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产业化|时事评论员谢峰教授赴广东粤北考察

导言

        加强工作的系统谋划,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解决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制约,稳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促进就业,力争过渡期内脱贫人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平均增速。聚焦短板弱项,继续支持弥补农村供水等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和急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项目。

时事评论员谢峰教授赴广东粤北,乡村振兴考察


        去年广东启动实施了乡村振兴九大攻坚、驻镇帮镇扶村、种业振兴等重大行动,扎实推进”三农领域各项重点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全省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农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收入加快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三农”战略后院更加稳固。

近期,国家“丰收节”之日,时事评论员、大国科技创新智库高级专家、北大博雅宏观经济学者、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政府管理案例库编审委员会荣誉主席谢峰教授率队,到广东粤北进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考察交流,并提出:乡村振兴建设要产业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政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南方国际产能与技术合作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晓峰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新零售产业互联协会主席林国贞,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盟粤菜师傅专家组组长周伟武等一起参加。

时事评论员谢峰教授与广东省政府参事李晓峰交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时事评论员、大国科技创新智库高级专家、北大博雅宏观经济学者、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政府管理案例库编审委员会荣誉主席谢峰教授提到:重点鼓励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建设一批田头小站、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支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并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应优先形成固定资产。

我们已经在乡村形成数以百万亿计的设施性资产。全国的设施性资产是1300万亿元, 而集中在乡村的就有数百万亿元。

        坚持“藏于地、臧粮于技”,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深入践行大食物观;要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完善“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三产业深度融合,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大力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强化“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谢峰说到:乡村振兴的“钥匙”在城市农村的钥匙在城市。所以乡村振兴依赖于城市,城市越发达,乡村也就越兴旺。比如,农村要搞乡村旅游经济,那就得发达的城里人来买单;农村要种植高端农产品,需要发达的城里人有需求才能卖得出去。

        另外,在乡村振兴的时候我提倡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刀切”,并不是适合这个地方农村的发展模式就一定适合另一个地方的农村。

        时事评论员谢峰教授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郑志雄一行体验:乡村振兴产业基地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政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南方国际产能与技术合作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李晓峰教授曾指出:“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过去五年,广东“三农”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同样在农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