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恒生指数逼近3万点大关,千亿资金南下,还能火爆多久?

A股在3600点面前踌躇不前,港股市场却迎来连续爆发,并成为近期市场的最大亮点。

伴随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港股,今日(1月20日)恒生指数已经逼近3万点大关,截至收盘为29962.47点,只有咫尺之遥。

恒生指数逼近3万点大关

近日场内交易的港股基金连续放量大涨,今年以来这些基金累计涨幅多在15%以上,多只港股ETF近期也持续大涨。不过11月20日又出现大幅下挫,截至下午收盘,港股100ETF盘中触及跌停,收跌9.88%,而在19日收盘则涨停。港股通50ETF收跌6.71%,上证港股通ETF收跌5.58%,此外恒生ETF、恒生指数ETF均跌超4%。

港股价值低估,千亿资金转身南下

港股已经来到3万点关口,这也是历史上第四次冲击3万点大关,引起了广泛关注。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A股“超级网红”李大霄1月20日在微博上再曝“金句”,他说:“南下资金汹涌搅动香江,这次南下资金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的,并非2007年和2015年的乌合之众。”

李大霄说,港股3万点在历史上是一个很难逾越又很高的点位,2007年、2018年2019年都曾经冲击过3万点,但每次结果都留下了山顶的眼泪。这次冲击的可靠性要比之前高一些。从估值水平来看,这次有大量传统经济股票在0.3倍PB;从增量资金来看,南下资金充裕,全球流动性还是相当宽松。“这次是喜泪还是悲泪还有待检验,我还是倾向于喜泪的概率高些。”李大宵说。

港股的低估其实早已被市场的聪明资金关注。事实上,买入从去年四季度就已开始了。Wind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四季度净买入港股超过2000亿港元。所谓“南向资金”,即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买入港交所股票的资金。

进入2021年新年后,南下资金已呈加速之势。红星资本局复盘港股通数据,新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港股通资金净买入134.95亿港元,随后净买入一直维持在百亿之上,且越来越高。1月18日,南下资金净买入创下纪录,达到229.71亿港元;1月19日,南下资金净买入270亿港元,再度刷新纪录。1月以来,南下资金净买入总额已经达到1853亿港元。

南下资金汹涌,背后是港股价值被严重低估,这里面既有A+H两地上市公司中港股估值更低,也包括同类行业对比中港股估值也更低。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A+H两地上市的130家公司中,超过90家公司A+H股溢价率超过50%。其中不乏一些优质龙头公司。以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为例,A股在40元左右,但港股则仅仅在17港元左右。

再以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为例,A股在60元左右,但港股不到30港元。若计算市值,中芯国际目前在A股市值为4670亿元人民币,但在港股市值则为2300亿港元,其市值差了一半。A+H股的溢价率无疑让港股极具性价比。

中金研报认为,目前支持港股有四大投资逻辑:一是中国增长仍在复苏,2021年盈利维持高增长,港股市场的中资股也将实现15-20%的盈利增长;二是港股依然比A股具备估值优势,A+H上市公司、同类行业对比都显示港股估值更低;三是港股更受国际流动性影响,海外因为疫情防控相对滞后,政策依然相对宽松,目前海外资金已经连续20周流入香港;四是内地新经济类公司近年持续在港股上市,也对内地资金形成吸引力。

南向资金狂买优质“龙头股”

南向资金汹涌,都在买些什么港股?答案并不意外,今年以来资金流入出现明显的“龙头股”行情。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显顺研报指出,当前A股市场已出现蓝筹泡沫,在此背景下南下策略重要性凸显。1月13日,陈显顺发表了他的观点:“A股首次蓝筹泡沫已至”,引发强烈关注,也引发质疑之声,但他坚持认为,虽然短期抱团难瓦解,但伴随流动性拐点的出现泡沫将消散。

陈显顺认为目前港股通投资有三条主线:稀缺性、优质性价比、逆境反转。研报指出,南下公募基金弹药充足。目前规模较大的头部公募基金港股占比平均为21.05%,中小规模的头部公募基金港股占比平均为19.8%,相较50%的持仓上限均有较大提升空间。研报测算,对应还有2400多亿的加仓空间。

数据显示,内地资金流入港股年初至今净流入前5只个股分别是:腾讯控股(00700.HK)、中国移动(00941.HK)、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中芯国际(00981.HK)、美团(03690.HK)。

其中,腾讯控股获南向资金买入最大,合计超655亿港元,这也让腾讯控股近期持续上涨,并在1月20日盘中创下678港元的史上新高。另有中国移动获买入超457亿港元,中芯国际超275亿港元。

红星资本局进一步观察发现,南向资金大举买入的这些港股,首选的仍是A股没有或者稀缺的投资标的,如腾讯控股、中国移动、美团、小米集团(01810.HK)、香港交易所(00388.HK)等,这些优质个股也一直是港股市场的龙头品种。

其次是A+H两地上市的高溢价率个股,特别是具有显著性价比的品种,包括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中国铁建、中国中车、中车时代电气(03898.HK)、中海油田服务(02883.HK)等。

这些个股的显著标志是以“中字头”为典型,其中不少个股被投资者爱称为“大国重器”股。市场分析认为,“中字头”爆发的背后,首先是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对大型基建、航运等构成利好;其次是板块轮动,当港股的科技、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估值处于高位后,估值较低的基础设施、工业机械等也成为市场追逐热点。

此外,前期中芯国际、中国中车等优质个股被市场错杀,存在补涨需求。如中国中车被剔除相关国际指数后,导致资金被动大幅流出,股价也跌到谷底,结果砸出了“黄金坑”,为南向资金补仓提供一个极佳机会,近期资疯狂涌入的内地资金,正是大举抄底了中国中车这样的个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被称为估值洼地的港股大幅上涨,吸引了大量的南下资金,流入港股的资金一部分是买一些“中字头”的低估值股票,一部分是买A股没有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其他低估值的一些具有龙头地位的科技股。

杨德龙说,港股的估值比A股市场要低不少,有一些A+H股的价差甚至一倍以上,这使得有一部分资金去港股抄底,港股未来的表现也有望超预期。这段时间呈现出“港股强A股弱”的特点,主要是由于之前A股涨幅比较大的白龙马股,受到获利回吐的压力出现回调,资金流入港股去抄底。

港股太火爆,但也不要太冲动

在近期港股ETF持续大涨之后,1月20日终于未来未能延续涨势,出现大幅回调。截至下午收盘,港股100ETF盘中触及跌停,收跌9.88%,而在19日收盘则涨停。港股通50ETF收跌6.71%,上证港股通ETF收跌5.58%,此外恒生ETF、恒生指数ETF均跌超4%。

近期火爆的港股ETF今日集体大跌

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ETF指数基金代表一篮子股票的所有权,是指像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指数基金,其交易价格、基金份额净值走势与所跟踪的指数基本一致。因此,投资者买卖一只ETF,就等同于买卖了它所跟踪的指数,可取得与该指数基本一致的收益。

由于现实市场中ETF市场价格与其基金净值之间往往产生背离,由此便产生了ETF套利机会。此前在1月18日、19日两个交易日里,港股100ETF被市场爆炒,涨幅高达18.15%。不过今日在套利资金打压之下大幅回落,截至1月20日收盘,包括港股100ETF在内,在跌幅榜上位居前五的ETF全部被港股ETF所包揽。

随着港股市场持续火爆,很多内地投资者也摩拳擦掌,近期关于港股开户、如何炒港股也成为热点话题。同时从南下资金的主体构成看,既有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同时也不乏一些中小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习惯A股的投资者也不要太冲动。由于港股与A股有很大差异,比如港股都是机构占主导地位,还有做空机制。而且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这个虽然很“刺激”,但是风险无疑也会成倍放大。

中金研报指出,港股与A股在投资者结构、流动性和市场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内地资金南下需要注意和防范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规避成交不活跃的小市值公司以防范流动性冲击。港股市场的成交活跃度远低于A股,日均成交在1000~2000亿港币左右,因此市值过小流动性较差的个股可能会存在较大流动性折价。

二是灵活的再融资制度带来的潜在供给压力。相比A股市场,港股的再融资制度更为灵活,一定比例新股配售和供股都无需股东大会授权,而老股配售(减持)对一般股东而言也没有明显约束。

三是灵活的融资融券制度及“做空”机制可能也会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四是对海外环境较为敏感。港股投资者结构仍以海外资金主导,海外资金流向、外围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等对港股影响也较大。

红星新闻记者 李伟铭

编辑 白兆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