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十年蝶变 老工业基地向“新”而行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泱泱达城,已然巨变。

作为川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达州始终初心如故,勇担当、抢先机。“工业强市”的追梦路,一走就是多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州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强攻产业,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

十年间,工业的面貌在逐渐改变: “黑老粗”的设备变身为5G智慧工厂,一个个新项目加速崛起,一条条生产线飞快运转。企业形象美、园区格局美 ,老工业基地开启绿色发展“新赛道”。

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一期

十年来,达州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943.38亿元到2021年的2038.61亿元,增长2.1倍;规上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461户到2021年的1031户,突破1000户大关,增长2.2倍。

一个个成绩、一组组数据,映射出达州工业这十年破浪前行的无畏征途。

扩规模提效益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22年9月17日,方大集团达州钢铁生产指挥中心,各生产版块的数据实时传递汇集,钢铁产量、自发电量等多项日生产指标上扬飘红。

同一时间,北向50余公里外的宣汉县,两口已深达3500余米的钻井继续下探,向富钾卤水层挺进。看好蕴藏丰富的锂钾资源,国内锂业龙头江西赣锋锂业在宣汉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锂盐项目。

一个是传统产业的大数据赋能,一个是前景可期的新兴产业,两个场景有一个共同指向——达州工业开足马力。

方大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产能在释放,但能耗并未有大的波动。”9月17日,达钢自动化部副部长魏峰川密切关注着厂区各单位的能耗情况,打开手中的“能源管理掌上APP”,厂区用电、用水、高炉煤气、综合能耗等能源管理数据,均实时显示并自动分析研判。

能源实时管理,是达钢智能化改造的新尝试。达钢这家已有63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正积极牵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并投入使用。

达钢的变化,是达州工业蜕变发展的缩影。

2012年达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135.46亿元,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357.1亿元,不到十年,翻了一番多。

成绩来之不易。

曾经,受宏观经济环境、传统产能过剩、创新驱动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达州市工业经济增速2015年10月一度滑到-5.3%,历史最低。

着力转变、突破困局,2017年,达州针对传统工业占比过大的问题,着力稳存量抓增量,制定了工业转型升级意见和五年工作方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10条等政策措施。

尤其是近两年来,无论是全面落实市委“157”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还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达州都将制造业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频频出大招亮新招。

几年来,达州着力打好振兴实体经济这场硬仗,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保卫战,工业发展步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达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94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38亿,增长1000余亿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达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其间,工业企业成为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十年来,达州通过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综合性政策,以及针对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及生物医药等一系列专项政策,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

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瓮福达州化工公司进入四川省制造业100强和“贡嘎培优”培育名单。迈科隆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激活产业发展向心力

如果要问近两年达州最为闪耀的产业集群,能源化工产业和新材料集群当之无愧。它们已经成为达州打造“3+3+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两极。

这十年,是达州产业结构从“一业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的十年,也是达州产业从追求发展规模向追求发展质量迅速蜕变的十年。

时间拨回到2012年。其时,达州仅拥有钢铁、天然气开发两大主导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为400余亿元,但钢铁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一业独大。

2021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确定“‘3+3+N’现代产业集群”目标,制定和实施产业培育年度行动方案,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壮链开展招商引资,集群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达州市为各县(市、区)个性化定位主导产业,以差异化促发展。如支持宣汉县立足天然气、硫黄、锂钾资源,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产业;支持渠县发展轻纺服饰产业……

在达州做优做强新型工业的部署中,除了布局建设“3+3+N”现代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强园区被视为“关键一招”。达州提出要引导优质资源向园区配置,夯实发展平台。

2021年,达州高新区进行了扩区调位、优化布局,新设立了达州东部经开区,剑指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随着园区聚集效应不断显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将逐步形成,成为达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中石化普光气田全景

能源化工产业方面,围绕天然气、锂钾产业精耕细作,是达州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实现千亿级目标的现实路径。达州明确,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实现由资源产出地到产业崛起地的转变。

新机遇萌发。江西赣锋锂业、四川能投集团、浙江正凯集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先后入驻达州,带来高纯锂盐加工、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天然气制丁二醇和乙二醇等多个重大项目。

天然气就地利用率达40%,天然气、锂钾产业在全市规上工业的占比达25%以上,这是达州锚定的2025年发展目标。

达州高新区炬原玄纤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查看设备运转情况

新材料产业方面,作为全省玄纤产业“一体三翼”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翼,达州在实施“强翼”计划中,设立1亿元基金,出台八条措施,促进玄纤产业整体发展。力争到2025年,培育玄纤及关联企业30家以上。

提速项目建设 

厚积产业发展后劲

高质量的实体经济,产业是基础,项目是抓手。

十年间,一栋栋工业厂房犹如雨后春笋,在巴河两岸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项目不断刷新着达州产业的新高度。

全市70%的工业企业在园区,61%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作为发展产业经济的主阵地、主战场,达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园区主特产业功能定位、亩均论英雄等,引导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十年间,达州省级产业园区由1个增加至5个,其中,普光经开区成功创建全省绿色化工园区。

达州市宣汉县锂钾产业园建设项目火热进行中

项目建设是发展引擎。为了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达州大力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制定招商指南,系统梳理15个领域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招商需求,明确重点目标企业230个。举办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和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各县(市、区)大抓工业、大抓项目。

同时,达州聚焦招大引强和做大做强,做足“增量”和“存量”文章。

2021年,达州坚持“招大引强”,提升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赣锋锂业高纯锂盐及退役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浙江正凯乙二醇项目等一大批项目的落地。全市连续10个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超过30%,工业投资增长对全社会固投增长贡献率达到近60%。全年召开产业推介会20次,签约引进制造业项目213个,投资总额达到2218.9亿元。

数字赋能、创新驱动

补齐短板增活力

近年来,达州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顺应新形势,着眼新突破,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与清华大学、哈工大、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搭建战略合作产业联盟。瓮福化工、川环科技等重点制造业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深入合作,攻克行业领域关键性技术,增强“达州制造”产品市场竞争力。

宣汉县正原微玻纤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研究

“大数据”“云计算”为工业经济添彩赋能。达州启动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企业上“云”,加快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大达钢、兆纪光电等一批企业建成“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十四五”期间,达州还将全力实施“云上达州”工程计划,使全市重点企业建成更多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把“达州制造”变成“达州智造”。2021年,达州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8.1%,增速分别高于全市投资12.7个和70.2个百分点。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历史节点回眸,达州在创新中突破、蝶变中成长,工业经济发展的足音铿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达州工业勇毅前行向未来,笃行不怠再出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稿件相关图文资料由达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