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5年实现R&D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4%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杭莹 李钢 李旭

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召开《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计划》”)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发改委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就《计划》内容进行解读并答记者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广州将要实施六大重点行动,到2025年,形成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重点领域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主阵地。

2025年实现R&D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4%

根据《计划》,广州要力争实现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达3.4%,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5%、25%。

据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秀彬介绍,近三年广州企业上市挂牌提速增效,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左右,数量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目前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237家,融资规模超5600亿元,现有总市值约3万亿元。广州立体化、综合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平台体系已在广州形成。

围绕新兴支柱产业、新兴优势产业、未来产业,《计划》提出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引领行动、产业创新发展导航行动、产业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产业创新载体提质行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行动和广聚英才汇智领跑行动等六大重点行动。

其中,广州将进一步发挥重大创新平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统筹布局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等一批影响未来产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以南沙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区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生物医药产业最高可领3000万元创新补助

据《计划》,广州将探索重大创新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鼓励众创空间、孵化器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提供成果孵化服务,通过科技金融等方式支持服务一批硬科技企业。

在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方面,广州将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创新园区,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还将开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事项最高补助3000万元。

“上半年,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速分别达到3.9%、4.4%和7.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医药制造业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同比增长35.6%。”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一级调研员马奎称,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2倍,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同比增长1.5倍,集成电路圆片、智能电视、显示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0%、51.6%、24.3%。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提到,上半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登记注册企业超8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1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16.1%,税收66.7亿元,同比增长15.6%。而《计划》则要求广州加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建设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提到,广州将建立“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围绕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工业软件等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可获实投额15%奖励支持

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吴汉荣表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是一项长期和重要的工作,广州将加强双链开放合作,深入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网络,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计划》提出,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长壮大为规模以上企业,并对每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累计奖励资金最高100万元。

2022年,广州市工信局出台了《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对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今年有55个新增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正在公示中。

在增强国有企业创新能级方面,《计划》提出2022年从国资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亿元,专项支持企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产业项目;2023-2025年,每年从国资收益中安排不低于3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高新区将被打造为“双链融合”主阵地。《计划》提出将构建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省级高新区为主体的雁阵式梯次发展格局。

此外,广州还将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推动设立千亿级产业投资母基金和百亿级创业投资母基金,通过子基金引入社会资本,重点投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为广州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充足“水源”。

记者注意到,《计划》还提到要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对于投资广州市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5%给与每年最高500万元的奖励支持。

良好政策氛围促进双链紧密融合

对于《计划》的出台,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认为,作为科研院所,一是关注如何与产业相结合,有了好的政策,企业就会有更强的意愿去投入研发,作为科研院所也就有了更大的施展拳脚的空间,此外,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也需要资本的助力,在这方面,同样需要好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大环境正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他还表示,良好的政策氛围保证了从高校、科研院所到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创新链产业链的紧密结合。据华南理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蒋兴华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就布局了2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通过大平台聚集高水平创新人才,围绕国家重大产业需求布局科研任务,加大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量。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创业事业部总经理王燕明表示,中心一直以来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推进双链融合,汇聚多方资源,通过要素市场化的配置,赋能相关的科技企业,并且要做到高效、精准、有深度,这种模式就与双链融合的理念非常匹配。未来,相关工作要进一步深化。

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数字经济等领域都进行了研发布局。如何实现技术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

校对 | 李红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