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江苏南京,山东济南、河北石家庄都在吃省会首位度低的亏

山川网:这是昨天小川发在知乎“如何看待江苏要提高南京的首位度?”问题下的答案,认为这个话题不错,所以经过再编辑后,今天分享给大家。由于篇幅较长,且引用了较多小川过去的作品,所以排版一切从简。

我出生在北方,在泛长三角地区工作生活超过四年,目前在珠三角继续做区域经济和人文地理的研究和体验。我到过长三角地区全部地级市,并在苏南浙北多个城市有生活经历。

这里我来做一个预判,如果在未来十年南京没办法进一步聚拢江苏资源,提升省内首位度,成为华东地区西部的中心城市,那么江苏的黄金时代就将画上句号。

当然,这里我所说的失去“黄金时代”,并不是说江苏成为下一个东北了,江苏就变成类似偏远省份落后区域了。而是说,江苏将彻底失去和广东角逐第一的可能性,成为真正的“千年老二”。

一、《人均GDP、地均GDP都高于广东的江苏,为何总量迟迟难以超越?》

广东省和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省份,长期以来,一直被媒体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综合360°式地进行无休止比较。但比较来比较去,似乎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均GDP和地均GDP上明显领先的江苏,却迟迟无法在总量上超越广东。

以上是从2010年到2015年,广东、江苏两省的分季度GDP数据情况。之所以分季度显示,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好从细节上,观察粤苏两地的经济体量变化差异。

接下来,我再贴上从2000年到2015年的十五年间,广东和江苏两省在经济总量、人均GDP和平均工资上的较量(附带山东省):

通过数据我们发现,从2000年开始,广东经济体量就一直是全国第一(事实上,广东已经连续28年全国第一),并且在2000~2008年之间,与江苏的经济总量差距在逐年拉大,最高曾一度达到了近六千亿的差距。而从2009年开始,粤苏两省的经济体量差距,开始逐年缩小,最终被拉到了一千多亿的差距。而为什么2008年是转折点,其实也很好理解,那一年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于长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影响十分明显。

由于表格时间较早,所以小川这里分别再贴出2015年全年、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上半年粤苏两省的经济总量数据:2015年,广东72812.55亿元,江苏70116.38亿元,差值2696.17亿元;2016年,广东79512.05亿元,江苏76086.17亿元,差值3425.88亿元;2017年上半年,广东41957.84亿元,江苏40821.20亿元,差值1136.63亿元。

我们发现,粤苏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进程被终止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粤苏差距从两千多亿的差值,被重新拉大到三千多亿。关于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广东最早经历经济危机,所以也最早进行产业升级改革,并且效果开始突显;另一方面,珠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推出,进一步拉升了珠三角经济数据上的表现。

但是从2017年上半年粤苏两省的经济总量差值来看,两省的经济总量差距再一次被拉近。伴随江苏经济结构的调整,以苏州、南京、南通几市为代表的经济增幅提升,整体拉高了江苏省的经济总量。

人均GDP方面,基本上就没什么太多可讲了。自2005年江苏超越广东后,粤苏两省的人均GDP差距逐年呈现进一步拉大状。江苏的区域均衡优势,在人均GDP上表现十分明显。

人均工资的数据,小川的一贯态度是只可参考。个中原因,大家也不难理解。

那么接下来进入本文的重点,为什么江苏会出现,某些媒体所谓的“江苏苦追广东XX年未果,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被拉大”的情况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粤苏两省,在两大影响经济总量的核心因素上,差异十分明显。

首先,就是人口差异:

以上,是粤苏两省从2000年到2015年人口总量的数据。截至2015年时,广东总人口10849.0万人,江苏7976.0万人,广东比江苏足足多出了2873万人;而最新的2016年两省人口数据分别是:广东10999万人,江苏7998.6万人,差值更是超过了3000万人。

为什么广东和江苏人口总量上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自然也是外来人口流入更早更多的省份;其二是相较于江苏的均衡型,广东的双巨头型(广深)显然对于外地人口吸引力更强;其三是相比珠三的广东一省,长三是一市两省的格局,上海和浙江的存在,同样分流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

其次,除了人口之外,粤苏两省在面积和城市数量上,同样差距明显:

广东省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广东面积是江苏的1.75倍。差值方面,广东比江苏大出7.72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4.7个北京,11个上海那么大。如果按照拳击选手的赛制比喻,江苏就是轻量级选手,而广东则是中量级选手,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那么在面积上,江苏是没办法有什么改变的,省份的行政区划一旦确定,变更成本非常之高,所以这里我们不予讨论。那么江苏超越广东的唯一机会,就是在人口。

江苏现在总人口距离广东有近3000万的差距,3000万人是什么概念呢?依照2016年的数据,上海人口2415.27万人,北京人口2172.90万人,广州人口1350.11万人,深圳人口1190.84万人,重庆人口3016.55万人。也就是说,广东比江苏的人口,多出了广州+深圳的体量。如果算比值的话,广东比江苏多出的人口,是江苏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一还不止。这三千万人口能够创造多大的经济总量,是毋庸置疑的。

那最近几年江苏人口增长情况如何呢?答案是——不容乐观,尤其是和广东比起来,就应该说是非常不容乐观。

这里我只贴出最新的2017年的全国各省份常住人口增量数据,往前几年情形是相似的,感兴趣大家自己去找。单是2017一年,广东新增人口就达到170万人,而同期的江苏,增量却只有30万人,这个差距堪称是难以弥补的。

江苏全省的30万人增量,你知道放在广东是什么水平吗?就是不到广东广州或深圳一个市的人口增量。以2017年为例,广州新增人口45万,深圳新增人口62万。那具体到江苏的城市呢?苏州新增6万,南京新增5.5万。作为全国范围内北上广外最出色城市阵营的苏州和南京,这种情况堪称尴尬,且危险。

可能还有朋友会说,我就不喜欢那么多人,北上广深那么多人挤也挤死了,我就希望南京和苏州人口少一点。能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是无知者无畏。为什么?因为江苏全省的老龄化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最严重阵营。

早在2014年,江苏省的老龄化指数就已经达到了20.6%,近几年的情况是没有任何明显好转的。另外,大家也应该注意到了,浙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但区别就在于,浙江,尤其是杭州这几年人口新增情况良好,而且新增的基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对于缓解当地的老龄化情况很有帮助。

这份数据由于是省份老龄化排名,所以上海没有列在其中,事实上,上海的老龄化情况也不容乐观。依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49.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57.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6%(此项仅户籍人口老龄化数据)。非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数据相比没有户籍人口这么准确,但根据各方统计机构和权威媒体提供的数据,同样超过20%。

与此同时,广东省的老龄化数据是多少呢?差不多只有江苏的一半左右。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区域经济有怎样的负面影响?大家看看隔壁的日本就一目了然了。

说了这么多关于人口和老龄化的问题,目的想表达什么呢?只有一个: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期早已彻底结束,且不因二胎政策而逆转。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如果江苏省内没办法诞生出一座对全国有人口吸引力的城市,继续保持仅对周边省份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江苏的新增人口将完全无法对冲老龄化情形,最终进入经济的滞涨期。

江苏之所以在过去这么多年始终无法超越广东,就在于没有广州、深圳这样的超级城市,没能够做到对全国人口(人才)的吸引力。没办法留下一流的人才,那么自然也就无法在产业和经济结构上做到全国领先。江苏和广东之间看似经济总量只差一点,背后却是质变的那关键一点。

二、《2017年上半年26省省会GDP排行榜下,多少省会在一城独大?》

时间原因,这里直接引用我之前写过的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

上半年26省省会城市DGP总量依次为:广州9891.48亿元、成都6111.4亿元、武汉6019.08亿元、杭州5689亿元、南京5488.73亿元、长沙4757.35亿元、郑州4040.23亿元、济南3417.4亿元、西安3304.08亿元、合肥2896.9亿元、石家庄2850亿元、福州2806.85亿元、长春2651.1亿元、哈尔滨2424.9亿元、沈阳2412.2亿元、南昌2092.7亿元、昆明2049.11亿元、南宁1807.31亿元、太原1515.88亿元、贵阳1466.99亿元、呼和浩特1373.9亿元、乌鲁木齐1164.87亿元、兰州1108.1亿元、银川733.25亿元、海口704.35亿元、西宁611.56亿元。

上半年省级行政区域数据如下:广东41957.84亿元、江苏40821.20亿元、山东35017.39亿元、浙江23383.00亿元、河南20304.72亿元、河北16404.90亿元、四川16080.30亿元、湖北15871.39亿元、湖南15275.51亿元、上海13908.57亿元、福建13289.77亿元、安徽12645.40亿元、北京12406.80亿元、辽宁10296.80亿元、陕西9581.10亿元、天津9386.87亿元、重庆9143.64亿元、江西8961.20亿元、内蒙古8465.70亿元、广西8179.81亿元、山西6577.91亿元、云南6447.81亿元、吉林6124.22亿元、黑龙江6108.00亿元、贵州5732.35亿元、新疆4362.98亿元、甘肃2993.00亿元、海南2198.23亿元、宁夏1397.61亿元、青海1204.30亿元、西藏555.41亿元。

省内经济首位度水平:

广州9891.48亿元,同期广东全省41957.84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3.57%

成都6111.4亿元,同期四川全省16080.3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8.00%

武汉6019.08亿元,同期湖北全省15871.39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7.92%

杭州5689亿元,同期浙江全省23383.0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4.33%

南京5488.73亿元,同期江苏全省40821.2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13.45%

长沙4757.35亿元,同期湖南全省15275.5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1.14%

郑州4040.23亿元,同期河南全省20304.72亿,省会经济首位度19.90%

济南3417.4亿元,同期山东全省35017.39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9.76%

西安3304.08亿元,同期陕西全省9581.1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4.49%

合肥2896.9亿元,同期安徽全省12645.4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2.91%

石家庄2850亿元,同期河北全省16404.9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17.37%

福州2806.85亿元,同期福建全省13289.77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1.12%

长春2651.1亿元,同期吉林全省6124.22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43.29%

哈尔滨2424.9亿元,同期黑龙江全省6108.0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9.70%

沈阳2412.2亿元,同期辽宁全省10296.8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3.43%

南昌2092.7亿元,同期江西全省8961.2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3.35%

昆明2049.11亿元,同期云南全省6447.8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1.80%

南宁1807.31亿元,同期广西全省8179.8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2.09%

太原1515.88亿元,同期山西全省6577.9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3.05%

贵阳1466.99亿元,同期贵州全省5732.35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5.59%

呼和浩特1373.9亿元,同期内蒙古全省8465.7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16.23%

乌鲁木齐1164.87亿元,同期新疆全省4362.98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6.70%

兰州1108.1亿元,同期甘肃全省2993.0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7.02%

银川733.25亿元,同期宁夏全省1397.6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52.46%

海口704.35亿元,同期海南全省2198.23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2.04%

西宁611.56亿元,同期青海全省1204.3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50.78%

有些朋友特别喜欢抬杠,特别喜欢拿中西部高首位度的成都、武汉等省会城市举例,认为这些城市如何如何吸血了。今天的主题不是讨论这个,所以我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中西部省会的首位度,有其不得不为的客观原因,不应该遭受这样的非议。

我们先讨论广东不是省会独大型省份吧?2017年深圳的经济总量都超过了广州,广州也一直被一些网友唱衰。但是广州的首位度是多少呢?依照2017上半年数据,23.57%;杭州也不能算是省会独大型吧?首位度呢?24.33%。而经济发达地区省会首位度最低的是哪里?是山东,济南的首位度只有9.76%,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山东近十年来经济始终温温吞吞,经济第三省的地位还在,但是和广东江苏的距离越来越远。

所以单独就首位度而言,我自己有个理论:就是如果只有10%左右,作为省内一般行政地位最高城市的省会,就无法真正发挥出其区域资源聚集的定位价值,最终导致在省内,在区域内没有话语权。看上去是省会脸上无光,实际上却是整个省份都将受其连累。

而如果超过30%,就基本形成了省会独大型的状况,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大家参考成都和武汉,自己琢磨就好。

那么最合理的首位度是什么?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基数的省份不一而足。但是就中国目前阶段的东部沿海省份来说,20%是一个合理的区间。也就是说,在全省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时,省会能够达到2万亿(比如2017年广东全省经济总量89879亿元,其中广州经济总量21503亿元,深圳经济总量22438亿元),是比较合适的。

而且实话实说,相比广东的21个地级市,20%的省会首位度其实说略偏高也可以,尤其是广东珠三地区经济总量占比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但是对于只有13个地级市的江苏来说,省会首位度达到20%是完全合理的。而目前的南京实际首位度呢?只有13.45%。

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比较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的省会首位度情况,大家可以看下以下数据(2017年上半年):

广东:省内第二深圳9709.02亿元,省内末位云浮386.16亿元,省会广州是第二位深圳的1.02倍,是末位云浮的25.14倍

浙江:省内第二宁波4456.60亿元,省内末位丽水563.39亿元,省会杭州是第二位宁波的1.28倍,是末位丽水的10.10倍

江苏:省内首位苏州8290.12亿元,省内末位宿迁1210.23亿元,省会南京是第一位苏州的65.73%,是末位宿迁的4.54倍

山东:省内首位青岛5075.08亿元,省内末位莱芜422亿元,省会济南是第一位青岛的67.34%,是末位莱芜的8.10倍

上面介绍了南京现在的面临的问题,已经相比广东和浙江,江苏面临的一些问题。

但是,现在又有朋友问了,你说江苏缺龙头城市我理解,但是你为什么不是苏州,为什么不是无锡,偏偏得是南京呢?

尤其是特别热衷于“内斗”的江苏网友,可能特别热衷于抬这个杠。

原因不止一个。

其一,苏州和无锡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其不具备成为新的区域龙头的基础条件。因为距离城市群内既有的龙头城市上海过近。即使是在珠三角,深圳和广州之间还得隔着一个东莞(而且,还是建立在广东对全国人口有足够吸引力的前提下)。相邻城市同时产生两座超级城市,从区域经济的逻辑上就存在缺陷,也不符合上层设计对于平衡均衡各地区发展的立意。

其二,苏州和无锡的行政级别过低。深圳的改开试验田地位超然,又有总设计师画了金圈在顶,且还有紧靠香港的天然优势,再加上种种超普通城市待遇,才有了在距离广州如此近的地段,产生了第二个区域龙头城市。

其三,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奇特,南京是很少见的位于省份边缘的省会。正常情况下,省会城市都是在所在省份偏地理中心的位置,方面对省内各个城市的辐射。但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却在江苏的西南角,与安徽直接接壤。并且因为长江之便,还直接连接上了江西北部的部分城市。那些总在调侃江苏“徽京”的网友,根本就意识不到,安徽和江西,正是有希望让南京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最大希望。在对安徽和江西的辐射上,南京比杭州更有优势,这和原本南京作为华东铁路枢纽定位关系重大。但是,这种地缘优势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江苏不做大南京,那么这个人口的流向,自然就是上海,或是杭州。

其四,从产业结构来说,传统的苏南外资加工制造模式接下来面临巨大转型压力,转型成功的机会是什么?无疑就是北京和深圳模式,即不断向第三产业转型,通过提升第三产业占比,用服务业的高附加值来弥补经济转型痛苦。而在江苏省内,无论是医疗教育基础,还是城镇化比率,或是当下产业机构情况,还是行政地位和地理位置,都决定了南京承担这个责任即是当仁不让,更是无可奈何。

当然,真正的原因还远不止以上这几点,展开说几万字也并不为过。时间原因,建议大家自己去我之前写过的一些内容中去探索,相信你会有收获。所谓国也好,省也好,归根结底就像是一家家企业。一家企业之所以成功,一定是每个个体分工明确,且始终以大局为重,知道到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没有个体个性的舍,就没有整体的赢,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生的根本道理。

更重要的是,受首位度偏低困扰的,也不仅仅是江苏南京一城。山东济南,河北石家庄都在过去长期受到这方面困扰。省会的孱弱导致在与周边省份竞争人口和人才是处于劣势,河北山东的流出地首选始终都还是北京。

另外,并不存在整个省份所有城市都“一团和气”,无限平均的“完美状态”。某一区域内一定会有其中心城市,承担区域内相关权力和义务的身份。只不过如果A省省会不够强势的话,那么较大可能就是由B省省会承担。比如说过去的长三角长期以来就是上海在承担江浙两省实际省会的身份,南京和杭州相较而言都处于劣势。但是目前杭州已经找到了其合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渐渐地把浙江“真省会”的帽子重新拿了回来。杭州的案例,其实给很多省会以启发。

真正良性的局面,自然不是省会独大或省会孱弱。而是省会首先地位稳固,在对外的资源和政策获取上能够保持优势,然后省内再出现第二个和第三个经济强市,丰富所在省份经济格局。如此,才能做到进退有度,攻守兼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