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生态农业,赏数字乡村。19日,跟随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的脚步,近30个省份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代表以及数字乡村领域知名专家、重点企业代表踏上三江大地,走进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和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直观了解黑龙江省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走进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
万亩稻田搭配智慧农机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此次建三江之行给出了答案。七星农场用数字化笔墨绘出了一幅幅“科技味儿”十足的现代化大农业新画卷,在参会嘉宾眼前徐徐展开。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作为嘉宾参观的第一站,展示了现代农机中心的科技魅力。通过采用云计算、物联网、自动控制等多种信息技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实现了农机作业的科学指挥调度,全面提高了标准化作业水平,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心每年农机作业面积达20万亩,为周边县市农村代耕作业面积10万亩,年作业总收入达到4500万元。”现场工作人员说。
参会嘉宾驻足观看宣传片
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上,饱满低垂的稻穗静待丰收。回溯这里一颗稻穗的“成长经历”,从育秧到秋收,一粒种子要经过智能双氧催芽技术、水稻变量施肥技术、宽窄行插秧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无人驾驶技术、叶龄智能诊断、云平台调度……近22项综合农业新技术及智慧应用的“考验”。
稻田里的叶龄智能诊断设备
透过数字大屏上的七星水稻生产数字云平台,参会嘉宾们看到了智能农机远程作业的场景。目前,七星农场在水稻种植的耕、种、管、收等生产环节都进行了智能化农机作业的实验示范。“相比于传统农机作业,智能农机的作业效率及标准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能,每亩节本增效达到80元以上。”工作人员介绍道。
讲解员嘉宾讲解数字平台的应用
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智慧大脑”,七星农场的数据指挥中心展示了水稻生长实时监控的画面和数据。现场工作人员说:“我们在七星农场126万亩耕地上,建立了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以及20个地下水位监测仪,通过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建立,能够实时收集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农业数据。”
七星水稻生产数字云平台
在百亩试验区,智慧农机上演了一场“无人秀”。两台智能插秧机正沿着笔直的线路一路向前,并在转弯处自动掉头……无人插秧的演示引来参会嘉宾们的驻足观看。无人驾驶目前的应用规模如何,插秧作业的效果怎么样,能够节省人工成本达到多少、提升作业效率多少,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参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百亩试验区的无人插秧演示
随着数字化、智慧化逐渐覆盖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减少了秋收损耗,更强化了品牌营销。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中自主认购一亩田,在家成为农场主,从春种到秋收,从田间到舌尖,从仓储到配送,通过数字化手段做到全程可溯源。数字农业之下,农民幸福指数提高了,收获丰硕了,粮食安全也更有保障了。
参观过后,大家纷纷表示被现代化大农业的壮丽场景所震撼,很多企业家聚在一起探讨智慧应用的成本以及效益,期待能与其达成合作。
“七星农场的智慧农业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黑龙江智慧农业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开局。同时,黑龙江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一步应该继续深耕智慧农业,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战略方向,凝聚各方数字农业建设共识,推动数字人才和农业人才相融合,集成更多的数字技术,打造现代化大农业示范产品。”参观过程中,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表达了对黑龙江发展智慧农业的信心。
见习记者:杜清玉 文/摄/视频
来源:龙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