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们都错了,比亚迪才是造车新势力

温馨提示:本文共3795字,7张图,阅读约需5分钟。

人人都在议论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造车,有人还发出了传统造汽车者将要落伍、被后起者取而代之的声音,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时时在重演;有人则相反,说新势力造车只是一个噱头、造车的名头下圈地圈钱为真,这撮小势力迟早会如跳梁小丑一般,被时代的巨轮淹没……前不久媒体上也为此分成两个阵营,大打口水战,但是,照例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造车者自己也加入了这场口水大战:传统造车者认为新势力造车上虚张声势,新势力造车者目空一切,誓言要推翻旧传统,打出一片新天地。

其实,何必要吵吵个没完呢?汽车很听话一直认为活是干出来的,一切都要靠实干,吵吵最多就只能是壮个声势,没有实干一切白搭,与其这样,何不就去干起来再说呀。

跟汽车很听话持接近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那个曾经新锐了许多年,一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者比亚迪。遥想比亚迪当年,人家都在大赚传统汽车的钱,人人都在追逐着外资品牌认同自己的差距,赚取品牌利润,唯独造电池的比亚迪单枪匹马杀将进来,一头撞进新能源的大海里。在经历了太多的人不相信、嘲笑、质疑和造谣污蔑之后,比亚迪守得云开见月明,一举夺得了新能源冠军的宝座,将新能源的大红旗插在传统汽车的地盘上,喜逐颜开。如今,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又在别人这里重演,看着别人的口水纷飞,比亚迪是怎样一种心境与感悟?

两者的分歧到底在哪里?

就像当初说比亚迪的那样,“无论是电动车还是传统燃油车,首先得是个车”,所以外行来造车并不是不可以,谁也不是天生的内行,只是先得认同了你造的是车这一点。而如今的新势力造车与传统汽车业吵的架,同样也可以这样说:无论你是新势力造车还是传统汽车,首先你造的也得是个车。不过就是造车者先是更懂智能互联还是造车技术与工艺的分别罢了。

按照人们对于汽车智能驾驶的设想,最终必将进入L5阶段,就是你坐进车里要对车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设定好终点,然后你喝咖啡也好,办公也好,看窗外发呆也好,这辆车都会将你风雨无误地按时送往目的地。但是如今,我们只能在L1和L2阶段慢慢摸索前行,还得坐进车里自己把握方向盘,脚踩油门与刹车,不得不自己掌控着一切,无论前途是坦途还是拥堵,风雨还是艳阳。

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比起以往的汽车制造,智能网联技术越来越地进入现代汽车。但是,请把史书朝后翻,汽车作为人类超越自身肉体限制、步步进化、代代发展的移动的科技工具来说,哪一代的新技术不是优先得到运用?你拿一个最早的奔驰来比比现代的哪怕最低端的车,如何?

你会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哇,这两个车不可同日而语;就比如是祖奶奶和后世孙女的区别;第二是,还是车呀,尽管你装载了再多的现代科技,难道汽车就因此而不再是个车了吗?管你是一百年传统的奔驰造的,还是后起之秀吉利造的,还是新能源旗手和冠军的比亚迪造的,本质上,没有区别的。如果汽车诞生的那个时代有这些技术,奔驰一定早就把它装上自己的车了。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新势力造车的说法不过是哗众取宠,真要造出好的汽车,还是得一步步做起。

但是,汽车很听话也并不是看不上新势力造车,这个名字也不是人家自己起的,人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名字,自己的企业、公司名字,甚至都没有说自己叫某某新势力造车公司。

所以,本质上,谁来造车都没有什么不可以,都遵循造车的规律去造就好了。不要给人家起什么名字,贴什么标签。人家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好。

说到底,人们的关注点更应该在智能网联这个点上,对于是传统的汽车企业来造车,还是所谓的新势力来造的车,不必太过计较。要计较的是主管部门,一个是行业准入,一个是产品质量。

智能网联上,各有优势

那么,各家在智能网联上,又是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不妨按照解读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这四个“标签”来说说。

豪华品牌里,对于新技术历来是相当有趣与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以奔驰为代表的豪华汽车以自己百年老店而自豪。稳重与安全占据上风;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与时俱进,那些好玩的、好用的、表现自己年轻与不落伍的东西,在保持可靠性的前提下,是一定要尽早搭载其上的。

所以,在一片声的智能网联大趋势下,BBA都不甘落后。

前不久,在中国市场第一款搭载触摸屏、首款配备了MBUX人机智能交互系统的长轴距A级轿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有什么高妙之处?

MBUX可以实现上网、人机交互包括语音识别功能,以及自备学习能力,它能够学习你的习惯和喜好,在特定时刻提出合理建议;还有一个AR技术“实景穿越导航”,将眼前的实景道路环境和虚拟的导航指示信息完美叠加,更容易实现精准导航,甚至连转弯半径都可以替你找好;当然还有喜马拉雅FM在线广播和酷我在线音乐播放等。

合资品牌以上汽通用为例

上汽通用素来是中国汽车市场三强之一,其车型牢牢占据着主流市场主流车型。

相对BBA来说,合资公司要少了一些桎梏与牵绊,对于新技术,接受得比较快。在智能网联这一块,安吉星为其代表。去年,将其服务由14项扩展到22项,加大了一些在线服务,比如在线车辆保养预约、酒店机票预订、代驾、车内订餐、法律咨询等服务。上汽通用自己认为:最先开发了支持自然语音识别的新版手机应用,也是最早实施了车内一键按钮即能启动的超级管家服务,并率先将4G LTE车联应用技术普及到旗下车型。

但是,说真的,如果上汽通用真的做到最优的话,同一个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上海汽车,怎么敢宣称自己的荣威RX5是第一款互联网SUV并取得莫大的成功呢?

新势力造车

由于进入汽车行业太晚,新势力造车往往还都没有车型推出来。前不久,大家都在说蔚来逃票,一直把其交车时间朝后拖。与其相似的是,合众新能源原定今年6月交车,估计也会拖一拖了。

其实想想也正常,一款车从设计到实验、路试到量产,哪个不需要三五年?蔚来这样已经算得相当不错,只是以后不要过于低估问题,而提出太高太快的目标。

蔚来汽车的外形肯定是够酷够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直是其对标BBA的一些性能,李斌在介绍ES8的电驱系统时,就拿奥迪来做对比,“前后双电机最大扭矩840N.m,相当于两台3.0T的奥迪Q7的扭矩”;当然,时不时地也会有人跳出来说,蔚来要终结特斯拉,不妨看作是厂家的宣传口径。所以,那个比特斯拉并不小的大屏,也是李斌他们认为的亮点。有人说:蔚来汽车“Know-Me”人性化交互设计理念,在数字交互和即时分享方面必有所长。

杨嵩曾经怼他们说:交付车辆,量产车型,是大量交付普通用户,而不是只交付给自己的高管、熟人。其实蔚来汽车别的方面也一样,其实汽车很听话相信他们的的智能网联做得相当不错,至少要比一众合资公司要强得多。但是,他们却并没有在此方面用力宣传。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

也许,还是得等车量产了,才能说得起话。

其它厂家也都大同小异,蔚来在其中还算是表现好的。

自主品牌后来居上比如比亚迪

自主品牌在智能网联这一块上,绝对是后来居上,随便搬出一个企业一个车型来,都可以完胜合资。

长安的小安,吉利的斑马,都有着令人欣喜的表现:你上得车来,可以用语音来沟通一切,能动嘴的,不必动手。有次试驾比亚迪宋MAX,一上车就有语音自动提醒,系好安全带,打开空调,关好车窗,因为外界空气污染,绿净系统可以为你过滤空气,提供新鲜合格的洁净空气。

还不止这些。

比亚迪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据说更是功能强大。该系统率先搭载于全新一代唐上,并于6月20日在主题为“启Di世界,智Link未来”的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赋能公开课上首次亮相。

在这次公开课上,大家了解到: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包含Di平台、Di云、Di生态和Di开放四大能力模块,全面连接人-机-生活-社会。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兴奋?比亚迪是如何实现的呢?

该系统有一块14.6英寸超清智能旋转大屏,100%兼容手机生态应用的深度定制安卓系统,自动旋转;配备与主流手机同等级别的8核CPU,性能跑分超8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平台辅以智能语音、远程升级以及智能手环钥匙;全球首创车联网开发平台,开放整车341个传感器数据接口及66项控制权限,将造就未来无限可能的应用服务;Di云由比亚迪与阿里云合作打造,背靠强大的云计算及智能汽车技术储备,包括云端空间、云端控制和云端秘书,支持车辆远程控制、车况监测、位置查看、数据应用、一键呼叫话务员等丰富的业务形态,打通车、手机、内容生态等等。

技术领先、理念超前、体验优异是大家对于此DiLink智能网联的一致评价。

比亚迪才是造车新势力

大家都知道,未来的汽车类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四个轮子+一块电池(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动力)+一部电脑(移动互联+云端大数据)”的智能出行终端。无论从新能源,还是智能网联来说,比亚迪都做到了时代最好,走在时代的前列。

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造车新势力。

从比亚迪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大家一直都只看到其在新能源上的努力与进取,当然还有领头羊的地位,对于智能网联这一块,比亚迪实则做得不差,同样也处于时代的前列:

2008年,比亚迪在F6车型上发布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车载多媒体MS8 ;2009年,国内自主品牌首创的电子钥匙系统搭载于G3车型上市;2010年,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车联网产品比亚迪云服务,搭载于e6先行者发布上市;2012年,全球首创遥控驾驶系统搭载于速锐上市,同时国内首创腕表钥匙上市;2014年,第一款开放的Android系统车机CarPad搭载于G5上市,同年,全球首创手机/手表蓝牙钥匙正式上市;2018年,十年磨一剑,全新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正式发布,意味着比亚迪进入智能网联的新时代。

大家都知道在2015年5月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同时在2016年3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又颁发了十三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2018年1月发改委推出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随着国家在智能驾驶方面政策的逐渐推出,地方政府也推出了相应的自动驾驶的相应规范和指导意见。随着政策和一些地方细则的推出,标准制订也在大力推动中。工信部和国标委纷纷表态,2020年会推出30项重点标准,2025年会完成包含技术在内的100项标准。

可以说,比亚迪甚至时时都能与国家策略神同步!没有一双敏锐的慧眼,没有一个深远的目光,又怎么能做到这一点!与之相比起来,那些造车新势力还是有些落后了,比亚迪也许才算得真正的造车新势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