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立秸秆离田“收储运”体系,昔日废弃物变身增收“金秆秆”

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通讯员 熊珺

即将过去的八月,武汉玉米秸秆的收储主体的脚步迈得甚为踏实。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随着近年来该市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持续推进,初步建立起了秸秆离田的“收储运”体系。如今田间玉米棒在收获以后,留在地里的玉米秸秆不再是令农户头疼的废弃物,而是能够帮助农户增收的“金秆秆”。

玉米秸秆收储告别远程采购

8月下旬,武汉的天气终于稍微凉快了一些,武汉恒基欣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书麒和工人们在田地里的玉米秸秆收储工作也变得比前段时间轻松了一些。这座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的品种包括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同时还养殖了500余头肉牛头。

“过去总是需要从外地采购饲料,成本非常高。”程书麒介绍,今年之前,合作社每年都需要从安徽等地来外购玉米秸秆饲料。“运输路途很远,增加了很多方面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饲料的品质无法保证。”

今年以来,这样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合作社自购了秸秆捡拾打捆机、玉米秸秆收割机和秸秆打包机等农机具,还建起了秸秆收储仓库。”程书麒说,在硬件设施全面焕新以后,合作社实现了种植的农作物秸秆的离田利用,直接成为养殖场的秸秆饲料来源,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

田间玉米秸秆需要提前抢货

在武汉,玉米秸秆的离田利用依然普遍展开,成为农户们挣钱的“香馍馍”。

在武汉甜玉米种植规模最大的汉南区,农户们获得丰收后会在田里留下了大量秸秆,如果不处理就会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植。此前,农户在处理玉米秸秆时需要自己下田收割并捆扎,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今年的玉米收储季节里,已经有了专业的玉米秸秆收储机构进行上门服务。他们使用玉米秸秆粉碎收割机一次性完成秸秆的收割、切碎作业,农户们不仅不用劳作,还可通过销售秸秆获取收益。

汉南丰茂米业加工厂负责人朱延贵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今年的玉米秸秆收储不仅要赶早,还要“抢货”。原来,早在玉米秸秆收储之前,朱延贵就已经提前和农户沟通好了收储事宜。“如果不先‘下手’,就很可能被其他收储的人抢走了。”

朱延贵说,他们平均每亩玉米秸秆要付给农户150元。在将秸秆从田间收储运回并打包处理后再卖给周边的养殖企业,销售价350元一吨,如果青贮加工后等到秸秆淡季时销售,价格还可能会更高。

秸秆综合利用资金近千万元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因为玉米秸秆离田利用的模式越来越成熟,程书麒所在的合作社也已在新洲区内开展起了秸秆收储服务,制成青贮饲料售卖给其他合作社或养殖户,以此增加自己的收益:“玉米秸秆青贮、黄贮养殖的肉牛牛肉蛋白质、维生素含量更高,品质更好。这样的玉米秸秆饲料也很受大家欢迎。”

目前,汉南区通过奖补政策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培育了12家秸秆收储主体,实现了玉米秸秆全域离田利用,收储、销售范围扩展到武汉市周边。

今年,武汉市争取到各级秸秆综合利用资金近千万元,对全市农作物、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补助,补助内容包括秸秆还田利用、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及秸秆收储,截止到7月份,全市已利用秸秆40.32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26%。

(图片来源:通讯员供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