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效率提升200倍!揭秘天府粮仓里的“超级食物生产系统”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大国“粮”策的指导下,成都农业“黑科技”正在全力支援“天府粮仓”建设。

在一个高约4米的栽培架上,生菜正沐浴在红色灯光下茁壮生长。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博士许亚良表示:“通过我们人为控制光、温、湿度等因素,栽培架上的生菜能做到一年收13茬。”

一年收取13茬,生产效率可达陆地栽培的200倍

在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大楼格外耀眼。走进都市农业楼,沁人心脾的凉意扑面而来,进门右手边,并排着几间实验室。在智能园艺团队装备实验室内,摆放着十多个高约1.8米的蔬菜栽培架,架子上面的生菜、芹菜正在灯光的沐浴下恣意伸展。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小型的栽培架,一般放在居民家里比较合适,这种小型栽培架配备了适宜蔬菜生长的LED灯带,即使是放在采光不是很好的角落,借助灯带发出的光,蔬菜的生长也不会受到影响。

小型栽培架

在智能园艺团队装备实验室的隔壁,一个约4米高、8层的栽培架直立在眼前。红色的灯光下,各种叶菜静悄悄地生长。看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似乎是小型栽培架的放大版,工作人员却说:“这还不是栽培架的完整形态,真正投入生产使用的栽培架,有20层,高度约为9米。”

8层栽培架

或许有人会疑惑,9米高的栽培架,一定会给日常管理维护以及蔬菜的种植收割方面带来不便。然而这些问题,在这里却并不需要人去担忧。全程无人化,从播种到收获,都有栽培板空间转运小车、定植/间苗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代替人力进行生产、管理。“根据不同叶菜的生长特性,通过人为调控光照时长、温度、湿度等因素,我们可以做到一年生产新鲜叶菜10茬以上。”许亚良说,普通生菜种植一般一年收两茬,“借助我们的栽培架,可以做到一年收13茬,综合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可达露地栽培的200倍。”

小车转运种满蔬菜的栽培板

这就是无人化植物工厂,这套超级食物生产系统不同于以往,通过横向扩张种植面积达到增产目的,而是借助科学技术实现了纵向的发展,并且由于其对于自然环境要求不高,用人为光代替自然光,各种蔬菜的光合作用时间得以延长,生长周期变短,实现年收获次数大大增加。

20层栽培架

一年可收6代,水稻育种时限大幅降低

在超级食物生产系统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空间气候限制,实现在短时间、小场地进行农产品的大量生产外,其中涉及的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其他方面。育种加速就是其又一张闪亮的名片,自然环境下水稻的生育周期一般可达120天,而借助超级食物生产系统,通过人为控制植物生长要素,可以将水稻生育周期缩短到60天左右。

加速育种的水稻

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博士郑胤建表示:“在影响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因素中,光照对生长的影响很大,农作物对于不同波段的光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选用不同的红蓝光,然后调节相应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达到促进生长的目的。对于光的应用,也不仅局限于室内的栽培架。我们已经在一些露天农场搭建了灯管,这些灯管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在特定时段进行补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农业的生产。”

栽培架上红光照耀下的叶菜

在这样的一种集成式的运作模式下,超级食物生产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仅局限于在生产出来的产品,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能够模拟不同条件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在指导传统农户进行科学播种与管理上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郑胤建表示:“这种集成式、工厂化的生产系统,就像是一个大脑,通过模拟不同农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遇到病虫害,一些农户不了解情况,乱打农药,而我们通过模拟相同的情况,给出科学的指导。这在保证食物绿色健康的同时,还有可能降低农户的生产投入。”

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条件保障处主任金勇刚表示:“目前我们的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够投入使用。”截至目前,该超级食物生产系统已经配备了全套智能化辅助设备、物流运输系统以及智慧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播种、定植、间苗栽培板上下架、收获、清洗包装等全生产过程无人化操作。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闫晓峰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柴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