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阳关镇:党建引领加速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拓宽发展之路

  近年来,敦煌市阳关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文化活镇、文明塑镇、民生暖镇、党建强镇”工作思路,立足特色葡萄产业、丰厚文化资源、丰富文物遗迹三大优势,抢抓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机遇,探索“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着力创树乡村振兴典型模范。

  党建引领富民产业 夯实融合发展之基

  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人才育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推动葡萄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网格化管理促落实。创新落实“四线三制两化”和“一沟两控三带五到位”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党组织+网格”管理机制,健全完善镇党委、村党(总)支部、产业党小组三级网络,在全镇建成标准化网格点21个,确保标准化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阳关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绿色食品”资质认证。二是专业化指导提品质。组建党员农技服务队和市、镇、村三级技术专家指导体系,全力推行避雨防霜、节水沟灌、摸芽定梢技术措施,搭建“阳关葡萄田间小课堂”“葡萄标准化技术网络小课堂”等培训载体,精心制作发布培训视频20期次,年举办科技培训60余场次,为提升葡萄品质奠定坚实科技支撑,阳关葡萄先后获评全国鲜食葡萄金奖、全国优质葡萄金奖。三是全方位宣传塑品牌。借势敦煌金字招牌,届次化举办“葡萄文化艺术节”,全方位开展宣传,塑造品牌,提高知名度。特别是2021年第二届葡萄文化艺术节暨开园仪式,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甘肃广播电视总台进行现场直播,点击量突破800万人次。四是链条化发展拓销路。积极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成鲜储恒温库30多家、葡萄榨汁厂5家,葡萄榨汁生产能力和鲜储能力均达10000吨以上。通过敲门对接和线上营销联系国内知名龙头企业,使阳关葡萄走上了占领国内30多个省、市、区市场并远销东南亚国家的双轨之路。2021年,全镇葡萄亩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党建引领生态文明 筑牢融合发展之本

  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用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是突出“全”字抓整治。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全域启动“加速景区创建全民参与整治”专项活动,以“两清三整十六治”为标准,以“三沿一部”和房前屋后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完成边坡、步道、地埂等修整近10000平方米,种植花卉9300余平方米,拆除私搭乱建柴草棚、圈舍、厕所等230余处,残垣断壁510余处,清理疏通后院通道4.34公里,改造厕所448座、改炕182户,搭建可移动式养殖圈舍65座。二是突出“建”字夯基础。抢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大好机遇,争取龙勒、二墩、阳关3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和营盘酒泉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平台,紧盯短板弱项,优化项目编制,提升资金效益,先后实施了农房改造、饮水安全改造、渠道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20余项。三是突出“治”字守底线。工作机制抓长抓常,健全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完善“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生活垃圾收集体系,用足用活“净美其家巾帼积分超市”评比机制;起底问题抓实见效,采取“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建成葡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项目,有效解决葡萄藤蔓乱堆乱倒现象,通过变废为宝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严格落实林(草)长制、河(湖)长制,实现巡查常态化、制度化,完成森林抚育1812亩,林分修复100亩,坚决守护全镇380条农田防护林和防风林带安全。龙勒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寿昌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党建引领文化振兴 铸牢融合发展之魂

  坚持文化为魂,着眼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势。一是拓展阳关文化活动。通过整合资源、整合力量、整合渠道,放大文化资源集聚效应,凸显提升文化价值。举办“音乐之友”敦煌丝路中西乐舞、“盛世敦煌·诗韵阳关”戈壁音乐晚会、长城文化央视直播等文化活动,邀请诗词协会成员举办“春吟旧曲添杯酒我为阳关写首诗”活动,征集到古体诗、现代诗词200余首,并在全国多家大型媒体发表,有力推进了阳关文化的宣传,进一步提升了“阳关”品牌影响力。二是创新阳关文化载体。按照“全域景区化、街道景观化、建筑景点化”目标定位,将阳关文化元素融入全镇建设之中,建成寿昌村天马广场、营盘村双龙潭公园,规划设计阳关特色农房风貌,修建销售亭20座,各类景观节点22处,把阳关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节点打造。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健全完善镇村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发挥镇村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七一建党节等重大节庆期间,常态化开展文化演出、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党建引领乡村旅游 拓宽融合发展之路

  抢抓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和酒泉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文化兴市战略机遇,全力加速推进大阳关景区创建工作。一是夯实基础做足规划。组织或配合推进大阳关景区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阳关镇国土空间规划、3个旅游专业村规划、阳关遗址保护规划、寿昌城遗址保护规划、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大阳关景区创建道路规划等9个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旅游总体规划已进行5次对接修改,村庄规划已召集相关人员召开6次协调推进会,并向设计单位反馈了修改意见,文物保护规划已报省上审核评定,其他规划正在有序推进之中,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凝聚合力做足宣传。整合党委委员“三联系”、机关干部例会、党员“三会一课”、民情恳谈会等各类机制和“两代表一委员”走访、驻村帮扶工作队入户等工作力量,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使阳关资源宣传、产业融合发展宣传、政策支撑平台宣传等工作家喻户晓,切实提振了全镇干部群众坚定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拓展业态做足示范。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专业村建设,建成休闲观光采摘园20家,农家园、农家客栈8家,带动40多户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依托阳关古道、丝绸古道优势,主动服务保障徒步等户外体育活动,先后接待各类徒步团队100多个5万多人,成功举办了千人走戈壁、沙漠高尔夫等品牌户外体育赛事;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极探索发展研学旅游,建成了阳关研学基地,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研学导师队伍,先后开发20多项研学课程。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1年,全镇共接待各类游客达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来源:敦煌党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