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县长冲冲冲丨于会游:打一场硬仗,破解产业结构升级之困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钱祎 宋彬彬 王雨红 市委报道组 徐振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要发力的重点,就在于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说。

作为浙江首批“工业强市”,桐乡近十年的发展史,实体经济不断提档升级的路线明晰:“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对标世界,“乌镇院士之家”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智擎智能驾驶产业园等高能级项目拔地而起……到今年,桐乡已位列全国百强县第21位。但在于会游眼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制造业要实现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问题依然突出。

最近,于会游频繁走访调研企业,召集有关部门座谈,谋划思路,准备就破解产业结构升级之困打一场硬仗。

“壮腰工程”:改变哑铃型产业结构

不久前,国家工信部公布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桐乡有7家企业入选,较去年翻番。至此,桐乡已有48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小巨人”“专精特新”等称号。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桐乡以乌镇实验室为标志,全力打造凤凰湖科技城。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1万人,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266名,2021年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建议入选34人,居全国县域前列、浙江第一。


桐乡凤凰湖总部基地

不仅如此,浙江省工商联日前公布2022浙江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榜单,桐乡的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华友钴业、振石集团、合众新能源5家企业上榜,总数位列浙江县(市、区)第三、嘉兴第一。

仔细看名单,这些企业的特点十分鲜明——大多是“单打冠军”。这也带动桐乡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与一些县(市、区)相比,桐乡“头部企业”具有显著优势,但“腰部企业”相对薄弱,“基部企业”力量分散。

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产业结构,是桐乡的痛点所在。

2021年,桐乡的规上工业企业中,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头部企业”共30家,包括多家百亿级企业,平均营收40.6亿元;而营收在5000万元至10亿元的“腰部企业”共564家,平均营收1.69亿元。两者差距不可谓不大。

桐乡政企联动现场会

早在今年3月的全市大会上,于会游就提出实施“壮腰工程”,选定首批100家培育企业,并为5个专项服务团授旗。这是桐乡发展理念的转变,从过去“广撒胡椒面”的培育企业方式,逐步向“精准滴灌”转变。

“这100家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但都在重要产业的某个环节快速成长,只要培育好、发展好,势必推动企业阶梯成长,使桐乡再创发展新优势。”于会游颇有信心。

这次大会,也让不少企业家找准了发展方向。

之后,于会游制定“一企一策”战略,多次带队深入调研“腰部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企业现金流、订单、员工招聘等情况。

“桐乡的小企业大有潜力可挖。”于会游说,面对当下的难题,一方面,桐乡要招引一批旗舰型、互补型、配套型企业,壮大“腰部企业”规模;另一方面,要打出要素供给组合拳,形成“哪个项目好、哪个企业优,要素就往哪里走”的鲜明导向,支撑企业创新发展。


于会游调研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桐乡锚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育苗造林”工程,构建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科创企业森林”,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

目前,该市已有503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年内翻了两番,创新生态正加速优化。2021年,桐乡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总额达113.11亿元,增长70.5%,总额、增幅及占比均居嘉兴首位。

围绕“腰部企业”,桐乡设立50亿元专项产业基金,实施每年500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其中政策性直投基金总规模20亿元,100%投向“壮腰工程”培育企业。

“对桐乡而言,实施‘壮腰工程’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不得不走的关键一步。”于会游的目标,要把“腰部企业”筛选培育当作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来抓,力争到2026年底,新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上市企业10家、省级以上优质企业100家。

“存量革命”:工业园区“二次创业”

桐乡破解产业结构升级之困的另一个着眼点,在工业园区。

“要释放发展新动能,必须让承载力日渐衰弱的传统工业园区‘二次创业’。”于会游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桐乡市提出目标,到2026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冲4000亿,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再翻近一番。

这意味着,如果继续走资源消耗扩张的道路,空间、土地、环境都无法承载。

桐乡近年来新增工业用地较少,且原有工业园区建设年代早、容积率低,难以接纳新产业、新业态。从产出效益看,有的企业经营比较粗放,占地大、产出小、贡献低。

面对新发展格局,当地要重点突破土地资源和产业空间瓶颈,让工业用地多“产金”。于会游为此提出新思路:推动“存量革命”。

桐乡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各镇(街道)全盘梳理辖区内的存量工业企业,实施工业园区有机更新,突出连片改造,有序推进,为先进制造业重构、重点产业链提升拓展承载空间,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土地8000亩。

这个秋天,桐乡各地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腾笼换鸟”大竞赛,鼓励企业拆旧建新,或盘活利用闲置工业用地,破解工业园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待提升的短板,拉动新项目投资。

“在这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地采用整治清退、改造提升、搬迁技改3种模式。”于会游说。

也就是,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优质项目,统一规划参与地块改造更新;对产出、要素资源占用不匹配的企业,通过要素资源回购、等价置换、优质项目导入受让等方式优化提升;对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低散乱、环境影响大、矛盾问题多的企业建立清单制,加快清理退出。

桐乡数字经济双创中心 

桐乡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创新链”为理念,实施“金凤凰英才计划”,加快打造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聚焦平台、产业、人才、生态抓科技创新,使能级更高、质效更优、发力更准、配套更好,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1万人。

不久前,于会游到凤鸣街道和开发区(高桥街道)实地调研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情况,并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明确了重点区域、重点地块、重点企业“一镇一方案”全覆盖的实施路径,要求“推进一批、启动一批、谋划一批”。  

“除了引导企业挖掘存量空间外,还需要党委政府的暖心扶持。”于会游表示,桐乡将“企业服务直通车”开进企业,全程代办、及时协调、精准服务,鼓励企业增加生产空间、更新生产设备、提升生产工艺,提升亩均效益。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制造业升级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创建。”于会游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