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昔日盐碱撂荒地 今朝沃野生金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 潍坊市有盐碱地226万亩,约占全省的1/4。近年来,潍坊市高效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形成了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多层次多功能综合治理的新模式,为全国盐碱地综合治理蹚出了新路。

在昌邑市柳疃镇青阜村,种粮大户孙德东的2.5万亩玉米长势喜人。很难想象,这绿油油的庄稼地,过去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地,直到几年前,这里还因为盐碱化程度高只能种植苜蓿、棉花等耐盐碱作物。

孙德东告诉记者,此前这片土地含盐量能到10‰以上,而现在2‰也达不到了,看眼下玉米的长势,今年亩产一千多斤没问题。

盐碱地上种玉米是如何实现高产的呢?原来,这里的玉米是喝淡水长大的。深埋地下51.4公里长的灌溉主管道源源不断地汲取着17公里以外的潍河水,进行淡水压碱,不仅如此,当地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引水蓄水、提取卤水、深翻土地、淡水压碱、作物吸盐、培育良种”盐碱地改良的六步法。

昌邑市柳疃镇农技工作人员徐光亮介绍说,他们在盐碱地上前三年种苜蓿,第四、第五年种棉花,第六年以后再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样的种植顺序和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保证粮食的产量。

与此同时,在潍坊市寒亭区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山东滨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合作,采用四维改良法,通过要素物联网系统、暗管排盐系统、智慧灌溉系统与水肥一体化系统改良土壤,昔日撂荒盐碱地,如今鱼虾共生、稻花飘香。

山东滨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孟洋指着一块稻田里的电子设备告诉记者,在每块稻田当中都安装有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与物联网系统和大数据平台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传输,通过大数据分析稻田的盐碱程度以及它的干旱程度,如果盐碱程度过高,就会启用暗管排盐系统进行排盐,如果稻田比较干旱,就采用智慧灌溉系统进行灌溉,从而达到水稻比较理想的种植环境。

据介绍,2021年,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91公斤,实现了每亩粮食产量翻一番。依托海水稻种植,当地还研发加工调味品、米粉、米饼等衍生产品70余种,增加了附加值。今年,潍坊市寒亭区海水稻种植面积扩增至5.8万亩。预计实现粮食产量3.7万吨,实现产值约2.3亿元。

粮满仓的同时,在潍坊滨海区,胜伟集团依托专利技术体系对土壤进行复育,在复育后的盐碱地上坚持种业创新,以高品质牧草繁育、国外肉牛本土化育种为主导,探索出一条盐碱地上“种、养、加”相结合的一、二、三产融合、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效农业新路径。

胜伟集团生产技术中心研发经理袁永介绍说,园区内有牧草种植、经果林种植、肉牛养殖、奶绵羊养殖四种农业产业方式,在运行过程中间,种植的牧草去喂牛羊,牛羊养殖产生的污粪,再通过生物有机肥厂处理后,再还田,来涵养经果林土地和牧草土地,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生态循环模式。

如今,通过综合治理,潍坊的盐碱滩涂不仅成了粮仓、牧场、花园,还是果园、绿地和景区,海水稻系列产品、碱地和牛、柽柳中药、肉苁蓉、“滨海红”苹果等一批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正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载体,昔日盐碱地变成了今日“聚宝盆”。

潍坊国家农综区推进办副主任李秀明表示,潍坊市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聚焦产业融合,持续攻关耐盐碱生态农业,探索形成碱地黑牛、芳青玫瑰、青阜农业等新品种新模式,为生态修复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潍坊贡献,打造农综区样板。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周明秀  昌邑融媒 李连冰 胡阳 寒亭融媒 张松峰 扈培生 滨海融媒 徐晓宇 潍坊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