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加强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谈如何加强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张欣阳,张佳琪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 要:对旅游业而言,民俗文化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满族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与各民族民俗交流融合,只在全国几个满族自治县、自治乡和自治村中仍有完整的保留。为了更好的传承满族民俗文化,以及为了更好地让旅游爱好者体验更质朴的审美文化,本文对“如何加强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探究。本文首先从“具有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相关概念”入手,其次探究了“我国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开发满族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加强满族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满族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开发

引言: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其中最为人们青睐的就是“民俗特色旅游项目”。满族民俗特色因其广泛的知名度,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旅游的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加大对“满族民俗特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对其加大开发力度,以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进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1 具有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相关概念

民俗文化旅游即为一种旅行活动,其以体验风土人情和观赏游玩为主要目的。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有许多民俗特色文化,比如说节日庆祝、饮食文化以及服饰文化等,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满族民俗特色的节日不仅包括传统的春节和端午节等节日,还有为纪念满族诞生而新设立的颁金节,此外家族萨满祭祀及抄谱、续谱等家族活动最具民族民俗特色和具吸引力;满族民俗特色的饮食文化以饽饽为主体,形式变化多样,主要以黏米、豆类加入糖而制成,以萨其玛最为著名,满族火锅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满族民俗特色的服饰文化以旗袍为主,萨满祭祀的服饰尤其具有特色。除此之外,各家族的萨满祭祀的程式,也在祭祀时长、祭祀对象、祭祀供品及顺序上各有不同,具有鲜明的民俗特色。

2 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随着满族民俗特色文化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喜爱,地方政府也对保护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越来越重视,但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仍不容乐观。

2.1 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难度大

满族主要聚居在东北三省,在河北、新疆、福建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是,由于长期与汉族等各民族杂居,以及历史原因的刻意隐瞒民族身份,丧失了本民族语言使用的能力,满族民俗特色现有保留。辽宁省的凤城市和北镇市的满族人口分别占全市人口的75.1%和62.4%,是最重要的满族聚居区,除此之外,辽宁省、河北省和吉林省共计有满族自治县11个,辽宁省、河北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等省份满族或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自治乡、镇,共计197个,但是,保存续谱活动的满族聚居区不到五分之一,有家族祭祀活动的满族聚居区只有牡丹江市、吉林市、黑河市范围内的不足10处。

小儿急性肾炎的发生主要是患儿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流感病毒等致使患儿发生急性感染,肾小球由于机体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发生增生性炎症以及渗出性炎症,患儿出现水肿、尿少等临床症状[1]。小儿急性肾炎急性期疾病发展快,临床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患儿预后,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42例急性肾炎急性期患儿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从而论证优质护理在小儿急性肾炎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2 满族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动力不足

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满族人较多的省份日益重视满族旅游文化的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各省旅游业总体发展滞后,只有沈阳、大连、洛阳和哈尔滨等几个主要城市旅游在全国具有知名度,满族聚居区存在的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和其它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各地政府支持满族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相对于单独开发满族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难度而言,政府的支持力度仍不足以吸引开发者。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满族聚居区相对发展比较落后,人口流失严重,宁古塔地区主持家族祭祀的萨满约有一半在外打工,家族祭祀时需要提前几个月定好日期,才能保证萨满们能在祭祀时按时参加。满族聚居区的交通状况、卫生条件、生活水平、意识形态、生产水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跨区域合作才能够完成。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的旅游业还停留在单独的产品生产状态,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的旅游业人才,不具备发展满族民俗特色旅游的基础,开发者没有动力。

3 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主要途径

3.1 实施“集中开发”的方式开发满族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

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对某一处或某一种资源,可实施集中开发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具针对性,能更好地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有效地开发其深层文化,可以更好地提高项目吸引力。比如说,我国的满族民俗博物馆和满族民俗文化村,就是采用的集中开发的方式,其实现了对深层文化的开发。

3.2 实施“生态系统化”的方式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

由于许多文化遗产都遭到了破坏,所以人们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开发方式可采取“生态系统化”开发。即对于一些特殊性的文化遗产,人们可对其进行就地开发,以使其文化价值得到保留。事实上,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还能够较好地传承我国的文化遗产。比如说,我国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和生态系统观光园,就是采取的生态系统开发的途径。

3.3 实施“生活化”的方式开发满族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

由于人们还是更喜欢一些能贴近于现实生活的文化,所以在开发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人们可采取“生活化开发”的开发方式。在开发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在尊重文化资源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让人们能够切身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特色文化。在选择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着重挑选在习性上具有民俗气息的文化资源。比如说,壮族的坝美景区和苗族村寨中的火枪村。他们村寨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大都具备着浓烈的民俗气息。从而在这些村寨中,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时,可以合理使用“生活化开发”的开发方式,以帮助其开发出更具特色的旅游文化。

4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4.1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想要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则需要在其中加大对“民俗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然而想要更好地开发民俗特色文化资源,首先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在满族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合理规划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合理设计,以使其更好地得到开发,更好地展现潜存的深层文化。另外,想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则还需能够用“全局化”的观点态度去处理民俗特色文化资源。因为可持续化意味着“长期”,而长期则需要人们采用“全局化”的观点态度去整合资源,开发项目。比如说,人们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不能仅看眼前利益,人们需要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其开发。

4.2 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时刻以“民俗特色文化”为核心

民俗“特色”文化资源与普通的文化资源的区别之处就在于“特色”二字。其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其能够展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内容。满族活态的日常生活民俗特色及家族祭祀活动是最具特色的吸引力,是满族特色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核心。通过挖掘这些民俗特色文化深层内涵的形式,能够展示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人们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可从不同渠道入手。比如说,人们也可采用“表演民俗特色文化”的形式,对其进行高度开发和利用。

4.3 为了防止民俗文化受外地文化的影响,需实施一定的保护措施

由于民俗文化很容易受到外地文化的影响,所以人们需要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措施内容如下。首先,为了更好的保护民俗文化,则需要政府提高对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政府要对一些濒临灭绝的特色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以使其更好的得到流传。其次,保护民俗文化不仅仅需要政府的保护,其也需要普通民众的大力保护。所以政府可以与相关部门和居民进行必要性的沟通,尤其是加强与萨满及满族家族族长的沟通,通过激发他们及族人的自豪意识,让其自觉的对特色文化进行保护。最后,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传承民俗特色文化,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对一些特色文化活动进行必要性的扶持,可对其进行经济支持,为其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其间,也可适当使用一些行政手段,以恢复生态化民俗,并鼓励旅游产品创新。

4.4 加大对高品味文化资源的开发

在旅游业中弘扬的民俗特色文化,指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民俗文化,不是只要能赢得大众青睐的文化就可。因为一些低俗的文化和已经被歪曲了的文化,是不值得人们传承和保护的。反之,人们真正应该开发和传承的特色文化应该是高品味的民俗资源。在开发高品味的满族民俗资源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对其做好实地调查,定位好开发方向,尽可能地大力挖掘其潜存的风情特色,其间,也可适当地融合周边环境的特色资源。

4.5 注重线上开发,加强与电视媒体的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电视媒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比如说,热播电视剧“芝麻胡同”、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茶馆”,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满族民俗特色旅游文化的发展。剧中的满族特色语言、服饰、思想观念及人物性格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从而在开发民俗特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注重线上开发,加强与电视媒体的合作关系。通过利用电视媒体的强有力的影响力,去带动满族民俗特色文化的发展,进而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4.6 适当提供一些动态的民俗文化旅游形式

在我国现有满族特色民俗旅游项目当中,大多以静态项目为主。比如满族民俗村和满族火锅店,都以“陈列民俗设施的方式”供人浏览或讲解。这样的方式具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即可以给旅游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并提高吸引力。但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有了新的需求,静态的浏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浏览者的好奇心了。人们越来越喜欢动态的浏览方式,因为这样的浏览方式能使其切身体验其中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在其中主动参与的方式,更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从而这样的方式赢得人们青睐是必然趋势。进而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可适当提供一些动态的民俗文化旅游形式。

结束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满族民俗特色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赢得了游客的青睐,也为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若想旅游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则相关人员需要加大对“开发满族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视力度,进而为游客提供更具特色的项目。除了要对满族民俗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还需注重利用线上开发的力量,去带动满族民俗特色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欣.刍议加强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J].商业经济研究,2013(29):131-132.

[2]卢璐.湖南瑶族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文脉传承"规划研究[J].民族论坛,2007(8):23-25.

[3]杨天虎.云南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刍议[J].福建茶叶,2017(2):107-107.

[4]董磊.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刍议——以泰州市为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39-41.

[5]姜洁.关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刍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1):163-163.

[6]俞强.文化空间与文化资源转换——浙江绍兴水文化旅游发展刍议[J].文化艺术研究,2009,02(1):53-58.

基金项目:1.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N2018017

2.牡丹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MSYCY2016007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宁古塔官庄满文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7BMZ032


原文刊载《福建茶叶》2019年第2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