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何时不再“靠铜吃饭”|城市观察

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铜陵,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再走出一个新铜陵?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是长三角中心区27城之一。

因铜得名、以铜而兴,正如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矿山资源日益枯竭,“靠铜吃饭”的铜陵财政收入下滑,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民生受困等问题,令铜陵亟待转型重生。

“靠铜吃饭”还能持续多久

铜,依然是铜陵的首位产业。2021年,铜陵铜产业规上企业92户,累计实现产值1785亿元,增长34.2%,占全市规上工业66.3%。从采掘、冶炼,再到加工,铜陵铜产业的优势与短板也是中国铜产业的缩影。

近年来,铜陵还创建了铜及铜加工示范基地,特种电磁线、铜合金板带材、电子铜箔等产业技术都是国内领先。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5年,铜产业主营收入超3200亿元,铜加工业产值占比60%以上。

“资源对一个城市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双维智库区域经济分析师李骏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铜陵有铜矿资源,靠着开采矿产,创造了大量GDP和税收,“但这会造成城市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发展其他产业的动力缺失,令城市转型缓慢。有一天资源枯竭了,就面临着困难”。

以资源兴起的城市,总绕不过一个问题,资源枯竭了怎么办?作为已被列入资源枯竭城市,铜陵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是,仍在开采的矿山很少,有色自给率仅8%。

“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李骏分析,此类城市普遍的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他进一步说,安徽最早的跨江大桥就在铜陵,以前有工业、有资源,人均收入多年高居安徽第一,如今也陷入了资源型城市陷阱,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相比淮北,铜陵比较靠近长三角,能够承接长三角外溢的资源,未来发展前景要好一些”。

毫无疑问,不升级产业就没出路。

从GDP看,今年上半年,铜陵全市生产总值579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04.7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254.8亿元,增长0.9%。

近年来,铜陵一直在进行产业的升级和完善。截至目前,已经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如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21年,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42亿元,占规上工业35%,增速35%。

不过,李骏也直言,人口少、面积小、招商引资吸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空间,“长三角一体化,或为铜陵带来新机遇”。

“入群”或是好出路?

要突破自身“天花板”,借助外部力量或是一条更好走的路。

事实上,鉴于安徽6000多万人口却划分16个地市,导致部分城市资源分配不合理,一直有呼声认为重新调整行政区域势在必行。对铜陵而言,芜湖还是池州,或是一道选择题。

“芜湖是省双核城市,从工业园区、科研基地、文教卫生、高新园区等条件,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如果铜陵加入,可一起迅速发展起来。”李骏分析指出,“但铜陵地位肯定降级,没有话语权。”

“相比之下,铜陵与池州人文地理,风俗习俗同属桐江文化,在历史上就隶属池州府,合并起来更容易。”李骏说,同时,池州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小城市,两地互补性很强,是“1+1”叠加式,不存在谁是“老大哥”的问题。

但需要关注的是,2016年枞阳划入后,铜陵的发展动力仍然不足。

“自身发展都成问题,如何带动枞阳发展?”李骏直言,唯一能见的是将枞阳县东部老洲等三镇划入郊区管理,充实了郊区人口和面积,却隔断了枞阳东乡文化交流。此外,铜陵市行政架构由三区扩大为一县三区,原铜陵市经济发展本就靠铜资源来实现发展,现在资源枯竭,发展就成了问题,如何破局?

如果将铜陵纳入合肥都市圈,是否有转机?

安徽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相关人士此前透露,铜陵市正在就加入合肥都市圈开展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铜陵、合肥两市正在就合铜发展带建设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目前,铜陵官方已在推动加入合肥都市圈。2021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已提出深化与沪苏浙重点城市合作,加入合肥都市圈。2019年安徽省两会期间,铜陵市代表团的杨军等代表联名建议将铜陵纳入合肥都市圈,加快合肥城市空间发展向“环城-滨湖-临江”的演变。

李骏告诉记者,铜陵与合肥的直线距离约100公里,和淮南、蚌埠等合肥都市圈成员与合肥的直线距离相当。“入群抱团,北向加入合肥都市圈借力发展,或许是铜陵加速转型的重要选项。”他说,对合肥都市圈来说,南向联动铜陵发展也可激活“长江动能”。

“铜陵毗邻合肥,市域较小、资源枯竭,都市圈区划整合的阻力并不大。”李骏说,“合肥科技强项武装到铜陵以铜为基础的装备制造业、铜基产业、电缆业,加速增强合铜产业,还可提升都市圈经济基础,以及产业结构升级。”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