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镇崔岭西村:种下草莓西红柿 收获致富金疙瘩

“西红柿苗刚育好,现在很多菜农已经栽植得差不多了!”日前在崔岭西村,村党支部书记、崔西村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玉禄告诉记者,“崔西一品”草莓西红柿口感好、价格高,但为了保障草莓西红柿的质量、产量,每茬草莓西红柿栽植多少、哪些社员栽种,都是合作社商讨后决定。说起“崔西一品”草莓西红柿的由来及发展,崔玉禄打开了话匣子。

领办合作社闯市场

一路向北到莫斯科

作为稻田镇的一个普通村庄,崔岭西村没有明显的地理优势,此前,村民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要收入来源。每到西红柿成熟季节,村民们需要自己跑到其他村的蔬菜市场上叫卖,价格时高时低,菜款付得有早有晚,收入得不到保障。为了解决村民菜难卖、菜价低等问题,经过讨论研究,2014年5月,崔玉禄带头领办了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闯市场,形成了以自有基地种植和社员种植为第一手货源,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统一金融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众旺蔬菜专业合作社内,记者注意到“品质蔬菜,一路向北”的标语印在了一张蔬菜运输路线图上,从寿光到内蒙古满洲里,再到俄罗斯赤塔,直至莫斯科,一路畅通无阻。崔玉禄自豪地说:“经过几年发展,我们合作社不仅解决了菜农卖菜难、挣钱少的问题,还将销售版图不断扩张。如今,合作社已发展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主要市场是俄罗斯,每年出口蔬菜近2万吨,销售额超1亿元。”

销售渠道解决了,崔玉禄又有了新思路,市面上种植的西红柿品种都差不多,只有种出口感好、品质好、有特色的品种,才能让合作社可持续发展。2020年,经多方打听,崔玉禄找到了北京中科院的教授,并带回了草莓西红柿这一新品种,合作社先选了两户社员的大棚进行试种。

“‘草莓西红柿’里没有草莓,也没有草莓味,因底部有一小圈绿纹,带有青肩,看起来像草莓,所以叫这个名。这种西红柿沙瓤,口味酸甜,特别适合鲜食。”作为首批西红柿新品种的试种者,崔新建向记者介绍,与传统西红柿相比,草莓西红柿对水质、土壤等种植环境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一个大棚里有几百只熊蜂,授粉都由它们完成,不用人工授粉。这样种出来的西红柿不仅甜度好,而且营养成分高。

坚持走品牌之路

让蔬菜成为“致富菜”

“传统西红柿每公斤五六元,这个西红柿每公斤最低20元,价格高时40多元。”崔新建说,种植过程中,合作社统一聘请技术员,进大棚实地传授种植方法。“草莓西红柿成熟后,我们进行采摘、挑选、装箱,然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货并销往全国各地。”

“新品种试种成功后,2021年第一茬6户菜农种植,第二茬15户菜农种植,如今村里有20多户菜农的高标准大棚里种着草莓西红柿。”崔玉禄说,种植草莓西红柿的社员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大。

为更好地打造蔬菜品牌,提升蔬菜品质,崔岭西村除了引进优良品种外,还注册了“崔西一品”商标,建设了占地200亩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率先开展寿光高品质蔬菜种植试点。蔬菜种植过程中使用大豆、稻壳这类天然谷物及生物菌肥,全程标准化生产。随着“崔西一品”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菜农的收入不断增加。

“2021年,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品质蔬菜分拣中心,让崔岭西村蔬菜走得更远。同时,借助国内电商和边贸蔬菜销售渠道进行品牌营销,我们打通国内外及线上、线下市场渠道,已将产品销往上海、哈尔滨、俄罗斯等地。”崔玉禄介绍,目前,崔岭西村合作社被评为“国字号”,村庄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名单,下设的智慧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借助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崔岭西村利用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关键支撑,抓住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机遇,建设楼房村和现代智慧农业园区,完成了瓜菜大棚的升级换代。如今,崔岭西村每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4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万多元,村民存款百万元户占十分之一多,户均存款30万元。崔玉禄表示,崔岭西村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还不断拓展深度,持续推进“六统一”,走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等“六化”之路,真正让蔬菜成为村民的“致富菜”。

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品牌富裕一方百姓。崔岭西村打造“崔西一品”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寿光推广发展品质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寿光培育了一大批像“崔西一品”“桂河芹菜”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农业品牌,从农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由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领办,坚持园区化打造、标准化种植、一体化培育、品牌化运营,从生产、施肥到包装、销售,全程可追溯,大大提升了果蔬品质,实现了村强民富。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郑小菲 杨晓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