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诗学

  • 阅读日|在数字时代,探索一个诗性的世界

  •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数字时代,一个以高度计算能力为特长的高科技社会,大数据无处不在,和琐碎、内卷一起覆盖我们的生活。但生命的灵性依然需要引吭高歌,隐藏的诗
  • 多多:诗成于无|深港书评·远方的诗

  • ■后商大概从2004年归国开始,多多的诗歌就抛弃了抒情的细密,叙事的慷慨,转向以断语、棒喝为主的风格。诗歌从依靠动词运动挪步到依靠名词运动,动作少了,动词少了,但从高处或更高处
  • 袁济喜 | 疏野与诗话

  • 疏野与诗话袁济喜很多年前,笔者与友人一起到湖北神农架林区旅游,林海莽莽,山道弯弯,在欣赏山林“疏野”的同时,车行所过,往往看见路边树立着“野人”的旅游广告牌,平添了几分神秘气
  • 变异学理论展现研究模式创新

  •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以西释中”现象,中西诗学交流对话并不对等。《中西诗学对话》(曹顺庆、王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11月版)从中国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诗学与
  • 中西诗学的“意象”交流

  •   自刘勰正式将“意象”赋予美学价值之后,其渐渐成为中国文论批评的核心范畴;而在西方文论史上,自柏拉图的摹仿论与朗吉努斯的崇高意象说提出之后,意象一直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
  • 明诗总集编撰与清代诗学的演进

  •   清代是诗学繁荣发展的时代,诗话、总集、笺注等文本形式共同构成了清代诗学的丰富面貌和多样话语。其中,总集作为集部文献之中与别集并立的最为重要的
  • 神经认知诗学探究诗词魅力成因

  •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神经认知诗学概念在21世纪初被正式提出,是指采用神经认知科学技术手段,聚焦诗歌本体和诗歌欣赏的脑认知机制
  • 从风骨到神韵:再探中国诗学之本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6期P60—P61作者:肖 鹰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12期、2022年1期,项江涛摘在20世纪初,王国维基
  • 凌云健笔意纵横(逐梦40年)

  • 制图:蔡华伟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古今诗学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中国诗学发展新的景观。这种碰撞与交融导致一种新的诗学文化诞生,它来自传统的母体又不同于传统,受外来诗学文化
  • 新书推荐│李商隐诗学体系研究

  • 义山诗之美,如同透明的水晶,每一个侧面都有璀璨的光芒,令人沉醉。沉醉之后,又忍不住疑惑,在耀眼的光芒内,肉眼难及之处,晶体本身的奥妙又何在呢?它是照什么样子,又是用什么方法,一点点
  •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艾青诗学”

  • “如果在现代文学史上只选择三个诗人,我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就选择艾青。”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如是说。
    3月22日,在第二届艾青诗歌节新闻发布会上,谢冕、吴思敬、王光明

热门文章

  • 实力女神周海媚亮相《实力派》,谈人生聊表演

  • 当影视行业逐渐摆脱了流量控制,开启最本源的以内容为导向的竞争态势之后,那些在演艺圈努力打拼数十年的优秀演员,再度迎来了全新的春天。于是影视界“叔圈”“姐圈”频频破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