚科酒店((Hotel Zodiaco),继续西班牙之旅的第五天行程。当天的前方目的地是先到托莱多古城,之后前往瓦罗西亚。

前往托莱多(摄影:冯赣勇)

在去托莱多古城的途中,首先来到第一个景点,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唐吉哥德的客栈参观。西班牙时间10点多,经过1个半小时的车程,在蒙蒙的小雨中,团队抵达了位于西班牙中部古城托莱多东南的拉曼查地区康苏艾格拉小镇上的堂吉诃德客栈。

客栈前教堂(摄影:冯赣勇)

在客栈外是一座教堂,与堂吉诃德客栈遥遥相对。走进堂吉诃德客栈的小院,张超介绍说:凡是到西班牙来的游客,特别是喜爱外国文学的朋友,很自然地会想起塞万提斯及堂吉诃德,这里几乎到处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在西班牙的不少城市里都有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雕像,不光塞万提斯的出生地阿尔卡拉•埃纳雷斯,以及堂吉诃德的故乡维利阿努埃瓦•伊万德斯小城。

塞万提斯画像(摄影:冯赣勇)

说起这方面的话题,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当年,西班牙国王在城楼上和大臣聊天,看到远处来了一个人,手里捧着一本书,一边读一边哈哈大笑,国王和大臣打赌看的什么书?大臣说一定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国王不信,就把这人抓上来,一看果然是《堂吉诃德》。

客栈前小街(摄影:冯赣勇)

这个在行走中阅读的故事,起码说明两点,一是小说幽默滑稽;二是小说深受人们喜欢。单从幽默滑稽的角度看,有人会觉得,小说不如中国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但若从文学史价值衡量,《堂吉诃德》的意义恐怕就远非《儒林外史》所能比拟。如果要选择一本书来代表一个国家,那么,最能体现西班牙人性格的当属《堂吉诃德》了。

客栈前小店(摄影:冯赣勇)

走进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堂吉诃德客栈,只见院子里有老式马车、车轮、磨盘、水井、辘轳、水瓮和坛坛罐罐之类;屋内分别陈列着马槽、马套、箩筐、木锨、木耙、木叉、桌椅、灯笼、葫芦等农用器械和旧式家具;还有长矛和甲胄;还有极尽夸张的漫画似的堂吉诃德雕像,瘦骨嶙峋的样子,一看就令人发笑。

客栈庭院(摄影:冯赣勇)

《堂吉诃德》被公认为西班牙第一部现代意义的小说;塞万提斯对于本国民族性格的思考对西班牙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塞万提斯成了西班牙的一个符号。西班牙对外推广西班牙语言和文化的机构被称为“塞万提斯学院”; 西班牙语文学的最高奖项命名为“塞万提斯文学奖”; 每年的4月23日,西班牙国王都要为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得者颁奖。这一天是塞万提斯的祭日和莎士比亚的诞辰,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

客栈内马车(摄影:冯赣勇)

从塞万提斯时代到今天,西班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唐吉诃德的故乡维利阿努埃瓦•伊万德斯城,如今依然保持着从前的生活模式和生产方式;据说,居住在这里的6000居民,大部分人以农耕为主,他们种植粮食和葡萄,并用自己种的葡萄酿造葡萄酒。

堂吉诃德像(摄影:冯赣勇)

团队参观的客栈不是当年堂吉诃德看作城堡为之战斗的客栈,而是后人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建造、专供游人参观的人造古董。实际上,西班牙有许多旅游路线,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打造出来的,如有的景点、路线是按当年堂吉诃德活动路线确定,有的则直接称之为西班牙“唐吉诃德之旅”。

远眺托莱多(摄影:冯赣勇)

团队结束了堂吉诃德客栈的参观,驱车向位于马德里以南70公里处的托莱多古城进发。途中车窗外的田野一望无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异常养眼。在即将抵达托莱多时,远眺前方已经能看到山城景色。只见错落有致的房舍分布山间,五颜六色的楼群构成了山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抵达托莱多(摄影:冯赣勇)

西班牙时间11点50,团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顺利进入托莱多古城。这里是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首府和托莱多省的省会,塔霍河环绕大半个城市。大巴车首先顺着山路开到了古城的制高点。从这里俯瞰前方的托莱多,古城壮美的景色尽收眼底。

古城塔霍河(摄影:王珏)

托莱多为欧洲历史名城,公元前192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527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并在此定都。公元711年被摩尔人攻陷。1085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收复该城后,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首府和全国宗教中心。1561年,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从此衰落,但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至今仍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驻地。

托莱多留影(摄影:张春梅)

历史上,托莱多曾为异族占领和统治,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为托莱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和历史遗产,也使托莱多成为西班牙民族融合的缩影。从被摩尔人占领起,托莱多的莫扎拉布(摩尔人统治时期的西班牙基督教徒)、摩尔人和犹太人即友善和平地共居此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此并存共容,托莱多由此成为“三种文化之都”。

古城风韵(摄影:冯赣勇)

托莱多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遗产城市,其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包括哥特式、穆迪哈尔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各类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城墙、博物馆等古建筑70多处。主要景点有:比萨格拉门、太阳门、大教堂、圣多美教堂等。托莱多不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格迥异的建筑闻名于世,刀、剑等冷兵器和金丝镶嵌画等也是这个城市独家经营的手工艺品。

远眺城堡(摄影:冯赣勇)

气势雄伟的城堡坐落在托莱多的制高点上,16世纪中叶时是查理五世国王的王宫。城堡呈正方形,四角有四个方形尖顶塔楼,登塔楼极目四望,远近景物一览无余。数百年来,这座城堡刻划着西班牙民族盛衰史的各种印记。1936年爆发的历时三年的内战,这里也曾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城堡四周的累累弹痕,至今依稀可辨。

古城石桥(摄影:冯赣勇)

虽然仍可看到最早由西哥特人修建的城防系统的残迹,但今天环绕托莱多古城的是由阿拉伯人建造并在重陷后修复的第二道城墙。城防系统的不规则布局以及杂密的、由小路和死巷组成的道路网,其历史可追溯到历史上的穆斯林统治时期。

俯瞰古城(摄影:冯赣勇)

托莱多经历了许多艺术大发展时期,许多艺术风格在建筑景观以及各历史遗迹构图方面获得了体现。建造于1514至1544年间的圣十字医院是西班牙最早的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之一:其圆形屋顶和内部结构从哥特式艺术中借鉴而来。其结构外形体现了穆德哈尔式建筑风格,其门廊则是华丽装饰艺术初期的典范。

古城一角(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在张超与魏巍的引领下,从古城制高点观景台乘车下山后,开始从山下乘层层相接的滚梯向上而行。这一下让记者想起这种多层连接的滚梯,跟国内四川重庆与奉节等地的山城基本一样。人们上下均要通过这种交通方式进行。

奔牛巷路牌(摄影:冯赣勇)

进入山上的古城,团队开始穿街过巷。城中曲折狭长的小巷居多。途中,来到一个极窄的小巷时,张超指着巷口上的一块牌子说:这上面写的是奔牛巷。你们看这条小巷之所以这么窄,就是在托莱多每年举行奔牛节时,奔牛最后就被赶到这里只能容一头牛经过的小巷。

奔牛巷(摄影:冯赣勇)

经过穿越多条街巷,最后来到托莱多主教堂所在的市政广场。站在这里环顾周边都是雄伟挺拔的古建筑。其中托莱多大教堂就位于其中。大教堂建于1227年至1493年,内部装饰完成于18世纪,主体为哥特式建筑,内部装潢吸收了穆德哈尔等其他风格,可以说是一座各种建筑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庞大建筑群,是西班牙最大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住地。

托莱多大教堂(摄影:冯赣勇)

教堂正站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17515公斤重,铸于1735年的大钟。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主堂周围有22个祠堂。大教堂的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唱诗班的两排座椅为西班牙木雕艺术之珍宝,下排为哥特式,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两种艺术风格水乳交融。下排座椅上方刻有54幅连环画,生动地记载了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

城中街区(摄影:冯赣勇)

在托莱多,除了这座大教堂外还有一座著名的圣多美教堂。这是14世纪住在托莱多的阿拉伯人所建的穆德哈尔风格的建筑。其名声主要来自珍藏在此的格列柯的名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这是格列柯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名画之一。

市政广场(摄影:冯赣勇)

此画是1586年圣多美教堂的神父托格列柯所画,以纪念已死去200年、曾为各教堂奉献大笔资财的托莱多贵族奥尔加斯伯爵。该画明显分成上下两部分,下喻人间,把当时最显赫的贵族、教士及社会名流均列在其内,作者的儿子也在其中。画面上,16世纪的人居然出现在14世纪死者的葬礼中等一些令人费解的笔触,显示了作者的绘画绝技。

比萨格拉门(摄影:冯赣勇)

在结束了市政广场的观光回来途中,团队还经过了古城中的另一个重要古迹比萨格拉门。张超介绍说:这座比萨格拉门为托莱多城的正门,朝北,建于16世纪中叶。由于东西、南有塔霍河隔断,这是唯一能进入古城的一道城门。门上刻有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帝徽――帝国皇鹰。在城墙上刻有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给托莱多的题词:“西班牙之荣,西班牙城市之光。”

街头艺人(摄影:冯赣勇)

不仅如此,太阳门也是托莱多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它建于13世纪,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高大,宏伟,挺拔。之所以叫太阳门,有两种说法:一是称门上有太阳、月亮的图案;二是称阿方索十世时代星象测量结果,此门位居子午线零度上,从日出到日落,日光总照着此门。

古老街巷(摄影:冯赣勇)

观光瞻仰整个托莱多古城,使人们能深刻感受到古城所代表的独特艺术成就,体现了重大艺术成就的连续继承性。无论在西哥特人统治时期成为扩张至纳博斯地区的一个王国的首府,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西班牙最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托莱多城都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古城风光(摄影:冯赣勇)

可以母庸置疑地说:托莱多古城为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明提供了见证,包括罗马时期、西哥特时期、科尔多瓦埃米尔统治时期、犹太人文化以及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托莱多保存了许多代表西班牙黄金时期的15世纪和16世纪建筑的杰出作品。为人类的文明进程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财富。

途中田园景色(摄影:冯赣勇)

从托莱多前往瓦伦西亚的途中景色十分美丽。蓝天白云下的一望无际原野与一排排的风车群交相辉映,十分壮观。西班牙时间19点55,团队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从托莱多抵达了当日行程的第三站: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瓦来西亚。这里也是西班牙第二大海港,号称是欧洲的“阳光之城”,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是港口和工业城市;瓦伦西亚自治区和瓦伦西亚省的首府。瓦伦西亚在每年3月举行法亚火节。瓦伦西亚与马德里、巴塞罗那和萨拉戈萨等大城市有铁路及高速巴士与之相连。

风车群(摄影:冯赣勇)

谈起瓦伦西亚的历史,张超说:这里最初是一个由古希腊人所建的小村落。公元前138年被罗马人占领后,更名为“瓦伦西亚”城,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8世纪该城落入阿拉伯人手中。13世纪又为基督教徒重新征服。光复后,曾一度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金融和文化城市之一。

去瓦伦西亚途中(摄影:冯赣勇)

1474年瓦伦西亚在此建立了本国最早的印刷所。16至17世纪,为瓦伦西亚画派中心。很少有城市能够像瓦伦西亚这样,可以将上溯至公元138年遥远过去的遗产遗址和新千年建造的最新式和先锋的现代建筑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即将抵达(摄影:冯赣勇)

公元前13 世纪,古希腊人用一匹木马攻克了特洛伊,夺走了那里的财宝、摧毁了那座曾经顽强抵抗的城市。相传,一部分特洛伊人幸运地躲过了古希腊人的杀戮,然后一路逃到西班牙境内。在地中海岸边,他们见到了一座被当地的拉丁人称做Valentia(力量与勇气)的小城镇。特洛伊人按照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名字翻译成了罗马。

天文仪(摄影:冯赣勇)

而近一千年之后,当古罗马人来到这座“罗马”城面前时,他们疑惑了。为了与亚平宁半岛上的那个罗马区分,于是在按照他们自己的语言翻译后,这个“罗马”又重新变回了“Valentia”。而后,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发音的改变,这座“力量与勇气之城”便最终被人们唤作了瓦伦西亚。

现代化造型(摄影:冯赣勇)

两千多年来,瓦伦西亚一直依偎在沉静的地中海岸边。古罗马人为这里带来了语言和文化,西哥特人在短暂停留后留下了一段至今还未完全被破解的历史,而随后而来的阿拉伯人则用科学财富把瓦伦西亚变成一座美丽大花园。稻米与柑橘是被他们引入到瓦伦西亚的,农田里精巧的灌溉系统也是他们设计的,甚至瓦伦西亚城内一座至今都依然在使用的法庭也是他们创建的。所以,西班牙人才会说“瓦伦西亚是由古罗马人建造的,但却是由阿拉伯人来发展的”。

水上泛舟(摄影:冯赣勇)

由于西班牙此时的季节日照时间较长,虽然抵达这里时已经快晚上八点多了,但是太阳并未完全落山,此时,落日的余晖在遥远的天边好似平添了几许暖暖的情调。这种氛围,与团队在瓦伦西亚观光的主要景点,并焕发着现代光彩的瓦伦西亚科学与艺术城分外搭配。

落日余晖(摄影:冯赣勇)

提起这座建筑不得不提到一位出生于瓦伦西亚而且早已蜚声国际的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二十年前,瓦伦西亚的女市长请卡拉特拉瓦为家乡设计建造能让世人震惊的现代建筑。设计师不负所望,用十四年的时间在城市东南面枯竭河道上,逐渐建造起一组充满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的现代建筑,叫做科学与艺术城。

科学艺术城一角(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抵达这里时不禁为这座庞大的现代艺术建筑所为之惊叹。只见科学艺术城的整个建筑群,包括天文馆、科学宫、艺术宫、海洋公园、植物园等。这组造型奇异绝美的建筑,气势磅礴的从北向南一字排开。而大面积的水面设计更是神妙之笔,让这些建筑仿佛是漂浮在海洋中的梦幻之岛。

透视艺术城(摄影:冯赣勇)

此中一个即像外星人的头盔又像太空船的建筑格外引人瞩目,原来它被昵称为“朋克鱼”,这座建筑是索菲亚王妃艺术宫。艺术宫内有能容纳4000人的歌剧院,容纳1700人的音乐厅等四个表演场所。艺术城的外墙也非常具有艺术性,就像一个个青花瓷般的摇椅连在一起,令人赏心悦目。

艺术城外墙(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瓦伦西亚科学艺术城的参观时,已经华灯初上,此时,一幅灯光璀璨打造出的科学艺术城,好像又换了一幅更加靓丽的容颜。而观赏美轮美奂的科学艺术城景观,也为当天的西班牙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图文:冯赣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