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消费降级

最近的7座SUV的销量,微跌。

这个市场,不是消费升级的产物么?是的。但在所有人都把目光盯在“消费升级”四个字的时候,硬币的反面:“消费降级”,对中国新车市场的影响,却变得越来越强大。

国内新车市场消费格局,正在经历着从三角形——梨形——沙漏形的快速转变。不管你是豪华、合资还是本土品牌,15万至20万价格段的市场,变得越来越难做。因为那里,将成为沙漏型中间最细的部分。

当然,难做的市场,不止这一个!

▎从榨菜/方便面指数,到拼多多/弹个车

五年前,在中国曾经流行过两个指数,叫“榨菜指数”和“方便面指数”,用于帮助宏观经济研究者,去判断体力劳动人群的流动性,后来多了一个“啤酒指数”,也用来判断初级劳动人口的迁移。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我们也可以找出几个东西,用来判断“消费降级”的参与者,以及他们会给新车市场带来的影响。

比如:小米/米家的增长,“拼多多”的用户的病毒式扩散,一成首付“弹个车”的出现,甚至“套路贷”骗局横行,这些现象的背后,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你的消费者,是变得比以前更富了?还是更穷了呢?

答案应该是更穷了。

如果这两年,你的产品规划预设,更多是面向更富裕的“消费升级”用户的话,就需要真正好好考虑一下,将来销量的问题,尤其对于所有合资品牌和那些本土品牌向上冲击15万以上市场的企业。例如,类似今年GS8这类产品,现在有去年同期卖得好么?为什么?

是什么导致了消费降级?房贷?二胎?焦虑?都有可能。

不纠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消费降级”的威力,在新车市场的影响,实际上远大于“消费升级”,一些汽车品牌实际上,已经开始为之付出代价;当然,也有因此受益的。

▎消费降级中,汽车品牌会付出哪些代价?

当市场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时,原本位居中间段的合资品牌,是最先感受到消费降级压力的。比如那些高不成、又不愿“就低”的品牌,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福特、雪佛兰等等。

现代在中国快速调整了新车价格策略,挽救了去年的颓势,新ix35等车型的价格,确立了现代品牌直接选择“就低”;标致和雪铁龙、依旧无法提供给消费者10-15万左右、与本土品牌一样有竞争力的产品,即便15-20万价位的产品力也不错,依旧逃脱不了被快速边缘化。

而从福特和雪佛兰的产品销量结构中,你可以看到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硬币的两面,两个品牌主要的销量来源已经变成两头大、中间小,10年前撑起福特和雪佛兰的福克斯和科鲁兹,如今在两个品牌的销量占比中,变得越来越少。

科沃兹和福睿斯这类产品的热销,也是消费降级过程中,用户用钱包投票的结果。当然迈锐宝、探界者、蒙迪欧、锐界这类车型销量也不错,不过那属于硬币的另一面。

品牌溢价能力低的合资品牌,这两年估计要为“消费降级”付出更大的代价。

▎消费降级中,得益者多么?

其实,受益者也不少。

不过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在消费降级的用户眼中,什么才是好产品?我认为关键词有以下四个——精致、有格、低价、超值,这种产品的感觉,类似于米家。

比如,去年销量过百万的宝骏品牌,可以看做是消费降级的受益者,而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消费升级,尤其是对于510、310这类面向年轻用户的全新车型上,更体现出了消费降级的产品特质。真正的微面用户消费升级类产品730,却在最近一年遭遇了很大的销售压力。

再例如,上市没几个月的宋MAX,为何直接做到了10万价位MPV销量第一,这个位置一年前是宝骏730的。原因可能是,满足了精致、低价、超值的同时,又在设计上强化了“有格”。如果再看看同样的MPV市场你会发现,价格再高一些的途安L、GL6等车型,无法抓住消费降级的这层用户,而是陷入了纠结的中间夹心层。

类似的案例,还有吉利面向更低端市场的一系列“拉皮车”,例如远景系列,原本陈旧的整车架构和过时的外观内饰设计,重新包装之后,变得精致了,销量也迅速得到了提升。因为消费降级用户,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看起来更好的产品。

大众也把目光瞄准了这个市场,越来越多售价更低的SUV即将推出,期待着在更低端市场复制途观的辉煌;将A级车市场切成三段(A-entry/A/A-plus)的南北大众,既能让途昂这类产品享受到真正消费升级的红利,又能让桑塔纳、捷达这类车型在消费降级中重生,这是一个汽车品牌强大的韧性。

一些聪明的品牌也在迎接“消费降级”的机会,比如别克打算复产凯越,更低的价格、更大的Logo,这类产品本身,就是将触角伸向桑塔纳、捷达们的阵地,满足消费降级过程中,消费者对一辆更便宜家用轿车的期望。

▎消费降级的新机会:产品降维!

有些产品看起来很便宜,但买它的用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这可以看做是应对消费降级的一种方式——产品降维。

比如,柳州满大街的宝骏E100纯电动车,用户基本都是有车一族,而不是本本族的第一辆车,有车一族发现了更为经济的出行方式,这也是一种消费降级。E100这类产品的热销,减少的也是合资品牌一般家用车的份额,尤其是代步需求的份额。但不会减少豪华品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消费降级带来的市场需求同样是巨大的,甚至一些好的降维产品,可以激发出更多全新的细分市场;与此同时,消费降级对原有市场认知的破坏性也是巨大的,尤其给合资汽车品牌的消费洞察、产品规划带来的极大地挑战。

接下来几年中国新车市场,受到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挤压最明显的,将会是15-20万价格段的市场,也是现在合资汽车品牌紧凑型SUV的票仓,以及本土汽车品牌SUV向上的集中地。这个价格段未来属于个性化、智能化和趣味性产品的市场,主流用户则会伴随着消费升级和降级,而逐渐离开这个价格段。

消费降级未来也会带给纯电动和智能化汽车产品的机遇,也远大于那些所谓对标特斯拉,占据消费升级用户的品牌。尤其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你选择了哪个市场?面向消费升级还是降级用户?这些选择与判断,也将是致命的。

当整个市场都在讨论消费升级的时候,消费降级的影响力,却已经愈发明显了,不是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