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如何从方便面“大佬”沦落为“三线”产品的

国内方便面市场的“霸主地位”

转眼,就快要到了奔3的年龄,有哪些东西是我们童年时期最难忘的呢?在那个零食种类较为匮乏的时代,一袋方便面、一根辣条以及一粒泡泡糖都可以让我们乐上一会的。尤其是方便面,那会还没有流行康师傅、统一等,而三鲜伊面、熊毅武方便面,还有小当家(几乎都是为了收集卡片),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华丰的三鲜伊面,那是多少人童年中最难忘的味道。

在康师傅、统一等进军内地之前,华丰一直是我国方便市场的领导者以及霸主地位,在90年代初,更是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的资助,随着金光集团的资金注入,华丰相继推出了华丰2000、华丰面馆、干拌一族、掌上脆等系列产品。但随后一直是不温不火,受不到市场的追捧。

资本空降:新官上任三把火却没有烧亮前方

其实,在金光入驻华丰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换掉了华丰原来的大批高层管理人员,转而重金从港台地区招聘市场营销专家。但这些专家们只是熟悉当地的市场环境和运作手法,对国内负责的市场了解甚少,但又不愿意放下高傲的身段去研究一番。

这些新来的“空降者”,重新制定了市场开发和管理运营政策,在全国各地迅速建立众多分支机构,华丰之前是经销商的模式,而这些“空降者”想要绕开经销商转而推行直营模式。这些从表面上看来完全符合现代营销理论的做法,却偏偏忽略了经销商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康师傅以及统一在深入了解内地复杂市场的基础上,处处强调着经销商的作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错误的市场分析

那当时中国有哪些特殊之处呢?首先,在方便面这样的消费品市场上,那会依旧是渠道导向为主、产品导向为辅。产品做得好更要会吆喝,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华丰新管理层却固守于原来的成功经验和思维方式,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就能打开市场,相继开发了一些高档方便面。

90年代以后,中高端方便面市场已经是康师傅和统一的天下。华丰原来的销售网络已经萎靡,退守在2-3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根本无法承担高档产品的销售任务。而新的高档方便面的推出,没有一套配套的销售模式,而沿用老方式进行行销。此时,不管从消费者,还是华丰的员工以及经销商,对新产品能否打开一片天下都是持有观察保留态度的。

如今,在方便面市场,华丰早已经沦为三线产品,国内一线早已经被康师傅以及统一占据。如果当时的华丰能循序渐进,从占领低端市场然后到中高端市场慢慢前进,虽然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戒躁戒傲稳扎稳打,相信会有不错的市场回报的。但华丰的高层却没有认识和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复杂性,新产品一上市,就要在全国市场上以全渠道方式进行全线推广,但结果却是全线推广很快就变成了全线退货。这样迅猛的转型,显然是失败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