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科技创新服务大豆种业振兴发展

近日,在河口区义和镇圣丰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技术顾问屈玉科指着刚完成基础施工的“研发和智能加工区”介绍道:“项目建设将加快推进,年内完成建设核心基地、种子智能加工厂区。”

俗话说“土能生万物,地能产黄金”,但对于盐碱地而言,土地改良、综合利用任重道远。河口区义和镇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引进科研院所优势力量和育种栽培专家,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大力培育适应更高盐碱度的大豆等新品种。多年来,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针对区域特点,以耐盐碱、高产优质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为目标,以系统选育和分子生物技术为手段,以高产配套技术集成优化为助力,开展大豆种子资源的创新利用与推广研究。

据了解,河口区将种业创新作为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的“法宝”,积极推进“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转变。他们瞄准种业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先后引进了圣丰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鸣翠人家”百合全产业链项目等,依托这些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在种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多年来,针对大豆产业发展特点,河口区锚定大豆种质资源创新攻坚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耐盐碱大豆种质资源创新方面积淀了深厚的基础。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将建设盐碱地作物育种研究院、育种实验室和种质资源库、耐盐碱大豆“育繁推”基地,计划到2025年繁育耐盐碱优质大豆新品种3个,发展耐盐碱豆种基地2万亩,年加工培育优质耐盐碱豆种1000万斤。此外,河口区已选育20余种耐盐作物可以在不同盐度土壤上生长,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下一步,河口区将优化多种技术的集成和创新,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用科研实力助力大豆种业发展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大豆种业振兴的全面实施和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