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村落——辛安村记忆

辛安村位于海阳市境西南部,属于辛安镇,传说明宣德二年(1427年),于志孝携二子于时曜、于日曜从本县桃林迁此建村,取新村久安之义,命名新安,后演变成辛安。

辛安村是一个三面丘陵,一面向海的古村落。古时村前十一片海滩,一条小河自西向东绕村而过,其下游与凉水湾流出的水一并流向大海。如今已经是沧海变桑田了,凉水湾的水的确很凉,它是地下渗出的,湾的北岸古时有一小村落,名叫百马张家,相传该村养马总数九十九匹,每日都驱赶着到凉水湾饮清澈的泉水,一日放马人清点马匹时突然发现好像多出了一匹,数过来说过去,就是多了一匹,他把这件事向村人陈述,众人纷纷议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此时有人提出把村子里的马都做上记号,如果发现那匹无记号的马就用火枪打,看看它到底是什么?这天饮马,终于看到了那匹没有记号的马,村民按计划开了枪,结果那匹马不见了,自从那以后这个村庄就慢慢败落了。

后人传说它是一匹神马,这可能是一个神话故事,不过确实有这几个遗址,叫“城壕底”,在那里也发现了有人居住过的迹象,如水井等,在城壕底西北面五十米处有一土城叫做城子顶,,南北约一百五十米,东西一百五六十米,出土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鹿角、陶瓷碎片和烧窑的遗址等,被国家列为历史文物保护地,并发现有生活垃圾、贝壳、牡蛎等碎屑,也属于一个贝丘遗址。

城子顶南头有座魁星楼,楼上下三层,内有石膏塑的神像,顶端有一魁星神像,手里拿毛笔擎过头顶,笔尖正对着狮子门,这是同治帝为于浦所建,民间称是魁星点状元。狮子门是同治初年皇封的,狮子门所谓即门两旁有一对石狮子,门上有匾,上写:恩承世职敕封世职云骑尉从五品,下方有大印一方,文官路过此地要下轿,武官要下马,还有皇帝下的圣旨,此皇封是因咸丰十一年九月,于蒲例授登仕郎,因抗击捻军而阵亡,被封为世袭云骑尉,同治六年,后人为于琢、继仲、于蒲祖孙三代立了碑,于蒲是龙头碑,上面刻有圣旨,继仲是于蒲的父亲,是云头碑,上面刻的是龙光,现立在南山公墓,为历史文物受政府保护。

风俗之厚薄,在民间影响着一村之村风,一村有一两位贤且智者,则众人拥戴,这些人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反则趋利。众人势之归义,故疾乎风,夫,十室之邑,必有好义之士,推进向善,成全百人向善,诸公吾村之士矣。

如于起淑,清朝康熙年间人,公好公益事,康熙三十年重修大山玉皇庙,他奔波乡里,说服众人,捐钱修庙,又为玉皇庙撰写了碑文,这次重修,发动面广,东起东村,西到行村,方圆几十里,不少人捐助,庙落成后立碑上方刻有重修字样,中镌有圣旨二字,外延是火焰纹,上方书:玉皇上帝昊天金阙字样,下方写着捐钱善男信女的名字。

参加组织此项工程的还有:兵部运粮千总于起云、于起汴和于明道、于思慧等。事后人们评论公做事善始善终。

再如上文提及的于蒲,西四支人,狮子门的主人,也是名闻一方的人士。

再如于广仁,字寿泉,云骑尉,蒲之长子,幼读书,继长赴京师,投身商界,遂为商界巨子,通向赴京师从商者,多受其栽培,尤能善识士类,同乡学者荆焕锷、徐希南皆住依之,莱阳王公茵昇未第时亦依公,公为人觅馆舍,供其泛用,王由是得翰林。广仁又善言谈,当时名公卿王懿荣、翁同龢,善与往来,而公益心尤重,尚与同乡李华孔、臧凤元(东村人)、刘华祥、冷乾义、徐方兴等创办海阳义园于斋地门外(今东城区胡家楼),旅京同乡丧亡者,亦赖之视其居家业。广仁公事母孝顺,诸弟及子孙辈,慈而严处,乡里多施予。四子一女,长子富春世袭云骑尉,三子金春贡生。而公嫁女、娶妇,喜于农家为婚姻,盖集平生所重,实在稼穑。

他晚年与海阳同凤城邓家人邓俶为友,儒医而隐于商,游京师,多与士大夫相交,丙午春山东同乡会创办,齐鲁中学二人皆相助,共领海阳工商界捐银七百余两。

海阳当时住京商家二百余,广仁公力促将义园发展成海阳会馆,山东在京有三家会馆,海阳居其一,当时海阳人在京犹一家,众仰慕之。

辛安很早就有了教育,辛安完小位于辛安村东,前后两院,前院是于氏祠堂,后院为学校,后来祠堂改为小学办公室。

学校是当时国民党保安团长李建吾筹建,名气很大,方圆几十里的优秀教师都来本校任教,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有用人才。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父亲名学春字文轩是一位青年教师也在本校任职,有爱国进步思想。日本鬼子想统治中国,他们编写了日本的教科书,叫中国的孩子念他们的书,但我们是中国人,不能受日本的教育,所以在共产党领导下编写了自己的教科书。当时日本鬼子在行村驻有一个中队,在大山所驻有一个小队,他们经常出来扫荡。有一次鬼子来了,我父亲他们把我们的书藏在被地下,被鬼子搜了出来,当时就把我父亲还有一个女教师叫于仲兰,一块抓到了大山所据点,后又转到了行村,据当时的村长、共产党员梁兆喜说,共产党多方面托人营救,又有我姑父王国霖的帮助,我姑父是行村大户,做生意,在家收花生粮食卖到青岛,又在青岛运回生活日用品,他是行村的村长也是当时的财粮委员,他用这个有利条件,与抗日组织、进步人士联系,为抗日筹军饷,支援抗日,他还利用自己的身份救了一名游击队员,抗战胜利后这人来答谢过,但由于姑父看不惯鬼子的暴行,抗战胜利前就离家出走了,他没能见到救命恩人。

由于汉奸王心一的告密,鬼子中队长井田带了一帮打手到我姑父家大打出手,把姑父打的昏了过去,用凉水泼醒后再打,几次打的死去活来。后经几个月的调养才渐渐恢复了。通过这次教训,姑父聪明起来,他用重金收买了日本鬼子的翻译官,两人在行村合伙开了个海阳饭店,利用饭店过往客人多的便利条件为共产党了解敌人各方面的情报,并暗地里通报给海阳的抗日武装、海阳独立营,为抗日做出了贡献,也就是结交了沈翻译,才有条件帮忙把我父亲释放了。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扫荡打死了我村好几个村民,其中有于德澄父女二人,跑鬼子逃到海边船上,被鬼子枪杀于船上,日本鬼子的罪行我们世代不能忘。

(材料提供:于泮吉老人,整理海洋云飞,上述文章及图片材料版权归原作者和【于姓的天空】所有,未经同意引用、转载发布请注明出处,随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权归属属于侵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