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深化世界遗产保护利用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杭州市为例

日期: 来源:中国旅游报收集编辑:中国旅游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杭州市拥有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3项世界遗产,拥有5项(7个子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深化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发挥世遗综合带动效应,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既是杭州的重要责任,也是杭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途径。

一、杭州三大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综合效应初显

近年来,杭州持续深化三大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及时出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条例》,修订《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以地方立法加强世遗保护。《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也已进入立法程序,整体推进历史地段、传统风貌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修订修编良渚遗址保护、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规划,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杭州建立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并明确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良渚遗址管委会(良渚遗址管理局)、市园林文物局(市运河综保委)专责三大世遗保护管理,还设立了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等保护监测研究机构。西湖博物馆总馆、良渚博物院、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单位承担文物文献资料的收藏、展示、教育工作。

杭州市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方针,推动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实施多轮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打造了免费开放“西湖模式”;在对大运河(杭州段)河道和6个遗产点保护整治的同时,实施京杭大运河二通道、大城北地区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大型活态遗产保护利用“运河样板”;实施良渚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融入经济社会“良渚方案”。建立了杭州世界遗产联盟、杭州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西湖学研究会、良渚文化学会、大运河(杭州)党建联盟等组织,引导鼓励社会参与世遗保护管理。

通过积极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承、价值挖掘、研究交流、展示利用等工作,杭州世遗综合效应开始显现。2020年,杭州将西湖和良渚申遗成功日设立为“西湖日”“良渚日”。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杭州西湖日”“杭州良渚日”,联动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深挖世遗价值和人文内涵,推进文旅融合。世遗区域对游客吸引力持续提升,尤其是大运河沿线、环良渚遗址区域的文旅融合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二、新时代杭州深化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新时代,杭州既要“一盘棋”推进世界遗产保护,也要挖掘三大世遗的文化旅游价值,深化文旅融合,提升传承展示和活化利用水平。

(一)杭州西湖:深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世界文化遗产地叠加融合

从198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到201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杭州西湖实现了质的跃升。“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的一个独特类别,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创作,兼具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价值特征。从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更高定位看,要从体现西湖自然山水、城湖空间特征、西湖景观格局、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等6个方面深化“突出普遍价值”认识,发挥“景区+世遗”叠加融合优势,实现西湖大型活态遗产高标准保护,使遗产更好地惠及民生,形成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新模式。

(二)大运河:推动由遗产保护向国家文化公园发展

从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到2021年国家印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保护利用已从“点线”遗产保护转向整体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虽然大运河(杭州段)局部区域综合保护和开发利用起步早,但从区域整体讲,无论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还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都很重。大运河(杭州段)世遗保护点包括江南运河嘉兴—杭州段、浙东运河萧山—绍兴段河道和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等6个遗产点。除了做好河道和遗产点保护外,应按照规划,挖掘沿线世遗和非遗价值内涵,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承载力,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与大运河沿线城市的互动交流,提升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开发利用水平,打造“文化河”“致富河”“幸福河”。

(三)良渚古城遗址: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化保护利用

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2019年申遗成功的意义重大。作为典型的土遗址,如何更好地发挥遗产展示、价值挖掘、活态利用、教育引导等功能是重大课题。在加强大遗址保护的同时,要加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体验互动环境,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探索创新文化遗产活态利用的有效路径,使良渚古城遗址区域成为“中华文明展示地、文物保护标杆地、文旅融合样板地、共同富裕示范地”。

三、发挥杭州世遗综合带动效应的文旅融合路径

3项世界文化遗产、5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形成了杭州“世界遗产名城”的雏形,为杭州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迈向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打下了基础,也为杭州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提供了独特条件。杭州可发挥世界遗产综合带动效应,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串珠成链、点面结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使文化旅游火起来,打造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

(一)串珠成链,开发营销世遗旅游

过去,杭州给世人的印象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现在,杭州发展世遗旅游的条件成熟,而且“一湖、一河、一古城”的地域空间、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关联度大,有利于线路设计。比如,以水为脉,打造“一城坐拥三世遗、一河串起湖与城”旅游品牌;以史为轴,将“三世遗”与南宋皇城遗址、钱塘江古海塘、新登古城墙、天目窑遗址、跨湖桥遗址、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梅城古城等申遗备选项目串珠成链,串联古镇古村落和非遗项目,构建世界遗产群落线路,彰显杭州古都形象,提升旅游竞争力。可与杭州都市圈、大运河沿线城市联手,共同开发世遗旅游品牌。还可以设计杭州世遗文化统一形象标识,将文化遗产与景观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业态深度融合,推广世遗文化内核和存世价值。

(二)活化利用,深化文旅融合体验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国篆刻、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5个项目,由杭州提供的子项就达7个:浙派古琴艺术、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金石篆刻、半山立夏习俗、西湖龙井、径山茶宴。杭州还有国家级非遗48项、省级非遗184项。不少非遗本身就是三大世界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大运河沿线就有水乡社戏、余杭滚灯、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等一大批非遗项目。可创新金石篆刻、丝绸、茶叶、瓷器、中医药等传统文化元素活态传承利用,既增强游客体验,又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三)统筹资源,优化文博旅游服务

借助杭州博物馆、西湖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大运河博物馆、南宋博物院、茶叶博物馆、丝绸博物馆、杭州国家版本馆、印学博物馆以及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文化遗产专题性、特色性展陈,开发研学等新型文旅项目,增强文博的历史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传播、公共服务等功能。同时,对内,优化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好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提升服务品质;对外,用好杭州亚运会召开契机,开展境内外营销和招商活动,增强杭州文旅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文创结合,推进文旅业态创新

近几年,杭州市讲好西湖故事、大运河故事、良渚故事,已成功开发了《印象西湖》《遇见大运河》《听见良渚》等实景舞剧、主题演出、电视作品,还推出了“良渚玉琮”等一批文创产品,培育了一批文化名企。杭州可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以旅游的传播优势带动文物资源活起来,统筹创建特色节会品牌,举办多样化文化活动,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迭代人文旅游产品,培育知名文旅企业,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作者: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李斌;编辑:葛泳江)

相关阅读

  • “新运河”来了!大运河核心城区段有利好

  •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古老运河穿城而过。日前,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简称运河二通道),打通杭州范围航道部分关键节点,已基本具备通船条件。一起来了解下这段
  • 网友热议!一网红团队为拍摄狂摇杭州百年樱花树

  • ▲杭州一网红团队为拍摄肆意摇晃樱花树,官方:将加强巡逻劝阻。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3月22日,有网友反映杭州信义坊大樱花树下有网红团队肆意摇晃拍摄。樱花树经摇晃致大
  • 行行行,又一部国产9分

  • 国产谈话节目,有个谜一样的男人。明明内心超级文艺,非要表现最俗一面;明明永远不会冷场,非说自己社交恐惧。明明每次操盘的节目,没话题、没热度、没爆款相。却能凭过硬口碑征服观

热门文章

  • 热吗?世界上最美的沙漠绿洲笑对热浪

  • “看月牙湾下的泪光,在丝路之上被遗忘。”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月牙湾》,描绘了濒临消失的沙漠绿洲——敦煌月牙泉。在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的鸣沙山北麓,有一弯泉水,形似月牙而得
  • 丽江摄影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

  • 文海——一片隐匿于海拔3180米的玉龙雪山山脊上的湖泊,由古老的冰蚀湖演变而成,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少有的人间天堂”。听到这里便已经心动了,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