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黑土地 筑牢中国的大粮仓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为肥沃的土壤之一,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为维护当地乃至全中国的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因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北黑土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的稳定。系列报道《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将带大家前往中国东北,看看当地如何保护黑土地,筑牢中国的大粮仓。

黑龙江海伦:秸秆深翻还田

让土壤恢复活力

海伦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2018年,这里被确定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 

杨海军今年50岁,有着30年的种地经验。依靠海伦肥沃的黑土,他本来一直都有着不错的收成,但前些年起,他突然发现地里的产量开始下降了。

黑龙江海伦市小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海军 

就不打粮,打了很多药,叶面肥啥的,完了化肥量也增加,最后产量也上不来。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专家常年在海伦进行土壤监测,他们很清楚,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当地的黑土正在退化。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 陆欣春 

实际从表面看的话,退化并不是很明显。我们是通过长期的监测,通过这些年的数据进行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不合理使用土地的,有机质明显在降。

经过研究,专家得出结论,如果要让黑土地恢复肥力,就得进行保护性耕作,采用秸秆深翻还田等方式,对土壤进行补给。为此,他们挑选了适合整地的大型机械,免费让农民试用,第二年,农民们发现,玉米长势喜人,翻到地里的秸秆让土地重新焕发了活力。

黑龙江海伦市小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海军 

秸秆在地里头翻到里头,下雨多的时候秸秆吸收水分,旱了的时候秸秆的水分让庄稼吸收了,又抗旱又抗涝,非常好,以前想也没想到。你看这植物这根系,就是这几年土壤肥沃了,植物长得也好了。这是我们东北的宝贝。

杨海军的成功,吸引了村里的农民纷纷效仿。目前,全海伦基本都采取了这种耕作模式,土壤的状态在一点点恢复,农民们的收成也有了保障。 

辽宁昌图县:

形成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跟海伦一样,辽宁省昌图县也是东北的一个产粮大县。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以作物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一整套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今年,李忠华所在合作社的近23000亩农田就全部采用了免耕播种。

辽宁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忠华 

科学技术对我们粮食生产起到关键作用,我们现在把地通过秸秆覆盖变成了沃土,我们年年把秸秆还田,这样让我们土地越来越肥沃,我们粮食产量能越来越高。 

开展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 

为保护黑土提供支撑

去年7月,中科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中国东北黑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位列全球第三,面对黑土地退化问题,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及系列保护性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台央视记者 张剑 

这十年来,《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等多项专门保护黑土地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这充分证明,在中国,黑土地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专门针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立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 韩贵清 

我们黑土地每增长1厘米,要用400年的时间。制定黑土地保护法,充分说明中国的黑土保护走向了“依法治土”的新时代,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中国的大粮仓。

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黑土地分布、结构、质量、利用状况等信息,今年上半年,中国还首次启动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自然资源部表示,计划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东北典型黑土区83个重点保护县市区旗地表基质调查。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基础调查处处长 姜开勤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积极组织推进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工作,系统整理分析调查数据,构建黑土地地表基质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同时,积极推动调查成果共享应用,为科学管理利用黑土地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提供有力支撑。

为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9月19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新闻》、《今日环球》栏目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新时代的中国》。

《中国新闻》记者深入城市乡村基层一线、探访重大工程建设现场,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展现时代气象、讲述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

来源:CCTV4《中国新闻》、CCTV4《今日环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