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21日电 题:中国企业境外参展办展商机已到来
作者 闵森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
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好于预期,全年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入2023年,外贸迎来一定挑战。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6月,货物进口总值为12547.38亿美元,同比下降6.7%。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多项贸易促进措施。比如国家进口贸易示范区再扩围;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支持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离岸贸易等。
在国家与地方提供的上述政策支持外,境外参展、办展也是贸易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际上,2023年,许多省份发布文件突出了对外贸出口(包括新业态)的支持。比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提出鼓励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对企业参加重点境外展会6个展位以内(含6个)的展位费给予100%资金支持,6个展位以外的其他展位费给予50%以下资金支持。对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给予60%以下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40万元。江苏提出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支持企业参加超100个境外线下重点展会,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对出境参展企业展位费给予最高80%的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对企业参展的展品运输、商旅等费用支持力度。浙江2022年首创了“代参展”模式,在人员出不去的情况下,让货物出得去。随着境外疫情防控政策逐步调整,该省又开创了“商务包机”模式,让商务人员出国抢订单。除了让人员出得去,该省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商务人员到浙江洽谈,首创出“闭环泡泡”模式。
2022年底,中国贸促会公布首批15个出国经贸展览会试点审批项目,包括13个参展项目和2个自办展项目。大批企业急需咨询境外参展、办展的资金支持和驻外使领馆商务处协调客商、介绍市场和驻在国展会规则,为此,需要了解的是,企业可申请的直接支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性资金主要有:
一是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外贸事项)。
1.中央级:(1)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对参加了境内外展会或因疫情原因未能成功参展但已支付参展费且不能退费的企业给予展位费补贴)。(2)支持外贸企业参保出口信用保险(对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贴息的企业予以补贴)。(3)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对建设海外仓、海外售后服务网点产生的建设费或租赁费、推广费等予以补贴)。(4)支持加工贸易(对加工贸易项下进出口物流运输等费用补贴;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改、研发、环保投入、节能减耗等)。(5)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中小企业在产品检测认证、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境外广告、申请AEO高级认证等方面予以补助)。
2.省级:(1)支持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对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相关的软硬件费用、网络营销推广费用等给予资金支持)。(2)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指支持企业做宣传及品牌、质量、技术竞争力打造等)。(3)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指企业参加境内重点国际性展会等,对企业参展的展位费予以补助)。
二是出口信保。
出口信用保险是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因进口商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的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的一种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承担的风险巨大,且难以使用统计方法测算损失概率,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这种保险,所以大多数是靠政府支持来经营的。
笔者对企业境外参展、办展的政策支持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对企业境外参展、办展的政策支持。建议重新设立国家部委级的支持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专项资金,改变目前各省财政支持各自为战的局面。
第二,反向适用进博会规则,利用境外中国经贸合作区的保税区功能,将其生产的对驻在国而言是境内关外的产品长期打进境外著名专业博览会。中国有至少99个境外中国经贸合作区,基本都具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功能,对驻在国博览会规则、市场的了解,使得其具有靠近市场,满足驻在国博览会对参展产品的海关特殊要求。
第三,创立以中国头部企业为主的区域行业网上永不落幕的博览会。建立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行业专门博览会是有可行性的,对企业产业内市场感知把控能力、品牌战略、企业形象都是有益的。
第四,发展多家企业委托一家企业代表参展的模式。
第五,回归以国家行业进出口商会为组团境外参展、办展的主渠道,改变各省包机各自为战、同一境外展会中国不同省份内部竞争抢订单的局面。
第六,关注境内自主专利、驰名商标境外善意抢注的国家、省级财政资助以及境外委托人的遴选法律问题。
第七,关注联合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筹展、招展、布展、宣传、安全影响力。
第八,做好中国驻外使领馆商务处的本职工作,协助中国企业代表团境外参展、办展的具体驻在国协调工作,特别是展前、展后的协调工作。(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英的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