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宪功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主持有关专题研讨会

"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9月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武宪功出席论坛并主持“‘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会上,武宪功分享了在参与“一带一路”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 讲话全文如下。

“一带一路”始于中国,其核心是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共赢。

我要讲的第一点是,“一带一路”是大道之行,为公天下。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凝聚了对“一带一路”的共识,增进了对倡议的响应,共有15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签订了10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形成了283项成果清单,合作各方一道分享着,“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红利和成果。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占对外总投资的比重超过10%,年均增速5.2%。在工程领域的合作方面,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新签合同额超过6000亿美元,约占中国工程企业海外新签合同总额的50.9%,并以年均11.9%的速度在增长。

“一带一路”的起步在哪里?起步在“一路”上。过去的70多年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支撑发展的基础设施逐步老化,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开始逐渐显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获得了更多、更加实际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带一路”的合作项下,绝大部分的投资用在了基础设施等“一路”项目的建设上,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占比超过 29%,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的投资占比接近22%,另有20%的投资用在电力和热力方面,其他领域约占29%。通过 “一路”项目的建设,特别是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合作,合作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投资的硬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仅成就了一批项目所在国的建筑业企业,富裕了一批建筑产业工人,当地百姓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为合作国的长远发展、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要讲的第二点是,注重“一带”,行稳致远。随着“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感到,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尽管能够直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但是对当地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比较有限,对税收的增长贡献度还比较低。同时,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巨大,回收期较长,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往往需要通过其它产业经济的增长才能体现出来。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经验上看,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一般难以迅速拉动社会财富的增加,也无法为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增长直接“加油”,所以当地百姓的“腰包”也就很难快速的鼓起来。“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的关键,其实就在于我们能够在“一带一路”合作项下,为合作国家的百姓带来什么,与他们分享什么,为他们解决什么,实质就是实现民心的互联互通。

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想要百姓富,工业产业的发育是必由之路,工业产业规模发育形成的经济带,不仅可以有效的带动当地财富的快速积累,更能够为合作国家的普通百姓特别是当地的劳动力,实现“出门有活干,安稳把钱赚”,让他们产生个人的“获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因此,在“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带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认为下一步,“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重心要由“一路”向“一带”上转移。因为,“一带”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将有效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的就业率,增加百姓的实际收入;其次,“一带”所带动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能够拉动税收的增长,对合作国家经济的良性循环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再次,“一带”的发展将助推合作国家,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改善项目所在国的整体经济运作结构。

我要讲的第三点 是,“一带”项目的发育要似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关于如何推动“一带”的建设我想谈三点看法。

一是着力做好高质量的项目策划。项目策划要从合作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物尽其用。我们在策划项目时,要围绕适应当地资源和发展的产业进行布局;其次要关注产业的可持续性。我们要做好产品需求和市场的研判,在前期与合作方多碰头、多商量,实现共商,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将来产业可持续的基础;再次是策划项目要以遵循绿色环保为根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仅要关注老百姓的“腰包”,更要考虑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引导产业的绿色发展。

二是着力倡导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产业导入的过程中,要着力推动引入世界上较为前沿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要始终秉持为合作国家引进和建设,技术最成熟、项目最经济的装置,要做到通过一次性的投入,达到技术长期不落后,装置短期不升级。同时,要加大对新材料的使用,现在的新材料不仅具有原有材料的功能性、实用性和自身特性,而且可以提高项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惠及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便利。

三是着力推动高质量的属地化。我们要加强与项目所在地企业的合作,强化对属地化管理人员和劳工的培训与使用,形成对当地人员培训一批、录用一批、使用一批的良好机制。通过我们持续推动属地化的落地,项目管理和劳动力的核心,将逐步由中方人员过渡到当地人员,特别是产业工人要实现完全的属地化。随着他们工作技能的不断提高,收入的不断提升,家庭的生活质量也将随之改善,这样他们就真正的实现了既能安居,又能乐业,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一带一路”的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化学,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