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马三为小股红军带路记


以凤凰为名者,以国家之大,地名之繁,难于数计。其中最有名者,当数湘西凤凰古城,响当当的旅游胜地。而本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广西全州的凤凰镇,之前的凤凰乡,在之前为凤凰公社,民国时期称建乡。此凤凰虽不可与彼凤凰比名气,但此地发生的故事,却与红军长征有关。以凤凰名乡,据说与地形有关,而凤凰嘴,顾名思义当然是形似这一地块的嘴的部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凤凰嘴还是乡政府的驻地,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陆路交通发达的结果是水路交通的式微,特别是小江小码头,凤凰政府迁移的原因正在于此。民国年间,凤凰嘴则是一处交通要津,往来行人、商贾、军士各色人等,行船渡河方可交通两岸,如此,故事发生于此,才有机缘。

红军主力过湘江,凤凰嘴是四大渡口之一。但在红军主力过湘江之前,其实还有红军先头部队过江,时间在1934年9、10月间。时间过去了八十多年,当年或亲眼目睹,或亲历其事者皆已故去,眼下能够说出其中片段或部分情节者,再传者也!凤凰镇和平村委的退休教师马毅就是其中的一位,马老师今年65岁,他的言说来自其父子间偶尔的交谈。

红军血染湘江的凤凰嘴古渡

马老师的父亲名叫马光赐,小名马三,当年他给地主马光准(音)家当长工,负责为其管理酒铺兼饲养猪,地点就在凤凰嘴。关于这段故事,当地民间至今流传一首民谣:“马三、马三,煮酒磨浆,豆腐拉糙,酒又叮酸”,颇可能说明马三当年做长工煮酒磨豆腐的经历。话说马三那年突然见到兵爷,惊愕之下不知所措,本能的想要跑开躲藏,尚未起势便被一干部模样的给叫住了。

听得那人道:“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叫我们红军便是!”当时还年轻的马三镇定了一下,就问:“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想要我为你们做什么?”

干部模样的红军又说:“我们是从南边岭上下来的,要行军渡河往资源方向去,在山上,我们观察了很久,见这里有渡口、有村庄,应该能渡河。”又说:“渡河之前,我们需在这里筹备饭食并借宿一宵,当然,红军是有纪律的,不会干扰周边老百姓的生活,还会照价付给饭食等项的钱款。”

当时红军十一二个人,是掉队的、打散的、还是一支侦察小分队,马三也不懂得要去问这些,只想,自己管理着酒铺与猪舍,安顿下这十余个红军的食宿还是有把握的,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凤凰嘴渡口介绍,但碑文内容有失误

做饭的时候,红军又跟他打听如何过江的问题。马三就说:“渡船由此处驻扎的民团把持着,从渡口行船过江,绝无可能,而渡口之下是深潭,想涉水过河,亦无可能,想想,最有可能渡河的方法,是从上游涉水过去,那里的江滩他熟,可以为红军做向导,但是,有个问题得说清楚,那就是前往上游,需得经过民团驻地。”马三补充道。

“我们就是要从民团的眼皮子底下过去,看他们能怎样?”红军干部如是说。问马三可有相对隐蔽的行过路线,马三说江岸茂密的吊竹之下,便可行走。红军干部一拍大腿,说,就这么定!马三又说:“民团通常白天管事,晚上打牌喝酒,或者下去扰民,站岗一般一两个人,也不一定认真负责,下半夜也有不站的,所以选择后半夜过江,比较容易成功。”如此这般,事情敲定!

当夜,红军就在酒铺铺稻草打地铺宿营。凌晨,沿江岸吊竹下行进过民团驻地,并无动静,而后从上游数百米处江滩涉水过河,一切顺利。言谈之中,马三说到自己曾经做过货郞担,对从全州凤凰、咸水前往资源一带的路径比较熟悉,于是过江后的带路向导事一例由马三担任。

红军过江后,行至大叶山(音)一带,已是白天。这时突然遭遇咸水地方民团,双方交火起来,民团一方火力甚猛,压制着红军一时突围困难。马三做货郎担时行走过这些路段,于是配合并引导红军左右迂回,使之能够摆脱民团的纠缠,而且整场交火,红军并无伤亡。

于是当队伍停顿下来之后,红军干部便动员马三加入到队伍中来,继续前行。而当时的马三已经结婚,有了家口之累,所以没有答应参加。红军干部听得有此一说,也不强留,给出带路银元,说你且返回吧!又说,如果今后想加入红军队伍,也是有办法的,一般而言,红军行进过程中,都会在岔口作草标为记,草标所指即为红军行进的方向,而草标,通常会用大石压着。

当年这一小股红军的行进路线,是过江后经七方井到鬼仔岩再到大叶山,然后过洛江经打鸟界往资源方向去的。

据说,红军先头部队在行进过程中没有规律,时而集中,时而分散,中间会有战略意图。当然,就算是红军的先头部队,行军途中,出现小股队伍迷路分散的情形,也是有的。马三带路的这一小股红军,是属于怎样的情况,红军没说,但根据描述,则不大像是迷路走散的小股力量,而比较像是分散行军的红军先头部队的一个小分队。

(唐运勇)

战灌阳,将军洒泪板桥铺

下暴雨的晚上,全州镇政府的干部在干什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