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莆田市仙游县济川村

济川村,古称漈坑。位于仙游县石苍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6公里,北接游洋五星村、东接游洋桥光村、西临菜溪石满村、南抵田坑村,距菜溪岩20公里、九鲤湖(麦斜岩)30公里、永泰青云山50公里、莆田湄洲岛90公里,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

全村面积27.5平方公里,海拔约380米,耕地面积1871亩,林地面积35600亩,下辖6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35户3432人。村民多聚居在济川盆地之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植被较好,济水贯穿本土,碧溪(俗称“粗溪”)主流绕村西而过与济水汇合注入永泰大樟溪。

济川村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方面,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地处济川粗溪,流域面积 200 平方公里,坝高 97.5 米,库容 1.0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 2.73 平方公里,是莆田市的“第二水缸”。村内还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即大路边水库,库容蓄水量为25.5万立方米。农业产业方面,主要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并种有油菜花200多亩、枇杷2000亩左右,油茶10000多亩等。矿产资源方面,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叶腊石资源,含铝量多达29%,为露天矿,蕴藏量达2000多万吨。地热资源方面,粗溪金钟地热能(温泉)水温65度,据省专家测定日可采热水500多吨。

济川村山青水秀,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八大景区,东有日出明珠石鼓岩,西有文笔如缘笔架山,南有天坑飞瀑将军城,北有奇观禹文三级浪,东南有高龙溪流生态区,西南有金钟高峡出平湖,东北有十八中营屏山寨,西北有云顶峰前保福寺。

具体可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三古宫(天堂宫、清水宫、蕉坑宫)、三古亭(观音亭、驿道亭、字纸亭)、三古桥(宋古桥、屏山桥、青龙桥)、三古寨(屏山寨、石鼓寨、龙头寨)、三古井(宋古井、东兴古井、隔头古井)、三故居(于茂故居、于茂祖厝、宋下故居)、三土楼(东兴土楼、碗山土楼、下村土楼)、三寺院(云顶岩寺、云山书院、上帝庙)。自然景观有:三古树(樟抱榕树、青松古樟、护桥古桂)、三秀山(笔架山、石鼓山、鸡冠山)、三石洞(笔架坑石洞、石鼓岩石洞、将军城石洞)、三瀑布(三级浪瀑布、一线天瀑布、九龙瀑布)等景、三奇石(济水活石,笔架下印石,砚台石),共有大大小小景点达100余处。

济川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古曰兴泰里漈坑》,汉代漈坑居有雷、兰、盘、游、范、钟、占七姓,后中原南迁居济川有林、陈、李、郑、张、吴、毛、宋、黄、谢、赖、王、天、程、曾等多个姓氏家族。唐朝中期,九牧林氏第八房迈公后裔迁居漈坑,传至宋代治平年间林泽,其后裔不知所踪。明永乐年间,林氏再度迁居境内,繁衍至今已愈600年、23世。随处可见的古厝、古树、古寺、古井、古桥、古道,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济川人才辈出。唐长庆二年(823年)“漈坑祖”林愈明经及第;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林迪登毕渐榜进士第四名;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儒生郑侨应民间谶语“漈坑卿监无人识,云顶峰前出状元”而兴,殿试状元及第;元至正年间林二才登进士第;明万历五年(1577年)“爱云公”义子李先著、万历十年(1582年)“爱云公”孙子林清伟先后高中进士。此外,没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举人、贡生、秀才不计其数。

今日济川更是人才济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清华“三连冠”、父子“双清华”、“父清华、子北大”、“兄清华、弟北大”等高考奇观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有12名考上清华、北大,本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800多人,博士学位16人、硕士52人、高级专业职称和处级以上干部近百人。

2014年,济川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5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被评为福建省美丽乡村,是莆田市惟一同时拥有两块“国家级金牌”的乡村。

(作者简介:林兴华,笔名琪翔,高级编辑,厦大历史学学士,北大文学硕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