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孩子总在“浪费时间”走弯路?这些成长的意义家长必须先明白

2858154_w750.jpg

清清和好朋友友伟伟在搭建积木公园。

清清当副手,把一块积木递给小伟,“给,这个。”小伟笑嘻嘻地说,“好,再拿。”清清又乐颠颠地跑到积木桶里去拿积木。妈妈看清清来回跑,干脆把窗台下的积木桶提到了桌子跟前。

谁知,清清不乐意了,哭闹着要求妈妈把桶放回原来的地方。“跑来跑去拿积木多麻烦啊!”“不麻烦,我就要这样!”清清执拗地说。“真是不可理喻!”妈妈朝我笑了笑。我笑说,“孩子喜欢走弯路,只要高兴,有什么不好?”

这是我在朋友家的场景。其实,清清妈应该庆幸,她的孩子正在体验游戏的乐趣。一遍遍跑去拿积木,而且每次只拿一块,费时又费力,可是孩子享受和体验的就是这种乐趣和过程!

有不少家长有着清清妈一样的想法:明明可以简单,他偏要复杂;明明可以走捷径,他偏要走弯路;明明这样做是对的,他偏要错下去。你让孩子走大路,他偏要走坑坑洼洼的小路,你替孩子打伞,他偏要冲到雨里淋雨;你帮孩子拼好旋转风车,他偏要拆开重新折腾……

孩子是携带着好奇心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探索成了他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为了探索,他可以不顾父母的劝阻责备去冒险尝试,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花时间去走“弯路”;他可以不理会父母的正确教导一意孤行。这些在成人看来的不可理喻,正是在体验,在享受,在成长。

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头几年,从跌跌撞撞到健步如飞,从发音不准到伶牙俐齿,不也走过了不熟练到熟练这样一个过程吗?那时我们允许他摔跤,允许他说错话,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不怕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不怕发错音才能正确说话。那时的我们包容、理解、鼓励和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小小进步,在我们看来都是很不了起的。

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渐渐忘了初心,忘了孩子还是很了不起的,而是不可以走弯路,不可以出错,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自由选择,不可以不听话……于是,我们剥夺了孩子试错的机会,腰斩了孩子探索的过程,扼杀了孩子体验的乐趣……

如果有人告诉没吃过菠萝蜜的你,无论别人怎样描述如何好吃,你是不是百听不如一吃?如果人有告诉你三亚的沙滩椰风多么迷人,你是不是百闻不如一见?真实地体验一回,比你千万遍的讲述来得形象和逼真,记忆深刻,终生难忘。

孩子在成长中也一样,需要亲自操作,直接体验,从而获得感性知识。与其告诉孩子怎么拼装才能拼出摩天轮玩具,不如让他多试几次,在试的过程中也许出错,但每失败一次,就接近成功一次。经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远胜于大人的教导;而且只要孩子不怕失败,继续下一次的努力,不也给孩子挫折教育的机会了吗?

记得我孩子小时候,在奶奶家发现了手电筒,孩子问我怎么装电池才能亮,我有意示弱,说:“妈妈也不知道,要不你试试吧。”看他面露难色,就鼓励他:“我们可以试10次呢。先试第1次吧,没成功还有第2次第3次呢!”孩子一听可以试10次,就痛快地答应了。每试1次不成功,我们就把这个装法排除,很快,到第4次就成功了,他兴奋地欢呼:“妈妈我会了,我知道怎么装啦!”

试想,如果我装给他看,或者告诉他怎么装,他还能有这成就感吗?这是必须经过努力和思考才能得到的快乐,越是来之不易的成功,快乐越是厚重而持久!孩子的探索和研究精神不正是从这些小事中培养的吗?所以,当你烦恼孩子凡事不爱动脑筋、学习不努力的时候,是否反思过,是否给过他不断尝试的机会?是否克制了大方出手相助的冲动?

经验的掌握是由生到熟的,有时免不了要走弯路,甚至错路。谁说切分蛋糕一次就要切均匀?谁说吹灭蜡烛必须一次就吹灭?第一次拿一串钥匙开门,不也一个个试的吗?第一次炒菜不也不怎么好吃吗?成人可以试,怎么就不允许孩子试了?试,需要时间;试,必会犯错;可是不试,怎么知道结果是怎样的?不走弯路,怎么知道直路在哪里?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或许走走弯路也没有什么,可是很浪费时间啊,看着急啊!我是过来人,干嘛再让他做无用功呢?请问:你看电视剧,是别人讲给你大概的剧情听有意思还是自己亲眼看有意思?那感受肯定不一样。家长总是想为成长提速,只想看结果,不想经历过程;只盯住目标,而忘记风景;只想走捷径,只因它离成功近。

可是孩子并没有觉得浪费时间(他也没有时间概念),更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孩子刚刚上路不久,路边的风景如画,好奇心膨胀,探索欲强烈,他才不管是弯路还是直路,只要他感兴趣,就愿意慢腾腾地遛哒,欣欣然地探索世界的奥秘,去享受研究的乐趣,留连忘返,乐不思蜀。

正如没有哪个父母可以代替孩子走路一样,也没有哪个父母可以代替孩子成长。弯路,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条路。是孩子,就让他慢下来吧,在慢慢中,试试探索,尝尝错误,走走弯路,享受别样的风景,只要他快乐就好。

记得不知谁说过:“童年,是用来挥霍的。”在挥霍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知识,润泽了生命,完善了自我。这,不正是成长的意义吗?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