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调整密集海外市场有利可图 东风是否会放弃国内乘用车市场?

不难发现,东风近段时间的动作均围绕着海外市场和商用车市场而进行。2017 年,东风公司累计销售汽车 412.1 万辆,其中实现了出口汽车 6.5 万辆,这部分的销量实现了同比 55.3% 的增长。为此,东风还给自己定了计划,提出海外事业未来三年总体目标,即到 2020 年海外销量实现 15 万辆,并进入欧美主流汽车市场;

商用车部分,东风 2017 年累计销量为 59.3 万辆,同比增长 20.7%,重卡、轻卡、微卡销量增幅跑赢大市。

▲人事多番调整,东风全部筹码下在了哪?

从去年开始,一汽、东风、长安就开始了整合、改革之路。两徐的对调之后,再到今年 5 月份迎来的新一轮高层人事换防,无一不透露出一个信号:三家央企的合作将更为紧密起来。而从多次的人事调整后我们基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情况:长安开始偏向乘用车,一汽则几乎把全部的力量放在了乘用车市场上,而东风便玩起了海外市场和商用车市场。

事实上,对于海外市场一块,东风早有布局。今年 2 月份,继欢迎东风队成功抵达广州母港之后,东风在中国 " 海上丝绸之路 " 发祥地广州举行 " 一带一路 · 与你偕行 " 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海外中期事业计划。对于帆船赛事,我们或许不太了解,但对于东风宣扬品牌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东风所言,东风借助赛事积极践行国家 " 一带一路 " 倡议,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值得我们思考的一点是,按道理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正呈现向上趋势的发展状态,别说是自主品牌,国外的品牌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而此时此刻,东风却把更多的精力注入到海外市场乃至商用车市场上,是不是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

当然,东风把筹码下得如此与众不同,除了是三家央企整合之后的一个决定,另外,以东风目前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来看,若要继续这么折腾下去,必然元气大伤。所以倒不如把更多的乘用车资源放到一汽、长安那边,自己再把海外市场或商用车的资源给整理好,从而开启 " 走出去 " 的模式。

▲提振无望,干脆把 4S 店也放弃?

在汽车投诉网上,可以查询到这么些数据,如上图所示,长安的厂家回复率为 99.93%,一汽的奔腾厂家回复率为 99.19%,而与之有着天地之差的是,东风风神的厂家回复率竟然只有 62.03%!

同样属于央企,在服务效率为何会有如此差距呢?道理其实是显而易见的。而结合东风对未来的着眼点来看,东风似乎真的不把国内乘用车市场放在眼里了,毕竟有那么一段时间,东风的确想把自家的大自主给弄好,但无奈技术短缺,又缺乏好的产品,到了最后是花了钱又没赚得多少利润,倒不如转而发展海外市场和吃商用车老本。

不再注重乘用车市场,服务效率低下,这些从 4S 店的表现就很容易看出效果。如上截图的投诉,车主罗先生自 2017 年 9 月购得一台风神 AX5 后,一直到 2018 年 5 月都没拿到合格证。要知道,合格证实乃汽车的出生证明,没有这份证明就无法上牌,到最后自然就成了 " 黑车 "。以往所见到的情况是,一般 4S 店因为资金流动出现了问题,便会拖延交付合格证,拖延时间大概在两三个月左右,而罗先生这台新车的合格证拖了足足 8 个月未交付,可想而知这家东风风神 4S 店的资金流动问题严重到了何种程度。

4S 店拖延交付合格证,实质和厂家脱离不了干系。在此之前,东风声称要把整个大自主给提振起来,多年之后,非但没有提振,业绩还日益下滑,这般下来自然就很多 4S 店撑不下去,而做出拖延合格证的行为举动了。

▲结语

三家央企人事调整,各有所长,取长补短。东风的优势本身就不在于国内乘用车市场," 出国游学 " 并非是一件坏事。但是,东风在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又不可能直接给砍掉,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不像长安和一汽,未来东风的乘用车产品依旧只能走廉价路线,渠道建设和 4S 店的管理上,也很有可能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去改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